心理学复习题2-12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09615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题2-1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题2-12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n 注意的含义(填、选)P19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n 注意的功能(填、选)P201. 选择功能2. 保持功能3. 调节和监督功能n 注意的品质(填、选)P201. 注意的广度2. 注意的稳定性3. 注意的分配4.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为注意的范围。n 注意的种类(填、选)P21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

2、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成随意后注意。n 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简)P23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1. 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2. 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3. 加强意志锻炼4. 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5. 运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6. 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n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论)P25无意注意的含义: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

3、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积极因素。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注意教室外部环境对课堂的干扰;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举例)(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着装服饰要自然大方;其次,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避免过多的口头禅。(举例)(3)规范学生行为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言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

4、法n 感知、感觉、知觉的含义(填、选)P27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n 知觉的特性(简)P281. 知觉的整体性2. 知觉的选择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n 观察、观察力的含义(填、选)P30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n 记忆的含义(填、选)P3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n 记忆的种类

5、(填、选)P32 (举例子进行判断)1 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 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3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4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容量一般为7 2个组块。n 记忆的过程(填、选)P34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n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填、选)P36n 干扰理论(填、选)P36前摄抑制

6、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n 记忆的品质(填、选)P371. 记忆的敏捷性2. 记忆的持久性3. 记忆的准确性4. 记忆的准备性n 记忆表象三个基本特征(填、选)P381. 直观性2. 概括性3. 可操作性第三章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n 思维的含义(填、选)P4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n 思维的类型(填、选)P45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思维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n 思维的过程(填、选)P45它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

7、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n 思维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填、选)P46n 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即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填、选)P46n 问题解决的概念(填、选)P47是指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n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简)P471. 发现问题2. 分析问题3. 提出假设4. 检验假设n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简)P481. 问题情境2. 知觉特点3. 知识经验4. 定式5. 功能固着6. 原型启发7. 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n 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的含义(填、选)P50-51定式是指由先前活动所

8、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n 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简)P591. 创设问题情境2.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3.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4.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鼓励学生自我监控思维过程n 想象的含义(填、选)P6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n 想象的种类(填、选)P61 (举例子进行判断)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

9、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n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填、选)P69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n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简)P701. 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具有生理性,往往是与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绪是原始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具有社会性,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等属于情感范围,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2.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3. 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0、深刻性和持久性。4. 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n 情绪情感的功能(填、选)P711. 信号功能2. 感染功能3. 动机功能4. 组织功能n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激情、心境和应激三种。(填、选)P71n 心境的特点(填、选)P741. 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而且持续时间较长。2. 它具有弥撒性,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n 情感的种类(填、选)P741. 道德感2. 理智感3. 美感n 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5因素结构理论:(简)P821. 认识自身情绪2. 妥善管理情绪3. 自我激励4. 认识他人情绪5. 人际关系管理第五章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11、n 气质的概念(填、选)P91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n 气质的类型(填、选)P92 (举例子进行判断)1. 胆汁质张飞、李逵2. 多血质贾宝玉、浪子燕青3. 黏液质林冲4. 抑郁质林黛玉n 性格的概念(填、选)P93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n 性格的结构特征(填、选)P93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对待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特征。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n 能力的概念(填、选)P97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n

12、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标准测验之一。(填、选)P99n 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叫比率智商。(填、选)P99n 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离差智商。(填、选)P100n 自我意识的概念(填、选)P101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n 自我意识的形成(简)P1011.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己2. 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3. 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第六章 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n 品德的含义(填、选)P121品德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

13、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n 品德的心理结构(论)P121 (概念+分述+总结+联系实际)1概念: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分述: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的理解,道德观的形成等。道德情感:是个体伴随着道德认识过程和道德行为选择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道德意志:是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融合

1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3总结: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这4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道德认识是基础,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系统,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保障。道德行为是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既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同时,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4. 联系实际:自由发挥!n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填、选)P122采用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1. 前道德阶段2. 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阶段:在510岁之间,儿童进入他律道德阶段。3. 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阶段他律道

15、德阶段有四个特点 道德绝对主义观点 看重行为的客观后果 他律阶段的儿童主张抵罪式的惩罚 相信存在着一种内在公正n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填、选)P12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1. 前习俗水平2.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n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填、选)P1271. 家庭2. 同伴交往3. 教师态度4. 大众传媒5. 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n 中学生品德教育(填、选)P1371. 发展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知2. 通过移情训练,激发道德情感3. 开展价值观辨析活动,促进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n 学生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填、选)P1641. 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