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9497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四、五年级上复习资料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 1831 )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2.经过( 5 )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3.( 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 物种起源 ),提出了( 生物进化论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 发现 )或(问题 )。5、观察的基本方法:看 、摸 、闻 、听 、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6、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 、记录 、提出问题 (初步猜想、解释)。7、达尔文寻宝的过程: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

2、分析研究。8、指南车 诞生于西汉初期 ,有2000多年 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 。9、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 、植物 和其他物品三类。第二单元1、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 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 种。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 、潮湿 的地方。第三单元 土壤1.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3、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3.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4.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5.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6. 土壤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

4、,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7. 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 管子)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8. 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9. 土壤成分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10. 分离土壤的方法: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第四单元 水1、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2、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说明了流动的水有力量)3、 食盐、高锰酸钾、

5、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4、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97份,在不足3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2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1份。5、 (水)把大自然装扮得更加美丽。(水)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6、 地球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7、 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作用。8、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使用量

6、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9、 地球表面上水比陆地多。10. 自然界中原本就有水的地方,统称为自然水域。第五单元 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2、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它的原理和近代燃气轮机是一样的。3、人体吸入(过量的灰尘 )会引起( 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大量吸入(矿物质)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4、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却很少注意他。5、因为空气( 没有固定的体积)所以能被压缩

7、,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不能无休止的被压缩。6、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他的应用有( 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 )。7、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8、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第六单元 材料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3、在常见的材料中,如

8、( 煤 )(棉花 )(木材 )是天然材料,(塑料)( 玻璃)(桌凳)是人造材料。4、(造纸术)是我国 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蔡伦 )发明。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破布 )(旧鱼网 )(麻头)和(树皮)。6、蔡伦用抄纸器将纸浆捞起,吸干水分(压平)(晒干)一张纸造好了。7、宣纸、新闻纸、牛皮纸吸水性最强的是(宣纸 )。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 漂白纸浆剥去树皮沥干水分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头煮烂成浆烘干水分压成纸张搅拌纸浆9、人类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 利用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0、我国商周时期,青铜是(用量 )最多,( 用

9、途)最广泛的合金材料。11、春秋战国时期,(铁 )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耕种,砍伐开采等工作上,大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12、20世纪中叶开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13、制造太空船需要各种特殊合金,有的要能耐(高温 )而不(熔化 ),有的要很( 坚硬 )。14、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 )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15、我们身边的物体是用各种各样的( 材料 )制作的。16、工业革命后,钢铁、(合成纤维 )(塑料 )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大器

10、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 和 内容摘要 五部分组成。3、根分为 直根和 须根两种。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4、根系具有 吸收水分 和 固定植物 的作用。5、 茎 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在茎内有 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 和 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 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

11、 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 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 及 繁殖方式 等方面去描述。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和 腐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

12、物叫腐食动物。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 哺乳动物。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 毛状羽三种。9、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10、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

13、: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11、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第三单元 声音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6、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8、噪音

14、指令人心烦的声音。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会使人的听力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影响睡眠,造成疲倦。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

15、涂抹,能现出字迹。5、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标志具有: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6、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号构成。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 读做“滴” ;“” 读做“哒”。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15、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