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09487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唐山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人教版选修《诗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咏物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诗歌【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重点难点】 1、分析诗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学习内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一、预习任务1、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2、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3、咏物诗中常见表

2、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二、设问导学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诗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梅花什么品质?2、作者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对什么品质的追求?三、小结归纳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寄寓的感情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掌握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柳李商隐曾

3、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1)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3、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

4、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自我检测、点拨巩固1、(2010 山东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

5、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3、(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

6、形象?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 咏物诗(二)【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重点难点】 1、分析诗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一、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二、实战演练1、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

7、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2、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试析“曾

8、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3、 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

9、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4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三、课外拓展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10、,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2、(2007年重庆)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3、2006年湖南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熏芳

11、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咏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

12、;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4、2004年北京卷红 梅 苏 轼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 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

13、晕。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5、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