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08970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讲解(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 第3章 单自由度系 统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 系统在外部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称为受 迫振动或强迫振动。 自由振动只是系统对初始扰动(初始 条件)的响应。由于阻尼的存在,振动现象 很快就会消失。 要使振动持续进行,必须有外界激励 输入给系统, 以补充阻尼消耗的能量。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3 所谓谐和激励就是正弦或余弦激励。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 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设激励为F(t)=F0sinwt,这 里w为激振频率,利用牛顿定 律并引入阻尼比x 可得到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4 齐次方程

2、的通解上章已经给出。设其特解为: 代入方程确定系数X0和f为: 其中: 为频率比。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3.1.1 非齐次方程的特解(P33-34)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5 的全解为: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3.1.2 非齐次方程的通解 瞬态振动和稳态振动的叠加(P39-40) 方程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6 系数A1和A2由初始条件确定。设t0时, 则: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7 所以线性阻尼振动系统在正弦激励作用下的响 应(解)最终表示为: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

3、动 上述解的第一部分代表由初始条件引 起的自由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8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二部分 代表由干扰力引起的自由振动。 这两部分都是衰减振动,随时间的推移而消 失,称为瞬态响应或暂态响应; 最后只剩下第三部分 ,代表 与激振力同形式的等幅的强迫振动,称为稳态响 应,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9 若为余弦激励, 则响应(解)为: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系数X0和f与正弦激励相同。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 无阻尼系统的响应(解)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余 弦 激 励 正

4、弦 激 励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1 3.1.3 频率域研究方法 频率响应函数和复参数(P42-45) 将振动方程写为复数形式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分别代表余弦和 正弦激励。令其特解为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2 代入方程得到 令 H(w)称为复频率响应函数,是系统对频 率为w 的单位谐干扰力的复响应的振幅。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则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3 令 求得C和f为 比较系数得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4 由此得到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

5、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5 这里的X0与f和前面方法给出的结果一 样,即 分别取 z*式的实部和虚部就是对应于 余弦和正弦激励的稳态响应。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6 稳态响应分析(P34-39) 1. 稳态响应xp=X0sin(wtf)的性质(P34) (1)在谐和激振条件下,响应也是谐和 的,其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同; (2)谐和激励强迫振动的振幅X0和相位 角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和激振力 的大小与频率,与初始条件无关;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7 (3)强迫振动振幅X0的大

6、小,在工程 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振幅超过 允许的限度,构件就会产生过大的交变 应力而导致疲劳破坏,或影响机械加工 或仪表的测量精度。因此在振动工程中 必需控制振幅的大小。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8 2. 幅频特性曲线(P35) 对于稳态响应,定义动力放大系数 R为响应的振幅X0与最大干扰力F0所引 起的静位移的比值: 以x为参数,画出R-r 曲线即幅频特 性曲线,表明了阻尼和激振频率对响 应幅值的影响。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9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R r 第3

7、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0 讨论: r1时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振幅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系统的惯性。这就是高速 旋转的机器正常工作时运转非常平稳的原因。 R r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1 l r1(激振频率接近固有频 率)时,R迅速增大,振幅很 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l 阻尼比x的影响: 阻尼越小,共振越厉害。 因此加大阻尼可以有效降低共振振幅。 l 共振位置:将R对r求导数 R r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2 令其等于0得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而r1时 由此看出:当x很小时的R和Rmax

8、相差 很小,所以在工程中通常认为当wwn 时 发生共振。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3 以x为参数, 画出f-r曲线 即相频特性曲 线,表明了阻尼 和激振频率对 相位差的影响 。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f 3. 相频特性曲线(P37)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4 讨论: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阻尼情况下 的曲线是由f0和fp 的半直线 段组成,在r1处发生间断;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f 有阻尼时f为在0p之间变化的光滑曲线,并且不论 f 取值多少,当r1时都有fp/2,即曲线都交于(1,p/2) 这一点。这一现象可以用来测定系统的固有频率;

9、r 时, fp, 激振力与位移反相, 系统平稳运行; r 0时, f0, 激振力与位移同相, 近似静位移.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5 4. 品质因子(P36) 工程上通常把共振时的动力放大系数称 为品质因子,记为Q: 在频率响应曲线上用 的一条水平 直线在共振区附近截出两点q1、q2,对应于这 两点的激振频率为w1、w2, q1、q2 称为半功率 点,w1、w2 之差称为系统的半功率带宽。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26 3.1 单自由度系统在谐和激振下的强迫振动 w1/ wn 1 w2/ wnr R q2q1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

10、27 求出动力放大系数对应于两点q1、q2的 两个用x 表示的根。由 得 当x5或x1.414时,传递率减小,传递的力小于激 振力,且阻尼越小,效果越好。但若阻尼过小,经 过共振区时将产生过大的振动。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3 题3-36 重量为3000 N的机器,以刚度 系数600 N/cm及阻尼比x0.2的阻尼器支 撑,若在机器上加以按正弦规律变换的干 扰力,其频率与机器转速相同。求: (1)如果传递到基础上的力大于干扰力力 幅,机器转速应如何? (2)若传递力的最大值小于干扰力力幅的 20,机器的转速应如何。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

11、4 解: 固有频率为 (1)力传递系数应大于1,则: 解得: (2)力传递系数应小于20 即: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5 【例】汽车在5 m/周的简谐波形道路上行驶, 车速v=100 km/h, 已知汽车k=350 kN/m, 空载质量 m2=250 kg, 满载质量m1=1000 kg, 满载时阻尼比x1 0.5, 求满载和空载时汽车的振幅比。 解: 先求基础的激振频率。 周期为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6 阻尼系数 则空载时的阻尼比为 频率比 1.87(满载) 0.93(空载)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7 振幅

12、 (满载) (空载) 所以满载和空载时车辆的振幅比为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8 P55例3-3-2 弹簧质量 系统放在箱子中,箱子从 高h处自由落下。求 (1)箱子下落过程中,质 量块相对箱子的运动x; (2)箱子落地后传到地 面的最大压力。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09 解:(1)设m的绝对运动为x1,箱子的运动 为y,则x1x+y,运动方程为 即 利用杜哈美积分得响应: 不计m对箱子下落过程的影响,则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10 (2)落地后x和x1相同,以刚接触地 面时m的运动为初始条件做自由振动。 落地时间和箱子的速度为 此时m的运动情况: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第3章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111 因此落地后自由振动的振幅为 最大压力: 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