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也要适度.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07377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4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题”发挥也要适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题”发挥也要适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题”发挥也要适度.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圃匿薹圜 主持人: 陈敏华 E ma il : h n j y w k b1 6 3 c o rn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 ,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 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 问题 , 切入教 学 , 不仅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 还能突出教学 重点 , 有效统领全文教学。但不知从何 时起 , 由课 题切人教学的导人方式风靡大江南北 ,甚至有些 学校还把 “ 读 了课题 , 你想 问什么” 作 为一种教学 模式 固定下来 。如此一来 , 本来科学 、 有效的教学 方式有时也显得死板 、 低效 , 小结起来主要有如下 几种情况值得商榷。 浮光掠影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对“ 课题” 进行探讨

2、时, 学生的提问或是蜻蜓点水 , 缺乏思维 的深度 和质量 ; 或是漫无边 际 , 东一榔头西一棒 。 如教学 公仪休拒收礼物 , 齐读课题后 , 教师就组 织学生质疑 , 学生纷纷提问 : 公仪休是谁?他是哪 里人? 他拒收了什么礼物?他为什么拒收?学 生的提问浮光掠影 , 深一脚 , 浅一脚 , 教师没有进 行必要的评价 、 引导 、 梳理 、 归类 , 以明确研究 的主 要问题 , 却生怕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 对于所提问题 照单全收 , 一律赞 日: “ 这是个很有价值 的问题 。” 这样 , 不但不利于学生的阅读感知 , 而且不利于培 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 忽视学情“ 最 近发

3、展 区”理论告诉我们 :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 的学情 ,其难易程度 应该定位在学生“ 跳一跳 , 摘桃子” 的高度 。然而 , 有 些教师在教学过 程 中无论是第一 还是第 二课 时, 无论有无预习 , 导人过程 近乎千篇一律 : 读 了 4 2 课题 , 你有什么疑问? 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 三 顾茅庐 时, 有学生问道: 是谁“ 三顾茅庐” ? 要 拜访的是谁?老师也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下大 大的问号。 不要说学生在课前早读过课文 , 就 是没读, 对这个故事也应该比较熟悉。 像这种 学生知道答案 , 老师也知道学生心里有数 , 但 还要认真地拿出来探究、 表演的假问题, 其教 学过程看

4、起来 自然流畅 ,实际上缺少深入的 对话和思维的碰撞 ,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 大大降低 了教学效率 。 牵强附会课题 的命题方法是多种多 样 的, 有 的课题一 目了然 , 浅显易懂 ; 有 的课 题含蓄深邃 , 耐人寻味。能否作为教学的突破 口, 不仅要看课文的拟题方式 , 还要看整堂课 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预设。如果一味生搬硬套 地对课题进行探讨 , 教学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如教学 变色龙 , 有学生问道 : 变色龙为什么 会变色?这也许正说出许多学生心里的疑问, 课堂 气氛显得非常热烈。然而 , 教师却说 : “ 这是个科学 问题 , 请大家课后去查找资料研究一下。” 学生的热 情一下

5、子跌到了冰点。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 适合作为教学的切入 口,与其牵强附会地走过场 , 不如另辟蹊径 , 找寻更加适合的有效的切人点。 虎头蛇尾 由切人点引出的问题应该是教 学 中的核心问题 , 在它的统领下 , 教学过程也呈现 出由浅人深 、 循序渐进 、 清晰明了的线索。因而 , 这 样的问题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但在教学实 践中, 只有质疑和布置, 不见交流和解决, 课堂伊 始板书的“ ?” 直到下课依然挂在黑板上 的现象时 有发生 。例如教学 九色鹿 , 通过对课题 的探讨 , 课堂确立了主要 问题 : 九色鹿这个故事流传了 上千年 , 它究竟要告诉人们 的是什么?教师布置学 生带着这个问题去 自学课文。然而在后面教学中, 重点则放在探讨九色鹿和调达的艺术形象上 , 直 到全文结束原问题也没有落实。虽然答案就藏在 这两个艺术形象之 中,但老师始终没有引导学生 进行梳理 、 总结。切入点本就是为了统领整个教学 过程 , 简化教学程序 , 实现有效教学 的, 如果这样 虎头蛇尾 、 半途而废 , 其存在也就毫无意义。 可见 ,用课题作为教学的切入 口并非所有课 文的灵丹妙药 , 而应依据教学 内容 、 学生实际和教 学的整体设计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