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浅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7326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语法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文言文语法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文言文语法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文言文语法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文言文语法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语法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语法浅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语法浅谈 作者:曾增杰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主谓宾 定(状)中心词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 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 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 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谓语前置 例: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3)美哉,我少年中国。 特点: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 放在主语之前。 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 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 、焉、奚、恶、曷)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 安、恶、焉】十动?

2、 如:A、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B、何以知之? C、子何恃而往?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 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 无)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 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如:A、彼不我恩也。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C、未之有也。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 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 宾)+之+(谓)” “(宾)+是+(谓)” 如: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何后之有? D、唯余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4 固

3、定句式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 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2、何之有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 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 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 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 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 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介词宾语前置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 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 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

4、安得广厦千万间。 D、弗之怠 A、其间旦暮闻何物? B、君何以知燕王? C、莫之或止 D、未之多见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A A、沛公安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B A、城中皆不之觉。 B、唯余马首是瞻。 C、惟利是图。 D、马之千里者 D 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 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 是修饰性定语。 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3、“中心语+之+定语+者”

5、的形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3、介词“乎”组成

6、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 ,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 师说)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 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 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 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 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 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 。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有几个写几个。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4、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

7、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D、子何侍而往?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 然归。 F、甚矣,汝之不惠。 G、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 于齐。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三、语法的变化(2) 句式的变化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常翻译为“(不)是”。 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 进行判断 ,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帮助判 断。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8、,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 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 ”的结构。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 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2) , 也。 (3) 者, (4) 者也。 (5)“是也” (6) “此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5用

9、“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 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 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 实施者。 1、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为所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3、 于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见 信而见疑 5、 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 被 忠而被谤 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 上下文来判别。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 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 具备了乙类次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 类词用。 三、语法的变化(3) 词类的

10、变化 词类活用的概念 1、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使动 4、意动 二、动词活用二、动词活用 1、活用为名词 2、作使动 三、形容词活用三、形容词活用 1、活用为名词 2、活用为 动词 3、使动 4、意动 四、数词活用四、数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 类型 二、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定语。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 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1、殚其

11、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包括介词的宾语)。可观察其是否被定语 修饰。 出、入:产品、收入 至:到的人 穷:看尽 私,偏爱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在句子中常 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 示代词和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 词或副词的修饰。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它大部 分能带宾语,它经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 词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 个名词就

12、转用作动词了。 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后面紧跟代词 (1)驴不胜怒,蹄之。 (2)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3)左右欲刃相如 2、名词后面紧跟名词,不是并列关系,又 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 如秦受地 (2)籍吏民,封府库 (3)范增数目项王 (4)沛公欲王关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 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 动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 侯张良。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用作动词 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使动

13、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 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如:坐、站、走,不及 物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可以带宾 语用作使动动词。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使动用法。这时句子的宾语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倒 成了动作的施行者,是主语使宾语发生

14、这个动作行为。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鸿门宴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就是用作动词 形容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 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

15、动作。 2.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 向某一方向行动。 1、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2、舍相如广成传舍。 3、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4、郑袖短屈平,(楚)王因左之(屈 原) 意动用法的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 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 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一般可译为“ 认为“、“以为 “等。 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 (2)名词的活用 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 幕天席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成以其小,劣之。 3、渔人甚异之。 4、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 6、孟尝君客我。 1、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2、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4、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