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7236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注射与皮肤病剖析(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穴位注射 河南中都皮肤病医院 陈洲 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 又称水针疗法,是在穴位或 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 、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 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 疗方法。 历史回顾 n 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 是选用 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 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 药,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注 的药效是针、药、穴三者的协调作用。由 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 病中。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n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n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

2、 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 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 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n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 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 联系起来。 n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n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 的作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n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 ”的原气。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 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

3、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 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 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n 经脉运行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不仅使体内 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 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 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 n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n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 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 、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 n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 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 n 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 现局部发

4、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 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 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 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n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n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 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 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 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n 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针刺中的“得气” 现象和“行气”现象即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 n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 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 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 泻其有

5、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n 数十年来作了大量经络本质的研究工作,但在经穴处 至今没有明确找到能阐明经络本质的任何特异组织, 这些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n 用现代物理学技术“沿经络走向”从光学、热学(红 外)电学(阻抗)、磁学、声学以及(同位素示踪)等 方面探测经络和穴位的物理表征,这些研究结果都不 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如电学特性检测显 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围表面组织,呈低 阻抗特性;超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 循行线传导的特性;热学检测显示针刺穴位(气)后红 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络线方向增温等, 但均未能触及经 络的本质! n 一般人均很自

6、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 ,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 ”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织解 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 告终! n 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 子富集等。 n 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n 提出了各种假说 n 经络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核心 问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经络可能是存在于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之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它与上述系统既 有区别又相互关联。 n 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是我国有可能站在国际科 学前沿的一项重大课题, 半个世纪以来

7、我国在 经络本质的研究方面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无 突破性进展,人类迄今对经络的认识还远远落 后于临床实践。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n1.针刺作用:改善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免 疫功能、具有明显镇痛效应。 2.穴位作用:具有穴位本身的局部调节、全 身调节和特异性作用。 3.药理作用:具有该用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如抗生素的抗菌消炎、血管活性药物的 舒张或收缩血管、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 的营养修复作用等。 n1.针刺作用:针刺的治疗作用是复杂的,大致可以 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 调整和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 n(1)镇痛作用 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 所公认。目前,医学

8、界将镇痛方法分为3大类,即 药物镇痛、脑内刺激镇痛和针刺镇痛。3类镇痛方 法均可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针刺镇痛则以其安 全简便,不会破坏机体的组织,也不致引起机体 其他功能的紊乱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针刺麻醉 就是在针刺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 n 针刺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针刺对血压的 影响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可使迷走神 经的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针刺对胃的运动、 胃液的分泌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故可治 疗多种胃部疾病;针刺对血液的各种有形 成分、化学成分、血液酶系和各种电解质 等,有使之趋向生理平衡的作用等等。 n(3)

9、防御免疫作用 针刺通过调整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抗病 能力,既能治疗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n 针刺抗炎退热作用明显,可治疗多种急慢性炎症 。针刺对发热者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都是通过增 强机体抗病能力实现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n 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或调整作用 。 n2.穴位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n局部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比如止痛作用 ,局部封闭作用等。 n全身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协调脏腑功能 。 n特异性作用:所谓经穴作用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 穴位、此穴与彼穴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即穴位对其相关脏腑功能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殊影 响。 n针灸形态学认为,穴位具有丰富的神

10、经末稍、毛细 血管及肥大细胞,是神经化学末稍或生物学的制动 点。这一生理特征决定了经穴比非经穴能更充分地 吸收注入的药物,从而发挥强大的作用。 穴位注射药物作用的循经特性 n 经络系统在穴位注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的 实验研究表明, 等量药物注于不同经脉的腧穴, 药效强度迥异, 且与各穴部位的肌肉丰度、血管 分布、外周神经的完整性并不相关。 n 有人实验发现在足三里、内关、委中三穴中, 增强胃肠运动的新斯的明、对腹腔刺激损害有镇 痛作用的可乐定,以胃经足三里穴注射疗效最好 证明足三里更适合治疗胃肠疾病; 速尿针利 尿排钠的作用,在膀胱经的委中穴的作用较脾经 的三阴交、心包经的内关作用强大。每

11、一经 的穴位更适合治疗其对应脏腑的疾病,是有其临 床与实验根据的。 n3. 药理作用:具有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n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 实的主要有: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 ,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 病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 的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 面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 解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 化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 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12、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n4.另外的作用: n 经络腧穴对穴注药物作用的放大性 经络并不是 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 而是体内一个多层次 、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当药物注射于穴 位时, 影响它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 应过程中, 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 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即 穴位的作用较非穴位更强大、时间更持久、副作 用更少。有临床与实验的证据 n 穴位注射不是单纯的穴位刺激或药理作用, 或二者作用简单的迭加,而是通过机体的经络 系统,把二者作用最大限度地作用在机体疾病 上,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穴位注射给药的 途径中,药物或生物制品的作用得到了几何式 的

13、放大。 n 当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法,二者之间会 发生复杂的变化,结果是导致整体效应,而穴 位在药物的储存方面亦优于其它非经穴处。因 此,我们找到了特异性的腧穴即是找到了一条 特殊的给药通道,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相关 的特殊作用使得药效得以几何式的放大。 常用穴位的临床研究 n1.合谷: n【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 另手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 ,拇指尖到达处;亦即第一、二掌 骨结合部与虎口边缘联线之中点, 稍偏食指处。 n【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 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皮肤由桡神经支 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 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 述结构以后,再

14、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 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 肌由尺神经支配。 【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病症】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止痛要穴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治疗 发热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面瘫。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 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 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6.其它:呃逆。 合谷临床研究 n1. 有人将40例手部湿疹病人采用醋酸曲安奈德(5ml, 50mg/支)加5%盐酸利多卡因

15、行合谷穴封闭,治疗用量 按每次侧醋酸曲安奈德2.5ml,盐酸利多卡因1ml,2周 一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8例,单纯外用恩肤霜每日3 次外用,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 13例,有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例 ,无效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2.15%,对照组总有效 率10.17%,两组有显著差异。 n 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可用来治风邪袭表的皮 肤病证。有人治疗扁平疣,取病毒唑注射液2ml,在双 侧合谷各注射1ml,10次为1疗程,与取冻干胸腺肽液 10mg肌注,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对比,疗效更显著 。 2.曲池 【标准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

16、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 【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 短伸肌、肱桡肌、肱肌。皮肤由臂后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 还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前臂筋膜 ,深进桡侧腕长、短伸肌,由肱桡肌的后而进入该肌肉,穿 过桡神经干可抵肱肌。以上诸肌除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外, 其他肌肉则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功用】清热要穴,可清热祛风,调和营血,降逆 活络。泻阳明热 。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 症,肩周炎,肘关节炎; 2.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 炎; 3.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牙痛,麦粒肿, 甲状腺肿大; 4.其它:乳腺炎,高血压,皮肤病,过敏性疾 病。 荨麻疹:曲池配风池、膈俞、三阴交、血海 为主穴。 3.内关 【标准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 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位解剖】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