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7070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 表达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王珂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

2、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志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

3、,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禁止

4、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

5、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2日第391期)1下列各项中,对“墓志”与“墓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 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 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 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 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 墓志的别称有埋铭、葬志、圹志等

6、。 D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 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测量日 影记时、拴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 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C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 “序”,墓志上的“铭”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 说,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3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 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 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 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 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 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 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马寅初

8、:风雨人生一百年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1年秋,20岁的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

9、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此论一出,各界轰动。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1939年,

10、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后来,他回忆说: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一片指责之声,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

11、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年22%。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好心的人劝他公开

12、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摘自徐焰红色记忆:70位名人的故事)相关链接: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为“右派”。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

13、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 (摘自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判)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摘自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 1906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始接近共产党。 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 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 C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与马寅初建立密切联系。他从共

14、产党人身上看到民 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 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出“计划生育” 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 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 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5在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分)6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4分)广场上美好的歌声彼特洛洛斯基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

15、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捷克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一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