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7070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教材(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化学染色 沧州医专医学技术系 侯振江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以形态为基础,结 合运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 种化学成分作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 方法。 用于研究血细胞生理、病理和化学结构; 临床上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疗效观察、预后监测和发病机制的探讨, 提供重要依据。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 显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 有色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血细胞化学染色可显示糖原、脂类、 酶、蛋白质等。 (一)固定 固定有物理法与化学法, 物理法为干燥和火焰固定, 化学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 丙酮和醋酸等。 血细胞化学染色流程 (二)显示 1、偶氮偶联法:

2、利用人工合成的酶底物, 在酶作用下,产生分解产物,再与重氮盐 结合引起偶氮偶联,使其形成不溶性的偶 氮色素,以此证明酶的存在。 2、联苯胺法: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过氧 化物酶作用于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 使无色的联苯胺形成蓝色沉淀。 3、普鲁士蓝法:细胞内、外铁与酸性亚铁 氰化钾作用,形成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4、雪夫反应:过碘酸氧化细胞内糖类中乙 二醇基形成乙醛基,醛基与雪夫试剂作用 ,使无色品红形成红色沉淀。 5、金属沉着法 其他尚有物理学方法,如脂溶性染料染色 (显示脂质)、荧光显示、放射自显影以 及体外活体染色亦常用于临床血液细胞学 诊断。 (三)细胞化学定量 粗略估量,以染色反应的

3、强弱,受色的深浅 ,人为地区别为阴性和各种程度的阳性。 百分法,只能反映细胞阳性率,不能反映受 色强弱。 积分法,是常用的半定量法,将等级估量与 百分率相结合它既反映了细胞阳性率的高低 ,又反映了细胞受色的强弱。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 法 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上具 有重要意义。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四甲基联苯胺法(TMB)(TMB)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 髓过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 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 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化合 物沉着于细胞质内。 POX 新生态氧 O 过氧化氢 (基

4、质中) 四甲基联苯胺TMB (无色) 联苯胺蓝(蓝色 ) 亚硝基铁氰化钠 蓝色颗粒 (浆内酶部位) 粒、单核 细胞胞浆 【原理】 四甲基苯醌二胺四甲基苯醌二胺 ( (棕色棕色) ) 自我脱氢氧化自我脱氢氧化 【试剂】 1%TMB 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 1%过氧化氢溶液 稀过氧化氢溶液 瑞氏染色液 【操作】 1. 取0.1%TMB乙醇溶液lml,加亚硝基铁氰 化钠饱和溶液10l,混合溶液呈淡棕黄色棕黄色。 2. 在新鲜干燥的血片上,加混合溶液0.5ml, 放置lmin后,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0.7ml, 染色6min 。 3. 瑞氏染液复染1520min 。 4. 油镜镜检。 【结果】 细胞质内

5、有蓝黑色颗粒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 () 无颗粒沉着; ()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 (+) 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质 1/22/3; (+) 颗粒粗大,呈团块分布; (+) 全部胞质均部满颗粒,可覆盖胞核。 骨髓片POX染色 【临床意义】 (1)粒系: POX主要分布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随 着粒细胞成熟的程度而逐渐增强,中性分 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 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 碱性粒细胞为阴性。 (2)单核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 幼稚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反应,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3)其他细胞 淋巴

6、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组织细 胞、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4)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主要定位于幼稚型巨核细胞的核膜上,可 作为原巨核细胞的一种标志物,有助于 FAB M7的识别。 (5)过氧化物酶染色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呈阳性反应,以M3和 M2型反应最强,MI和M5型反应较弱, 故有助于区别M3和M5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POX阴性反应,故 为急性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重 要指标。 注意事项 1.涂片应新鲜制作、厚薄适宜。 2.TMB 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 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 胞内渗入而使显色反

7、应减弱或消失。 3.过氧化氢溶液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 示过氧化氢过浓。若过氧化氢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 无效。 4.染色液适宜pH值应为5.5,若pH值 10个铁颗粒。 正常范围:30% 90% ,平均60%, 多见型,少见型,无、型。 细胞内铁 (3)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指含铁颗粒6个,其中2/3以上铁颗粒 围绕核周排列成完整环形或不完整环形。 正常或非铁粒幼细贫血无环形铁粒幼细 胞,铁粒幼细贫血中环形铁粒幼细胞6% 。 环形铁粒幼细胞 【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时, 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为“一”“士”, 细胞内铁平均5.9%,仅为I型。 经有效铁剂治疗后,外铁增多。 因此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及 指导铁剂治疗的重要方法。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 外铁“2”一“3”,内铁平均70%, 其铁粒粗大,以 型为主,出现 较多环形铁粒幼细胞。 因此,本实验是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 的有效方法。 MDS也可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3. 非缺铁性贫血 如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等骨髓铁正常或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环形铁粒幼细 胞,可作为与MDS鉴别的参考。 4. 继发性贫血的部分患者细胞内铁可减少 ,但细胞外铁不减少。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