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706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就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方案而言,维新派与资政新篇主要的不同点是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解析:资政新篇未提出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C2.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D.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实业答案:B3.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因为它A.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符合时代要求B.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了影响

2、C.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实行变法,大快人心D.力图扶植清朝统治,得到上下广泛支持解析: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推动了爱国救国运动。答案:A4.百日维新颁布的新政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改革政体B.改革财政C.撤并机构D.改革军队答案:A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变法”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迅速传播。据此完成512题。5.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组织保国会创办万国公报万木草堂讲学发起“公车上书”A.B.C.D.答案:A6.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

3、影响扩大答案:D7.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解析:A、C两项几事不是发生在湖南,B项中的时务报在上海举办;D项三事符合题干“湖南新事物”之含义,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8.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早期维新派在主张和行动方面与康、梁维新派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并未付诸实施,

4、而康、梁维新派则展开了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说明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答案:D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解析:本题为一道最佳选择题。四项都与题干有关,而梁启超作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家,发表文章,从根本上必然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答案:D10.

5、下图为强学会旧址,这一组织的建立者和地点是强学会旧址A.康有为、上海B.梁启超、天津C.文廷式、北京D.康有为、南京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强学会”在北京成立,A项中的“上海”,B项中的“天津”,D项中的“南京”都不对,故正确答案是C项“文廷式、北京”。答案:C11.下列表述与严复无关的是A.发表原强等政论文章B.参与创办时务学堂C.在天津创办国闻报D.介绍进化论名著天演论解析:A、C、D三项都与严复有关,B项严复没有参与“创办时务学堂”。答案:B1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

6、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A.B.C.D.答案:C13.下列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本质要求的是A.准许官民上书言事B.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C.建立新式军队D.创办新式学校,促进思想启蒙解析: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是其本质要求。答案:B14.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著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大乱四起。”其上文的基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D.投机变法运动答案:C15.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

7、维新派D.义和团答案:C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但其历史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据此完成1620题。16.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解析:A、B、C三项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D项“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反映的是革命性。答案:D17.“戊戌六君子”不包括A.谭嗣同B.梁启超C.刘光第D.康广仁答案:B18.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D.帝国主义的破坏解析:从客观上看,

8、戊戌变法是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的。答案:C19.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历史意义区别开,并对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影响深远。答案:D20.维

9、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A.B.C.D.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态,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

10、适留学日记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解析:第(1)问应从“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入手归纳其政治主张。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洋教”应指西欧政体、“借”的含义是“利用”。第(3)(4)两问应联系教材中民族资产阶级对农民、对帝国主义的态度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来回答。参考答案:(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4

11、)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实行改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保国会章程材料二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下令将文悌革职。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3)据材料二分

12、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4)据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解析:第(1)问中社会背景主要从材料一前半部分归纳;宗旨主要从后半部分归纳。第(2)问从文悌奏折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维护“大清国”利益,应属于守旧势力;光绪帝的目的应结合材料“会为保国”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二中守旧势力的攻击分析。第(4)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参考答案:(1)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保国、保种、保教。(2)守旧势力。保国会“乱国”,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统治。(3)守旧势力的攻击和破坏。(4)性质: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三、问答题23.当代著名历史学

13、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解析:新课标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历史能力的培养,本题即体现了这一理念。通过胡绳的一段话,提出一个问题,目的是让我们凭借对维新运动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内容的分析,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首先注意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结合材料提示从“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方面分析,分析过程中注意光绪帝是一个封建皇帝,根本上代表封建统

14、治阶级的利益。参考答案: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它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设立议院、发展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光绪帝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接受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由此可见,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2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变法有什么意义?答案: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采用“合法”“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这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意义:以救亡图存为直接目的,是爱国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尝试,发展资本主义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进步的;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开辟了道路,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