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6628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第一节 维护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一、 选择题1. 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2. 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 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 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 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 3. 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啸大多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 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 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

2、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4. 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 5. 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6. 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 ) 7. 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8. 关于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啸不属于海水运动的方式 B海啸多由大风引起 C海啸运动的速度较慢,所以能量衰减很少 D海啸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9. 对海洋自然灾害的说

3、法,正确的是() A海洋自然灾害只会对海面或海下的物体造成破坏 B海洋自然灾害是可以被人类彻底消除的 C人类对海洋自然灾害只能听之任之 D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将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0. 有关海洋自然灾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没有人类的影响,也会发生海洋自然灾害 C海洋自然灾害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海洋自然灾害是由内力作用产生的 11. 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 12. 下列国家最易遭受热带风暴潮危害的是() A荷兰 B加拿大 C菲律宾 D英国 13. 有关海啸的说法

4、正确的是() A海啸只能给发生地带来破坏 B海啸的破坏主要是由伴随的大风所致 C海啸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港湾的破坏性大浪 D海啸有较强的季节性 14. 海啸与风暴潮相比,没有的特点是() A起始快 B突发性强C来势猛 D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15. 下列国家中既易发生海啸,又易遭受风暴潮侵袭的是() A伊朗 B中国 C荷兰 D日本 16. 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 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 C海水含盐量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 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 二、 非选择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综合最近20

5、年的统计材料,我国由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5亿元,死亡500人左右。经济损失中,以风暴潮在海岸线附近造成的损失最多,而人员死亡则主要是海上狂风恶浪所为。就目前总的情况来看,海洋灾害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1)影响我国的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2)风暴潮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海洋自然灾害之一。从成因上看,影响我国的风暴潮有_和_两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18.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胶州湾的出口处,是我国重要的商港和军港,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达百艘以上,但每年37月蒙蒙的海雾不时笼罩着青岛,给繁华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海上航运交通遇上这

6、种天气,往往给海员们增添无限的烦恼和忧虑,这是无数血的教训留给他们的阴影。当地最严重的海雾造成的灾害发生在1976年4月,青岛胶州湾内连续4天浓雾,在这期间就有3艘货轮,在同一块礁石上触礁,造成搁浅或沉船的严重事故。 请问青岛为什么多雾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4年7月10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访问台湾,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新加坡领导人访台,将不可避免地对中新关系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一项并不为国人所熟悉的泰国“克拉运河计划”将有可能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材料二:据新华社雅加达(2004年)12月26日电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26日8时

7、左右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在遭到海啸袭击的各国中,距离震中以西约1 600 km处的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受到的破坏最为惨重。 材料三:下图是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地图。 (1)马来群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 (2)此次海啸由地震引发,除此以外,海啸还可由_、_引起。此次海啸损失惨重,对受灾各国冲击最大的是业。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 _。 (3)“克拉运河计划”是指在泰国克拉地峡处挖掘一条沟通安达曼海与泰国湾的运河,克拉地峡地处_板块,位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 (4)“克拉运河计划”需要

8、耗资约250亿美元,数额巨大,单凭泰国自身力量难以承担,泰国一直在争取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建。泰国为何积极筹建“克拉运河”? (5)日本和新加坡两个国家,谁会对此计划持积极支持态度?为什么? 20.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 材料二:某港口8月某日潮位随时间日变化图。 (1)如果不出现风暴潮,图中两次高潮位的时间间隔约是_小时,这主要是受_影响,其形成主要受_力的作用,一般农历每月的_和_出现大潮。 (2)若该港口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该风暴潮可能是_引起的。8月份正值我

9、国东部地区河流进入汛期,这可能会给沿海风暴潮造成什么影响? (3)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减少风暴潮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2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海域发生了8.9级的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沿海地区。波及范围很广,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材料二:印度洋地震、海啸区域示意图(如上图)。 (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印度尼西亚大地震的成因: 。 (2)按海水运动类型划分,地震引发的海啸属于 。此外,海水运动形式还有 、 。 (3)海啸波及的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气候具有 的共同特点,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灾害,如 ,这体现了

10、地质灾害的 性特点。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5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 D3、 C4、C5、 A6、 CD7、 A8、 D9、D10、B11、C12、C13、C14、D15、D16、D二、非选择题17、 (1)风暴潮、海冰、海雾、海上大风、风暴巨浪等。 (2)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温带气旋引起的前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受到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后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

11、,具有增水过程相对比较平缓的特点,常出现于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18、这是因为每逢春夏之交,受渤海冷水团的影响,沿山东半岛向南流经的海水温度要比周围低,此时南来的暖湿空气频频北上,青岛附近海域正处于冷暖流交汇的地方,易形成海雾。19、 (1)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火山爆发 大风 旅游 水稻种植业或种植园农业 (3)亚欧 (4)建设期间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运河建成后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泰国经济发展; 提升泰国的战略地位。 (5)日本。缩短石油运输路线,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增强石油运输的安全性;提高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20、(1)13潮汐太阳和月球的天体引朔(初一)望(十五) (2)热带气旋(台风)在原本河流汛期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风暴潮进一步抬高水位,造成更大危害。 (3)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加强沿海地区工程设施建设,保护、营造红树林和海防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21、(1)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板块互相挤压,地壳活动频繁 (2)波浪洋流潮汐 (3)终年高温疫病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