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6043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PPT10.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汇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刘 虹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学习要点 一、一、 掌握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 二、二、掌握躁狂症、抑郁症护理措施 三、三、 熟悉情感障碍的概念、护理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三节第三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 录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4 第一节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与发病机制二、二、 一、一、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5 概 念 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也称心境障 碍(mood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 情感改变

2、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 应的认知和行为的异常。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6 一、流行病学 发病率可因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季节和 社会阶层而有所不同。 我国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83, 1992 年国内7个地区流调结果,城市平均为1.14,农村 为0.58,男性为0.94,女性为0.73。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一、 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二、二、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8 第二节 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一、 临床表现 二、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三、三、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9 一、临

3、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三高”症状为特征即: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活动增多 起病急,可出现幻听、夸大观念及 夸大妄想,面红、唇干和少眠等表现。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二)抑郁发作 “三低”症状为特征即: 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起病缓慢可出现关系、被害、罪恶贫穷等妄想,部分 患者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失眠易产生疑病观念和疑病 妄想。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三)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 表现心境在过分的高涨和/或易怒、精力和活动 增加等躁狂症状,有时情感低落、悲伤与无望、 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状之间反复,间歇 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

4、生出版社 12 (四)持续性情感性精神障碍 1. 环性心境障碍 2. 恶劣心境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三高”或“三低”知、情、意基本协调。 2.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病程反复发作,间歇期精神状 态基本正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3.躯体、神经系统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二)鉴别诊断 1.继发性情感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可引起, 但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用药史,并有相应的症 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二)鉴别诊断 2.精神分裂症知、情、

5、意不协调,存在明显精 神病特征性症状,间歇期症状完全不缓解。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6 (二)鉴别诊断 3.心因性抑郁在受到超强精神打击或者内心的矛盾冲 突后急性发病,心因解除或转换环境抑郁症状随之消 除,临床症状直接反应或重演创伤的内容。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7 三、 治疗与预后 (一) 治疗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3.电抽搐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二)预后 情感精神障碍预后较好,治疗进行越早 病程缩短越显著,不出现明显的精神衰 退,如发病期间得不到充分的治疗或未 经治疗,会发展成为慢性情感障碍,预 后较差。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6、 第三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理评估 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心率、食欲、睡眠、性 欲等情况。 2. 心理评估 患者的认知、情感及意志活动等情况;评估患者病前 个性特征,特别是对患者的伤人、毁物等危险行为要进行重点评估 。 3. 家庭及社会功能评估 患者的家族史、家庭生活环境与经济状况 ,本人受教育程度,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社会功能是否 受损。 4. 治疗用药情况 评估患者用药的情况,曾用的药物是否有不良反 应、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中毒情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二、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2. 睡眠形态紊乱 3. 便秘 4. 思维过程改变 5.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6.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7. 社交障碍 8. 自我形象紊乱,低自尊 9. 个人应对无效 10. 自我保护健康的能力改变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1 三、护理措施 1. 基础护理 2. 症状护理 3. 安全护理 4. 药物治疗护理 5. 心理护理 6.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