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6034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横断面设计教材(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 重庆交通大学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4.1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4.2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4.3 城市道路横断面 4.4 路拱、边沟及边坡 4.5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 4.6 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1)定义 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 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 (2)公路用地范围的划定 1)新建公路-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 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 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 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 (2)公路用地范

2、围的划定 2)改建公路现有公路保持不变,改建路段按新建 公路确定 3)特殊情况(如立交、服务区、安全设施、风沙、雪 灾等地段) (3)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红线-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 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为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内的 规划道路的总宽度,所以也称为规划路幅。 (1)定义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clearance),是为 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 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 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2)规定 1)公路建筑限界一般规

3、定如图5-1。 2)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规定如表5-1。 (3)边界确定原则 1)上缘边界线 2)两侧边界线 城市道路 (1)一般组成 1)行车道(carriageway):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 。 2)路肩(shoulder;verge):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 ,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构造物。 3)中间带(central strip):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用 于分隔对向车辆的带状构造物。 4)边坡(side slope):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具 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5)边沟(side ditch):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 流水在挖方或低填方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沟。 典型横断面组

4、成 典型横断面组成 (2)特殊组成 l)应急停车带(emergency parking strip):当硬路 肩的宽度2.25米时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 度3.50m,长度不小于30m。 2)爬坡车车道(climbing lane):在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 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3)变变速车车道(speed-change lane):在高速公路 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 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 般为3.5m。 4)错车错车 道(passing bay):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 单车车 道路基

5、时,在适当的可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 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 5)护护坡道(berm):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路基 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 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6)碎落台(stage for heaping soil and brocken rock):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 之间或 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具有一 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7)截水沟截水沟(intercepting (intercepting ditch)ditch):在地面:在地面线较线较 陡的挖陡的挖 方路段,方路段,为拦为拦 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

6、堑堑坡坡 顶顶以外以外设设置的水沟。置的水沟。 (2)路肩(shoulder ; verge) 路肩 路缘带 土路肩 路肩的构成 硬路肩 路肩的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 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 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自己增进驾驶的安全和 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 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3)中间带(central strip) 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1)

7、组成:组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整体式断面 型式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median divider)和两条左侧路缘带(marginal strip)组成。 中间带 中央分 隔带 (3)中间带(central strip) 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 2.50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 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50或0.75m。 2)宽度 (3)中间带(central strip) 为了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驶向反向车 道,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开口部。开口部一般 情况下以每2km的间距设置为宜, 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

8、的前后必须设置开口。 3) 开口: (3)中间带(central strip) 3) 开口: (3)中间带(central strip) 4)组成及作用 将对向车流分开,避免车辆任意调头,减少交通事 故,提高通行能力。 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以防止 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又美化路容和环境。 为沿线设施的设置提供场地。 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 显示行车道位置,起视线诱导作用。 图5.6 中间带的组成 (1)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 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等,尚应 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2)各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如表55。P 122 一般由机动车

9、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 、排水设施及各种管线工程等组成。 (1)机动车道 1)每条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汽车车型及设计车速, 并考虑侧向余宽予以确定。推荐按表5-6采用。设 计参考: 2)双车道 7.58.0m 三车道 10.011.0m 3)四车道 13.015.0m 六车道 19.022.0m (2)非机动车道 1)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是以单车安全行驶所需宽度 划分车道线,以高峰时间各车道线平均的通行量 作为一条自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2)按照我国使用经验,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 用5.0m,6.5m,8.0m三种。 (3)分车带(separato) 1)城市道路的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

10、的不同位置 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 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 缘带组成。 2)最小宽度如表5-7。 图5.7 按地下管线布置 要求的人行道最小宽度 (4)人行道(side walk;foot way) 1)人行道作用:主要供行人步行交通,应能满足 行人通行的安全和畅通,保证高峰小时的行人流量 ,并用来设置绿化、照明、地下管线等。 2)人行道的组成 人行道总宽度=人行道宽度+设施带宽度+行 道树等占地宽度。 协调的宽度:街道总宽与单侧人行道宽度在 5:17:1之间是适宜的。 (5)路缘石 高度一般为1020cm,对桥上、隧道内,线 形弯曲陡坡段可采用2540

11、cm。缘石宽度为10 15cm。缘石形状有: 四种基本形式 三块板: 一块板:二块板: 四块板: (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广州解放路 (2)双幅路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 车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 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Mexico City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 为靠右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桂林解放桥 (4)四幅路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 动车道分隔,分向行驶。 Berlin (2)四种基本型式的使用效果 (3)四种基本型式的适用条件

12、优点: 占地少,投资省, 缺点: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 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 交通组织: 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不划分车线,组织单行交通,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3) 断面形式的选用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优点: 占地少,投资省, 缺点: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 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 交通组织: 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不划分车线,组织单行交通,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3) 断面形式的选用 单幅路双幅路三

13、幅路四幅路 优点: 减少行车干扰,提高车速,分隔带上可以用作绿 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 缺点:机非混合行驶,不安全, 适用:郊区快速路 交通组织: 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 优点: 机非分行,分隔带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 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 缺点:占地多,只有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满足 车道布置的要求。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 织: 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优点: 机非分行,对向分隔,车速高, 缺点:占地多。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主干路和快 速路。 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1)概念 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

14、,将路面做 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2)选择路拱的大小与形状应考虑的因素: 1)排水顺畅; 2)行车安全; 3)对不同的路面类型和行车道宽度,应结合当 地的自然条件,降雨强度等采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3)路拱形式: 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等。 土路肩的横坡度一般较路拱横坡增加 l2。 硬路肩一般与路面采用同一横坡,也可稍大于路面。 (1)边沟的作用 边沟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排路面 、边坡水。 (2)边沟的纵坡 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路线纵坡为0%,边沟 仍应保持0.30.5的最小纵坡。 (3)边沟流量 边沟的流量一般不做计算,仅做概略估计。 (4)边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

15、梯形、矩形、三角形 (1)路堤边坡 l)填土路堤边坡 如果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边坡高度20m,可参照 表511选定其边坡坡度。边坡高度20m应进行边 坡稳定性分析。 沿河受水浸淹路基的填方边坡坡度,设计水位下 部分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 用1:2.0-1.30。 2)填石路堤边坡 依据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和施 工方法而定。表5-12。 3)砌石路基边坡 内外坡、 襟边宽度 按照表514、 表513。 (2)路堑边坡 1)土质路堑边坡 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 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 的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等因素确定。边坡高度30m

16、 时,其坡度可参照表5.15选用。 2)石质路堑边坡 影响石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诸如岩 性、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面水及地下水、施工 方法、地震作用等。参照表5.17确定。 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2)根据路线和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 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坡度、缓和段长 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地质资料,示出土石界线, 确定边坡坡度以及边沟的形状与尺寸。 4)绘横断面的设计线,俗称“戴帽子”。 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截水沟。加固及防 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 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一般直线段的断面可不 示出路拱坡度。 5)计算横断面的填挖面积,上墨完成全图。 (1)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设计图 (cross-sectional profile)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