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05876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_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 ? ? 梯利的集体行动理论 董国礼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 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 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 理论进行论述, 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 探讨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研究所 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 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理论关怀。 关 键 词? 梯利? 历史社会学?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 ? 有关社会运动的研究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欧美社会, 尤其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美国出 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社会运动, 如民权运动、 新左 派运动、 反越战运动、 女权运动、 同

2、性恋运动, 以及 欧洲的和平运动。 然而, 对于社会运动的研究, 我们至少可以追溯至 19 世纪 20 年代, 法国思想 家及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关集体行为的开创性研 究。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 ? 大众心理研究 中, 对群体 ? 集体行为进行了社会心理学的分析。 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学者关于集体行动和 社会运动的研究视角才从社会心理学逐步转向社 会学, 其中斯梅尔塞在社会运动研究社会学化的 道路上走得最远, 做出的贡献也比较大。 # 在后来 的社会运动研究的发展过程中, 梯利 ( Charles Tilly) 以其深厚的历史学、 社会学功底, 成为该领 域的领军人物。 历史社

3、会学的概念 历史社会学在二战后的得以再生。丹尼尔 史密斯指出二战后的历史社会学主要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具体而言, 第一阶段可以界定在 40 年 代中期至 60 年代中期,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国家对峙的局面促成了历史社会学的兴起; 第二阶段, 从 60 年代中期至 80年代, 盛行于欧美 社会的学生运动、 少数民族运动、 妇女运动、 反战 运动等诸多形式的社会运动, 推动了历史社会学 的发展; 第三阶段, 历史社会学从冷战中的两极世 界的分裂与崩溃中汲取了灵感。 % 基本上来说, 社会学自创始以来, 一直是一门 以历史及其取向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经典社会 理论, 还是现代社会理论,

4、始终表现出敏锐的历史 意识感。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始终与社会运动相伴。 斯考契普( 1984) 认为, 真正的历史社会学研 究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 也是最基本的, 它们明确 基于时空维度来解释社会结构与问题; 其次, 强调 历史过程的重要性, 并着重在瞬时的场景下解释 结果; 第三, 大多数的历史分析着重于行动的意义 与结构背景的交互作用, 从而清晰地呈现个人生 活于社会转型中意图和非意图的结构; 最后一点, 即历史社会学强调了特殊类型的社会结构与变迁 模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二战之后的历史社会学发展经历了不寻常之 路。20世纪 50 年代, 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开始 逐渐尝试着使用 社会运动

5、(这一术语。历史地来 看, 社会运动研究通常存在两种主要研究传统: 一 是 新社会运动(理论传统; 二是 政治过程( 理论 传统( 该理论乃是从先前的资源动员理论发展而 来) 。 + 盛行于西欧的 新社会运动(理论尤其强调 社会变迁? ? 包括国家的变迁? 对社会运动的 影响。而秉持政治过程理论的学者们近来关注于 国家? 社会关系的互动, 同时也关注于研究运动 组织、 行动者网络以及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架 构过程。 作为政治学与社会学分支的社会运动研究,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界正引起普遍关注, 但对社会 运动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公认的界 定。 ,西德尼塔罗认为, 社会运动是 以潜在的社

6、会网络和使人产生共鸣的集体行动框架为基础, 能发展出对强大对手保持持续挑战力的斗争政治 事件(。 他将斗争政治与社会运动联系起来, 指 出两者间的内在关联, 并指出斗争性集体行动是 社会运动的基础, 所有社会行动、 抗议以及革命都 离不开斗争性集体行动。梯利则试图将社会运动 描述为一种超越因果分析与目的分析方法的概 念。在他看来, 因果关系的解释认为, 个人或群体 的行动是 外部力量之于个人或群体的结果(; 目 的分析的解释则认为, 个人或群体 根据一系列的 规则, 内在的或外在的, 作出选择(。梯利也承认, 建立一种分析性的集体行动的概念, 试图整合或 超越这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困难。 .赵鼎新

7、认为, 我 们必须对集体运动、 社会运动以及革命三个概念 进行严格区分。所谓集体行动( collective action) , 就是有许多个体参加的、 具有很大程度自发性的 制度外政治行为; 社会运动( social movement) 是由 许多个体参加、 高度组织化的、 寻求或反对特定社 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 革命( revolution) 则是 由大规模人群参加的、 高度组织化的、 旨在夺取政 权并按照某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制 度外政治行为; 赵还进一步将革命进一步划分为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前者旨在夺取政权并使政 权的性质发生改变, 但不对社会结构进行全面的 改造;

8、而后者的目标在于进行社会结构全面的、 彻 底的改造。 ? ?从赵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 是集体行动、 社会运动, 以及革命, 都是一种政治 行为。三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 都 属于梯利和塔罗所说的 斗争政治(范畴。 梯利的理论定位与研究策略 正如有学者指出, 梯利的研究领域涉猎之广、 著作的出产率之高, 使得我们想要对他进行全面 性的评述变的很难。 ? 梯利从不声称自己是一位 历史社会学家: 我并不是在谈论 历史社会学(。如果这 个习语从未被创造出来, 那么我将非常高兴。 它暗示着相互分离的研究领域的存在? 也 就是说, 平行于政治社会学或是宗教社会学 /我反对从技术和方法

9、上, 而不是从理论 连贯的主旨中, 产生的分支学科。 ? ! 然而, 梯利的历史研究的确给我们带来启发。 在有关集体行动的长期研究中, 梯利拓展了集体 行动、 社会运动研究的视域。 梯利的兴趣在于冲突和集体行动, 特别是关 注 两个主要进程(, 即 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民族国 家、 国际国家体系的成长(。 ? 从!旺代中有关集 体行动的个案研究, 到!从动员到革命中集体行 动 两个模式(的提出, 梯利剖析了近代以来的国 家建构( state making) 和民族塑造( nation building) 过程对社会运动形态改变。梯利关于集体行动的 研究逐步走向一种综合的、 比较的体系。 关于社会运

10、动的起因和性质、 功能, 不同的理 论有不同的阐释。结构功能主义的集体运动理论 认为社会运动是病态社会的征兆及表现, 大众剥 夺说认为社会运动是革命爆发的温和形式, 资源 动员理论则认为社会运动只是现代社会政治过程 64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研究 的一部分, 是政治参与的创新形式。 ? #梯利则在很 大程度上对这些解释加以批判地接受。他对结构 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质疑, 主要体现 在三个命题上: ( 1) 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 传统社 会控制的崩溃必然带来冲突的加剧; ( 2) 社会失序 的程度与社会变迁的速度存在着正向关系; ( 3) 社 会失序的诸多形式, 如财产侵犯、 罢工

11、运动、 暴力 冲突、 自杀等等, 都是相互联系的, 并且它们都以 同样的方式起伏波动。 ? 梯利对结构功能主义的 批判, 主要源自于他对涂尔干传统的不满。 ? % 林恩亨特认为一方面, 梯利在理论与经验维 度上反驳了涂尔干主义传统, 认为集体行动的解 释必须参照组织的重要性, 关注于人们如何通过 一致行动来形成整体, 力图赋予集体行动者以积 极的、 创造性的角色; 另一方面, 梯利在某种程度 上也是涂尔干主义传统的回归者。他与涂尔干的 议题在本上具有相似性: 即结构的差异如何改变 集体行动的本质? 因此, 其中隐含了一个假设: 结 构变迁是一个关键性变量。 ? 其次, 社会 结构的变迁所引发的

12、集体行动的手段与目标的改 变。 ?( )因此, 可以说, 梯利的历史学研究充满着社 会学意味: 一方面注重从行动的侧面来探讨集体 行动; 另一方面也关注于社会结构对集体行动的 影响。 !从动员到革命所提出的 动员模型(清晰地 展示了他的理论解释框架。动员模式可以视为梯 利多样化历史研究的精髓。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 是以抽象的形式运作, 因此, 大量的假设需要借助 于模式框架得以进一步详细说明, 否则, 我们将无 法理解。本质上来看, 梯利的这一模型是量化的, 关注于集体行动的数量、 组织化程度等等, 而且也 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时间变量。 ?( ?而且, 梯利有关 集体行动的比较研究, 从某种程度

13、上来说, 更是集 中于多种集体行动( 包括暴力) 的发生频率及其形 式方面。 ?( 计算机化的文本分析更是加深了这种 量化的趋势, 学者们更容易将运动、 斗争的形式转 变为了数字, 并对它们进行长期研究,? ( !却忽视了 它们具有感情与文化内涵的公开表演。 ?( 梯利有关社会运动的研究, 主要存在两种类 型的解释: ( 1) 解释集体行动发生变迁的原因及其 方式, 以及历史结果的特殊性假设; ( 2) 解释集体 行动的一般模式。显然, 这两种解释类型属于不 同层面, 且后者的解释类型取决于前者。尽管梯 利都运用了两种解释类型, 但显然易见的是, 他更 着力于第一种解释类型。 梯利有关集体行动

14、的分析构成了 政治过程( ( political process) 理论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在 !从动员到革命一书中, 梯利建立了社会运动的 两个分析模型: 即 政体模型( 和 动员模型(。赵 鼎新认为, 如果说梯利的政体模型是对社会运动 定义的界定, 那么动员模型则是致力于为解释集 体行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一个普适性的模型。 ?( # 无疑, 梯利的著作在美国社会学界产生很大影响, 他在批判传统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 同时也吸 收了资源动员理论的合理成分, 从而奠定了至今 仍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过程理论。但梯利所致力 于建立解释社会运动的普适性模型, 则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问题。具体来说, 赵鼎

15、新将其归纳为: ( 1) 模型带有较强的理性选择假设; ( 2) 梯利理论 的核心之一, 即认为集体行动是社会尚处于边缘 地位的群体对现存权威政体的一个反抗; ( 3) 梯利 的理论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即试图寻找出几个能 够决定社会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现其 中存在的逻辑关联, 然后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具有 指导性解释意义的模型。 ?( !社会运动: 1768- 2004 2004 年梯利出版了!社会运动, 1768- 2004 一书。该书从总体上完整地提供了有关社会运动 的历史勘查, 其中时间跨度涉及从 18 世纪直至21 世纪, 最后以对社会运动的未来发展之可能性的 推测来结束讨论。序

16、言中, 梯利说道: 尽管在 1970 年代之前, 我没有过多地谈 65 学海 2007. 5 到 斗争( contention) ; 直至 80 年代才明确将 斗争(作为研究主题; 到了 90 年代, 才开始 有关 斗争政治( ( contentious politics) 的理论 化工作。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 我的主要 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普通人群怎样、 何时、 何 地以及为何能够针对公共权威、 其他权利的 把持者、 竞争者、 敌对方和公众反对的目标提 出他们的集体主张。? ( % 然而, 过去的许多年里, 我一般都在避 免运用 社会运动(这一术语, 因为它包含了 诸多不同的意义。因此, 它更多地是带来认 识上的模糊而非清晰。在详细整理了自 17 世纪至20 世纪以来西欧与北美斗争事件的 目录时, 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 ?( 所谓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一种类 型或其他特征的政府以某种形式在主张的声称出 现, 即权利主张者, 主张的目标, 目标的同盟者, 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