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5449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解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葛正行 中成药的概念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 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 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一、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 (一)中成药的命名 1.以处方来源命名:如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 ,局方至宝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济生肾气 丸出自济生方等。 2.以药物组成命名:如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 板蓝根颗粒、黛蛤散、良附丸等。 3.以药味数目命名:如四君子丸由四味药物组成,六 味地黄丸由六味药物组成,八珍颗粒由八味药物组成 ,九味羌活丸由九味药物组成等。 4.以功能主治命名:便于医生和患者选用。如开胸顺 气

2、丸,功效为顺气化滞,消食逐水,宽胸散结;清音 丸,功效为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润喉开音;寒喘丸 ,主治肺寒哮喘;白带丸,主治赤白带下等。 5.以其他方法命名:还有一些使用较少的命名方法。 有以成药性状命名的,如紫雪散,药品色紫,状如霜 雪等。有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七厘散,每次服用剂 量为七厘等。还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茶调散 ,用清茶调服等。 (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1.按功效分类:如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 、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扶正剂等。 2.按病证分类: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 、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 3.按剂型分类:如蜜丸、水丸、糊丸、散剂

3、、膏滋、 膏药、药酒、片剂。 4.按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5.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 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 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 (三)中成药的处方来源 1.传统方 指源于古典医籍,方证明确,组方严谨, 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 味地黄丸。 2.经验方 包括民间流传较广的有效经验方,著名医师 的经验方,医院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由名家集体拟定 的处方。如白带丸。 3.科研方 通过研究试制,经国家或地方药政管理部门 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处方,如银杏叶片。 (四)中成药的处方结构 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

4、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 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 1.君药(主药) 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药物。 2.臣药(辅药) 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有三种含意: (1)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 状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 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 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 4.使药 有两种含意: (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

5、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 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中药传统剂 型,如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酒剂、露剂 、胶剂、膏药等;中药现代剂型,如颗粒剂、片剂 、注射剂、胶囊剂、合剂等。 中成药的剂型选用常遵循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 。 (一)丸剂(1.蜜丸2.水蜜丸 3.水丸4.糊丸5.蜡丸 6.浓缩 丸) (二)滴丸剂 (三)散剂 (四)颗粒剂 (五)片剂 (六)煎膏剂 (七)贴膏剂 (八)胶囊剂 (九)酊剂 (十)凝胶剂 (十一)注射剂 (十二)眼用制剂 (十三)

6、搽剂、洗剂和涂膜剂(1.搽剂 2.洗剂3.涂膜 剂) (十四)膏药 (十五)气雾剂、喷雾剂 (一)丸剂 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 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因赋形剂和制作方法的 不同,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 缩丸不同种类。 (二)滴丸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后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的冷 却剂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可以含化 或吞服。如复方丹参滴丸、清咽滴丸等。 (三)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 剂。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

7、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等优点 。如碧玉散等。 (四)颗粒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 、起效迅速的特点,又具有携带、运输、贮存方便的优势。按形状分为颗粒状和块状 两种;按溶解性分为可溶型、混悬型、泡腾型;按辅料不同分为有糖型、无糖型等不 同类型。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五)片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片状制 剂,有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以口服普通片 为主,另有含片、咀嚼片、口服泡腾片、阴道泡腾片等。中药片剂具有体积小,用 量准确,易崩解,起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8、、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 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银黄含片、清开灵泡腾片等。 (六)煎膏剂 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又称膏滋。具有作用持久,便于服用的特点,并有滋养补虚、润肺止咳的作用,用 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如琼玉膏、八珍益母膏等。 (七)贴膏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 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外科疾病。贴膏剂 包括橡胶膏剂、凝胶膏剂和贴剂等。如伤湿止痛膏、祛风骨痛巴布膏等。 (八)胶囊剂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

9、质囊材中 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中药胶囊 剂品种很多,其中以硬胶囊为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有牛黄解毒胶囊、血府逐瘀胶囊 等。常用的软胶囊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九)酊剂 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 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杂质少,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 确,吸收迅速。如藿香正气水、灵芝酊等。 (十)凝胶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它既可 以内服,也可以经皮或黏膜给药。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用药,目前常用于抗炎 镇痛、抗病毒、止痛等方面治疗。如舒康凝胶剂

10、等。 (十一)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 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药效迅速,适用于急救。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包括溶液型或乳状液型注射液,可用于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如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十二)眼用制剂 系指由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眼用制剂可分 为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等。也有以固态药物形式 包装,另备溶剂,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 (十三)搽剂、洗剂和涂膜剂 1.搽剂 系指药材用乙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

11、无破损患处揉擦用的液体制 剂。其中以油为溶剂的又称油剂。搽剂溶媒有水、乙醇和油。含乙醇制剂有一定的 刺激性,一般不用于破损皮肤或创伤。如妇洁搽剂、骨质宁搽剂等。 2.洗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供皮肤或腔道涂抹或清洗用的液体制剂 。洗剂一般以水为溶媒,用于创伤和腔道清洗的洗剂应注意无菌。用于阴道冲洗的 洗剂易改变阴道的正常菌群和pH值,临床上应慎用。如复方苦参洗剂等。 3.涂膜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 ,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其优点是作用时间长,且可以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 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可经口腔、眼结膜、阴道、皮肤等途径局部给药,用于治

12、疗 口腔溃疡,眼科疾病、鼻腔疾病、妇科疾病、烧烫伤、皮肤炎症等。如痤疮涂膜剂 、疏痛安涂膜剂等。 (十四)膏药 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 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如祖师麻膏药 等。 (十五)气雾剂、喷雾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 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其中 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可称泡沫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 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称为喷雾剂。气雾剂和喷雾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 状

13、液型或混悬型。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或腔道给药等。气雾剂具有抛射剂 ,罐内压力恒定,每喷(揿)剂量较准确。喷雾剂的每喷(揿)剂量不太准确,一般 外用的较多。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心痛舒喷雾剂等。 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由于中成药剂型多样,药性各异,主治病证各不相 同,故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亦不相同。 (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主要包括有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不同的使用 方法。 1.内服法 中成药中内服剂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剂型、 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服药途径也各异。常 用的服药途径有直接服用、含化法,、气雾剂、鼻饲法 ,常用于神智昏迷,牙关紧闭者,不能正常服药时可将 中成药用温开水

14、调成稀糊状,鼻饲服用。 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 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 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 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 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对 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 2.外用法 中成药外用药中除少数疗伤止痛,息风止痉的药物,如七厘散、玉真散可 内服外用外,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 药,切忌入口。 外用中成药由于剂型多样,治疗目的各异,用药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如生肌散、珍 珠散、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等,系将药粉或药膏直接

15、均匀地置于患处;如意金黄散 、 七厘散、青蛤散等,均需用适当液体制成糊状外敷,利用辅料作用来加强药物的 疗效;锡类散、冰硼散、红棉散等五官科散剂类药物采用吹入的治疗方法;眼、耳 、鼻科外用药则多用点入法;膏药或中成药膜剂,直接贴敷患处,可使药物在局部 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如狗皮膏、养阴生肌散膜等。 3.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 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 注和点滴两种,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 射剂完全相同。 (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1、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 2、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 的使用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用

16、药目的。 3、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 例屡见不鲜。因此,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 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过大,克 伐正气的现象: (1)尤其对含有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 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 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 事故的发生; (2)对于作用猛烈,易伤正气的品种,也要严格控 制使用剂量,如破血消癥的鳖甲煎丸,破气导滞的开 胸顺气丸,峻下逐水的舟车丸、十枣散等。 (3)此外,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 四、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一)证候禁忌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 候都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二)配伍禁忌 如两个具有相似功效的中成药配伍,可能出现某种成 分重复使用。如两个含有“十八反”、 “十九畏”药对的中 成药同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三)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 ,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 (四)饮食禁忌 在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