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4686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综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 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教学准备

2、: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

3、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11

4、8练习 (2)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21页习题4.1第1、2题;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

5、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难点: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

6、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二、讲授新课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1).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2).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3).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 分别从不同方

7、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4.实践与探究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5.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师先演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提醒沿着棱展开,且展开图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正方体纸盒(或是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或现成的正方体包装盒)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方体展开图。老师引导得出:一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三、课堂练习 课本P

8、118练习 四、课堂小结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21页习题4.1第3、4题 4.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1.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

9、图形. 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2.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问题2(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问题) 1. 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教师在学生

10、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2.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3.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

11、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问题31.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2)观察上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二、课堂练习. 课本P120练习三、课堂小结.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 四、布置作业.

12、课后收集能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 4.2 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性质的研究,体会它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总结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性。教学

13、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教学难点: 直线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因此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展开。(2)点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点无大小之分。如何表示一个点呢?二、探究新知: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哪些线?(直线、射线、线段)(2)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请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4)如何表示一条直线、

14、射线、线段?( 图形语言、文字语言)2、讨论交流:(1)你能结合自已所画图形寻找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直线无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一个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两个不向任何一方延伸(2)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3)从一条直线上如何得到射线和线段?归纳: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3、动手做一做:(1)过一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让学生动手画,结合图形描述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过两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3)在墙上过定一个板条,你认为至少要几颗钉子? 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性质定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这个基本事实。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直一条直的参照线。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引申:过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引导学生按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分类讨论。三、课堂练习:按下列语句分别画也相应的图: (1)直线EF经过点C; (2)点A在直线m外;(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4)线段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