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4635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解读(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制冷的基本概念 v 冷和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在制冷技术中所说的冷是相对 于环境温度而言的。制冷就是 使某一空间或某物体达到低于 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维持 这个低温过程。所谓环境介质 就是指自然界的空气和水。 实现制冷的途径分两种 v1.天然冷源:是自然界存在的冷源( 冰、雪、地下水等),都可作为冷源 ,用于食品的冷藏和防暑降温。天然 冷源具有价廉、储量大的特点,在使 用中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但是 天然冷源的利用受时间、地点及运输 等条件的限制,而且不易控制和调节 。 2.人工冷源:是利用制冷机进行冷量 的生产,即利用人工的方法实现制冷 ,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获得不同的 低温。按照制

2、冷所达到的低温范围, 制冷可分为:普通制冷(高于 120)深度制冷(120至253 )低温制冷(253以下)三类。 人工制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液体 汽化制冷2.气体膨胀制冷3.热电制冷 。 二.物质与物态的变化 v具有一定质量及占有空间的任何物体称 为物质,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 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距 离,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时分 子又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 种运动称之为热运动。由于分子间的作 用力及其热运动等原因,使物质在常态 下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中相态。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分子间 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也会以不同 的状态存在。当物质在吸热

3、或放热时, 除了温度在变化以外,还有状态的变化 , 制冷技术 1 制冷基本原理 v制冷的方法有液体汽化制冷、汽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 冷及电热制冷等,其中液体汽化制冷应用最广。 v一、制冷基本原理 v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 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 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 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 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 ,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 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 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v液体

4、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 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 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 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 直接冷凝成蒸汽,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 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 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v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 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 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 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v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 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

5、过程组成。 压焓图为一热力状态图。图中纵坐标表示 绝对压力的对数lgp,横坐标表示焓值h。 压焓图 二、压焓图 v图中临界点k左边的粗实线为饱 和液体线,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 一个饱和液体状态,干度x=0; v右边的粗实线为干饱和蒸汽线, 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饱和蒸汽 状态,干度x=1。 这两条曲线将图形分为三个区域:饱和液体线的左边 是过冷液体区,该区域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 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饱和液体的温度;干饱和线 的右边是过热蒸汽区,该区域内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的温度高于同一压力下饱和蒸汽的温度; 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制冷剂在该区域处于汽 、液混合状态(湿蒸汽状态

6、)。 v图中共有六种等参数线簇: v等压线p水平线; v等焓线h铅垂线; v等温线t液态区几乎为铅垂线。 两相区内由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是 在等压等温下进行,与等压线重合 ,为水平线。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下 方弯曲的倾斜线; v等熵线s向右上方倾斜的实线; v等容线v向右上方倾斜的虚线, 但比等熵线平坦 v等干度线x只存在于湿蒸汽区域 内,其方向大致与饱和液体线或饱 和蒸汽线相近,视干度大小而定。 v对于理论循环,离开蒸发器、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 汽是处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汽;离开冷凝器和进入 膨胀阀的液体是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 v等熵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中压缩是等熵过程; v等压过程:制冷剂在冷

7、却及冷凝过程为等压过程 v等焓过程: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节流时,节流前后焓值 相等: v等温过程: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没压力损失。 v点2表示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进 入冷凝器时的状态。过程线1-2表 示制冷剂蒸汽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 缩过程(s1=s2),压力由蒸发压 力p0压缩到冷凝压力pk。等熵线与 于压力为冷凝压力pk等压线的交点 为2点。压缩过程中外界对制冷剂 作功,使制冷剂温度增加,2点处 于过热蒸汽状态。 v点1表示制冷剂出蒸发器、进入压缩机时的状态。对 应于蒸发温度t0的饱和蒸汽。根据压力和饱和温度的关 系,该点应处于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等压线与饱和 蒸汽线(x=1)的交点上。

8、点3表示制冷剂出冷凝器、进膨胀阀的状态,位于与 冷凝温度tk相对应的饱和液体线上。 v过程2-2-3表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 中冷却(2-2)和冷凝(2-3)的过程 。由于这个过程是在冷凝压力pk不变 的情况下进行的,为等压过程。进入 冷凝器的过热蒸汽首先将一部分热量 放给外界冷却介质,在等压下变成饱 和蒸汽(点2),然后再在等压、等 温下继续放出热量,直至最后冷凝成 饱和液体(点3)。压力为pk的等压 线与干度x=0的饱和液体线的交点即 为点3的状态。 点4表示制冷剂出节流阀、进蒸发器的状态。过程线3-4 表示制冷剂通过节流阀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 冷剂的压力由冷凝压力pk降低到蒸发压力

9、p0,温度由冷 凝温度tk降低到蒸发温度t0,并进入两相区。由于节流 前后制冷剂的焓值不变,过程3-4为等焓过程。 v由点3作等焓线与等压线p0的交 点即为点4的状态,由于节流过 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用一虚线表 示。 v过程4-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 汽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等温、 等压(温度为t0、压力为p0)下 进行的,液体制冷剂吸收被冷却 对象的热量而不断汽化,其状态 沿等压线p0向干度增大的方向变 化,直到全部变为饱和蒸汽为止 。制冷剂的状态又变回到进入压 缩机前的状态点1,完成了一个完 整的循环。 2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构成 压缩机 热交换设备 节流机构 管道 各种控制阀 辅助部件

10、蒸气压缩式制 冷系统的构成 v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 、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 用管道连接成一封闭系统, 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v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 的热量并沸腾汽化成蒸汽,与之相 对应的压力P0称为蒸发压力,温度 t0称为蒸发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 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并将其压缩 到冷凝压力Pk,然后送往冷凝器,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图在冷凝压力 下冷凝成液体,并将放出的热量传 给了冷却介质(水或空气)。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心脏主机 有用能的输入 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循环流动 1.压缩机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v压缩机的指示功率和指示效率 :由

11、于压缩机的实际 过程和理论过程之间有偏差,实际压缩过程中气缸 内所消耗的功率Pi(称为指示功率)比绝热压缩所 需之功率Pa要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指示效率i (又称绝热效率)来表示,即: 轴功率、摩擦功率与机械效率 由原动机传到压缩机曲轴上的功率称为轴功率 轴功率一部分用于克服曲柄连杆等运动机构摩擦阻力, 这部分功率称为摩擦功率 轴功率的一部分直接用于压缩气体,称为指示功率 机械效率:(32) 压缩机的摩擦功率可分为两部分,即往复运动摩擦功率(活塞、活塞环与气 缸间)和回转运动摩擦功率,前者约占7080,后者约占2030。 摩擦功率与压缩机的结构有关,也与润滑油温度及转速有关。 制冷压缩机的指

12、示效率与机械效率的乘积称为压缩机的总效率,即 制冷压缩机的总效率 约等于0.650.72。 v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温度tk称为冷凝温度,tk一定要 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 或节流元件使其压力从冷凝压力pk降低到蒸发压力p0 ,使部分液体汽化,剩余液体温度降至t0;离开膨胀 阀的制冷剂变为温度为t0的汽液混合物。混合物中的 液体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对象中吸收他所需要的蒸发 热,使被冷却对象冷却;混合物中的蒸汽通常称为闪 发蒸汽,不起吸热作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 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和造成蒸发器中低压的作 用,推动系统循环,是整个系统的心脏;节流阀对制 冷剂起着节流降

13、压的作用,并用作调节进入蒸发器的 制冷剂流量;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蒸 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 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制冷剂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 量连同压缩机消耗的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一起 被冷却介质带走。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压 缩机消耗的功起了补偿作用,使制冷剂不断从 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并不断向高温热源放出热 量,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活塞压缩机的构成 活塞式压缩机 机体(曲轴箱) 气缸 活塞 吸、排气阀 曲轴连杆机构 组成 活塞式压缩机有以下特点: 作往复运动,转速不宜太高 气缸工作腔有余隙容积 气缸工作腔必须设置吸、排气阀 ,使吸

14、、排气过程产生阻力损失 结构复杂,零部件多。 往复式压缩机不允许吸气带液 2.热交换设备 制冷系统的热交换设备主要是冷凝器和蒸发器 ,它们是制冷剂与外部热源介质之间发生热交换的 设备 1) 冷凝器 用冷凝器将制冷剂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及压缩后增加的热焓排放到高温热源。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中 根据管外空气流动方式 空气冷却式 水冷式 蒸发冷却式 自然对流空气冷 却式冷凝器 强制对流空气冷 却式冷凝器 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1-肋片 2-传热管 3-上封板 4-左端板 5-进气集管 6-弯头 7-出液集管 8-下封板 9-前封板 10-通风机 11-装配螺钉 空气强制对流冷凝

15、器 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氟利昂套管式冷凝器 2)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机中的冷量输出设备。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低温热源介 质(水或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空气自然对流时 多采用光盘管结构 空气强制对流时 采用翅片管结构 壳管式 沉没式 冷却液体(水或其它液 体载冷剂)的蒸发器 卧式满液式蒸发器结构 干式壳管蒸发器 空气强制对流的蒸发器及其肋片管型式 a) 蒸发器 b) 绕片管 c) 套片管 1-传热管 2-肋片 3-挡板 4-通风机 5-集气管 6-分液器 3.节流机构 节流机构是实现制冷循环系统必须 的四个基本组成部件之一,安装在冷凝 器与蒸发器之间。作用为

16、: 对制冷剂的流动起调节作用,使来自冷凝 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压力降低 控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质流率 1) 毛细管 毛细管用在小型而且不需要精确调节 流量的制冷装置。 家用冰箱 冷柜 房间空调器 简单 便宜 便于大批量生产 应用 特点 2) 手动膨胀阀 通常与其它控制元件配合使用,一般只在 短时期内使用,例如在冷冻初期辅助送液,或 者在自动膨胀阀出故障时作为旁路备用阀。 3) 定压膨胀阀 从保持蒸发压力恒定为目的,自动调节蒸发器 供液量。其结构原理是:由设定弹簧力和蒸发压力 产生的流体压力之差提供阀打开方向的驱动力。当 蒸发压力降低时,阀开大,供液量增多,以补偿蒸 发压力的下降;当蒸发压力升高时,阀关小,供液 量减少,抑制蒸发压力上升。 4) 浮球阀 用液位控制供液量。以浮球杠杆机构产 生阀动作的驱动力。根据制冷机的情况,又分 两种。对于制冷剂液体主要在高压侧(冷凝器 或高压贮液器)的制冷机,采用高压浮球阀。 它的浮球感受冷凝器或高压贮液器的液位。 当液位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