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4472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讲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 六年级下册 教参初稿教学参考编写说明:本教参以教参编写体例为依据,以教学细目为基础编写。其中教学设计是以教材每课的任务和问题为顺序设计的,在每个任务中列举了主要知识内容,以便教师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为了在教参中减少图片,也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用自然语言描述程序过程,教参试图不用流程图而用语言描述条件判断的程序段落,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第1单元 结识新伙伴一、单元概述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各种类型的智能机器人,知道智能机器人应具备的三个特点。熟悉VJC1.5仿真系统的编程界面和仿真环境,通过最简单的让机器人前进的程序,熟悉在仿真系统下编写、运行和编辑机器人程序的

2、基本过程。本单元还学习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大部分模块,以及“多次循环”模块和“子程序”模块的使用等。二、学习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VJC1.5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执行器模块库中所学模块的设置和使用方法4.会用循环模块编写具有重复动作的程序5.会用子程序模块编写程序并使程序结构简洁明了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熟练掌握VJC1.5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难点:对“循环”模块和“子程序”模块功能的理解和应用四、学时安排(共计4课时)第1课:认识新朋友 1课时第2课:无脚走天下 1课时第3课:我的本领大 1课时第4课:嘹亮的歌声 1课时第1课 认识新朋友 机器人仿

3、真系统的应用与“直行”模块l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功能,知道智能机器人的三个特点2.学会安装VJC1.5机器人仿真系统3.了解仿真系统的编程界面和仿真界面4.学习简单机器人程序的编辑与运行l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游园会上见到的各种机器人,分析机器人的特点。学习VJC1.5仿真系统的安装,了解仿真系统的编辑界面和仿真界面,通过简单的“前进”模块控制机器人的直行运动,学习在仿真系统下编辑运行程序的方法。l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知识内容1.问题研究-智能机器人的特点 动力来源于电池 动作来源于声、光、电(完成任务的基本动作) 识别环境的传感器(自主识别环境,完成任务的关键) 可以编程控制的大脑 机

4、器人的形象(像人、不像人) 智能机器人的三个特点(感觉、大脑、动作)DIYn 安装VJC1.5仿真系统n 进入编辑界面智多星:软、硬件基本要求2.认识VJC1.5仿真版流程图编辑界面 工具栏 四个模块库(执行器模块库、传感器模块库、控制模块库、程序模块库) 每个模块库中的模块 进入仿真环境界面3.认识VJC1.5仿真版的仿真环境界面 信息显示区(顶部) 环境显示区(下部) 环境编辑区(左侧中间)可添加:障碍物、图带、声源、光源 返回流程图编辑区(左上角退出按钮)智多星:n 设定障碍物和图带的大小(矩形的边长、圆的半径)n 设定图带的颜色n 声源强度范围和光源半径的范围80180之间的整数n 光

5、源的渐变值范围1030之间的整数4.参加比赛-迈出第一步 直行模块及其设置智多星:n 速度参数:-100到100之间的整数n 正数前进、负数后退、“0”停止n 时间参数:最小值为0.001 进入仿真环境、运行程序、返回编辑界面 保存程序DIYn 机器人直行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n 机器人往返跑n 机器人跑多边形创作天地机器人走四边形、机器人走三角形参考提示通过调整机器人转向时间来调试转向角度l 教学建议 本课是起始教学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是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任务的完成过程,了解仿真系统、学习编程操作和仿真运行程序。第2课 无脚走天下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l

6、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的设置与应用2.掌握机器人转圈时两轮电机功率的设置方法3.找出机器人转圈弧度大小与两轮电机功率设置的规律4.通过绕标场地的搭建,掌握场地存储、加载的方法l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完成简单直线行走的任务,又通过设置两轮不同电机功率的程序编辑实现机器人的弧线运动,完成机器人走圆弧的任务,进而逐步编辑修改程序使机器人逐步完成走“8”字和绕标的运动程序。l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知识内容1.机器人转圆圈从直线到曲线问题的提出2.问题研究-从简单问题出发 用“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和“停

7、止电机”模块实现机器人走直线 通过“显示轨迹”按钮显示行走轨迹 两轮电机功率相同3.问题研究-尝试改变 改变一个轮子的电机功率 观察行走轨迹4.问题研究-对应的变化会让你发现规律 两轮电机功率相同机器人走直行 两轮电机功率不同机器人往功率小的一侧转动DIY 调整“延时等待”使机器人走一个完整的圆圈 调整两电机功率之差,观察、总结机器人转弯大小的规律n 两轮电机功率之差越大转弯弧度越小n 两轮电机功率之差越小转弯弧度越大5.让机器人围绕着两个圆标绕“8”字 建立绕标场地制作场地 - 保存场地 - 加载场地 编写走“8”字程序n 机器人置于两标中间顺时针走一个圆圈n 机器人置于两标中间逆时针走一个

8、圆圈DIY 走“8”字将以上两段程序按先后顺序合二为一 走“s”形 将走“8”字程序修改为顺时针走半圈接逆时针走半圈 一轮电机功率为0,一轮电机功率不为0n 右轮电机功率为0,以右轮为圆心顺时针转圈n 左轮电机功率为0,以左轮为圆心逆时针转圈 电机功率一轮为正,另一轮为负,绝对值相同n 右轮为正,左轮为负,以机器人两轮中间为圆心,逆时针原地转圈n 左轮为正,右轮为负,以机器人两轮中间为圆心,顺时针原地转圈创作天地:完成图2.15的圆形组合图案程序参考提示:1.左转60- 顺时针画圆 - 右转120- 顺时针画圆 - 右转120- 顺时针画圆2.在前一课创作天地中,画三角形图案中用到过转120,

9、可作为本例转向速度和转向时间的设置参考。l 教学建议本课从“直线运动 - 圆弧运动 - 圆的运动 - 8字运动 - S形运动 - 绕标运动”任务的逐步完善、修改、调试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机器人的绕标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完成任务的过程,并总结出圆弧大小与两轮电机功率之间的关系。第3课 我的本领大循环模块与执行器模块组合应用l 本课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作用,学会“多次循环”模块的运用。2.学会“转向”、“发音”、“设置眼睛”、“显示”等模块的设置与运用。3.体会每次重复动作后添加转向动作的作用4.理解转角大小与转向时间和转向时电机功率的关系l 教材分析 本课从画圆后

10、转向动作的反复执行需求引入了“多次循环”模块和“转向”模块,为了实现机器人的“人机对话”功能,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可以显示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发音等,本课还学习了“发音”、“设置眼睛”、“显示”模块等。l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知识内容1.问题研究-如何让机器人完成圆形组合图案 画一个圆圈后右转90 以上动作重复执行4次 控制模块库中选择“多次循环”模块 将动作置于循环模块中作为循环体 设置循环次数DIY 修改循环次数和转向时间,观察图形变化提示:“转向”模块设置时,速度一定,改变转向时间,转角大小随之变化 延长画圆时间提示:可改变下一个画圆的起点。2.问题研究-机器人的本领 发音模块的功能 显示模块

11、的功能 设置眼睛模块的功能3.新的尝试-人机对话 显示模块、延时模块、前进模块 添加“设置眼睛”模块 添加“发音”模块创作天地机器人走正方形或正多边形参考提示图3.13 正方形组合图例程序:将画正四边形后右转45的程序段,循环执行8次。图3.14 三角形组合图例程序:先左转30-画小正三角形后画三角形的一条大边的程序段循环3次l 教学建议教学中建议从机器人走圆形的程序入手,然后给出图3.1的任务要求,分析其算法引入循环和转角的需求,从而体会“多次循环”模块和“转向”模块在本任务中的必要性。在完成本任务后,启发学生改变转向的角度和循环次数以观察、摸索规律,以便完成机器人组合多边形程序的规律。第4

12、课 嘹亮的歌声子程序设计与机器人发音l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子程序的概念2.通过音乐程序体会设置子程序的必要性3.学会子程序的创建、编辑和运行l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音乐程序的制作引入了“子程序”模块,学习子程序的创建,子程序的编辑,在编写音乐子程序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用“发音”模块创作音乐程序的方法。l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知识内容1.问题研究子程序概念的引入2.新建子程序 “新建子程序”模块 新建子程序的命名 返回主程序 编辑子程序3.在子程序中编辑歌曲音乐子程序的编辑 编辑音调选择修改音频 编辑节拍选择修改音符l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子程序对简化程序结构的作用,使学生愿意在处理较复杂

13、或重复程序段时,用建立子程序的方式实现程序的模块化设计。第2单元 超人的感觉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通过“红外测障”模块和“亮度检测”模块的学习,了解传感器的功能和对传感器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必要性,学习传感器模块检测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判断获取不同信息产生不同动作的方法。学习多种“条件判断”模块实现对不同动作的处理方法。二、学习目标1.掌握“红外测障”模块和“亮度检测”模块的设置方法2.学会传感器模块的检测方法3.会用传感器模块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4.会用“条件判断”模块设置变量进行条件判断三、重点难点重点:传感器模块的运用难点:用传感器模块或条件判断模块做多条件判断四、学时安排(共计4课时)第5

14、课:忠诚的卫士 1课时第6课:看谁“躲”的快 1课时第7课:机器人“闹钟” 1课时第8课:机器人“扑火” 1课时第5课 忠诚的卫士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与条件控制l 本课教学目标1.理解“永远循环”模块在传感器检测程序中的作用2.学会“红外测障”模块设置和运用方法3.学会用变量百宝箱设置存放传感器检测值的变量4.知道红外测障变量获取的检测返回值l 教材分析 本课在对红外传感器获取信息检测的需求下介绍了“永远循环”模块,通过显示检测值的需求学习了在变量百宝箱中设置变量的方法,在仿真环境下建立障碍物并运行检测程序以观测检测结果,通过对检测到障碍后报警的需求学习了“红外测障”模块条件判断的设置功能。l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知识内容1.问题研究-机器人如何识别环境障碍物 “永远循环”模块 循环体内添加“红外测障”模块 添加“显示”模块,显示测障结果 显示红外变量值要用到“变量百宝箱”n 变量:是存放数据的地方n 变量百宝箱:箱子中装着可能用到的所有变量 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