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604150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夯实1.邓颖超力邀宋庆龄先生1949年6月25日,奉中共中央之命,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的亲笔信抵达上海。1949年8月28日下午4时15分,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入北平火车站,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热烈欢迎。当晚,毛泽东还特别为宋庆龄举行了欢迎宴会。宋庆龄此次受邀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49年6月25日”与“1949年8月28日”,另一关键信息是“共商国是”,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时间信息和内容的只有A项。答案A2.

2、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这是因为新政协会议()A.政协代表由全国各族人民选举产生B.排除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C.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D.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及海外华侨等,与会代表具有广泛性。答案C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

3、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一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说明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构成的广泛性。故选D项。答案D4.照片是活的历史,下图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的照片,该照片反映了()1954年郭兰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B.当时已先后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C.社会主义

4、制度得到了确立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54”年,直到1965年,5个民族自治区才先后建立,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项;照片中郭兰英当选的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非政协,可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5.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由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新中国确立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模式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确立

5、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C6.有这样一首长诗写道:“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新宪法”指的是()A.1954年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82年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根据材料“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跨过鸭绿江(1950年)”等信息可以确定,“新宪法”是指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A项。B、C、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答案A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

6、容是在民族杂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不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D.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答案A8.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西藏自治区已经设立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答案C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

7、区域自治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D10.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民族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C.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D.中国只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答案B能力提升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

8、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答案A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这种民主模式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

9、参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B项。答案B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大会堂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材料二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

10、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2)依据材料二,谈谈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启示:民主的获得需要与专制进行反复的较量;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广大人民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4.某博物馆为展现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特举办了“百年中国(18401949)民主

11、政治的曲折与发展”历史图片展览。展览的前言写道:“伴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下面我们所展示的就是百年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以下三幅图片都是展览的图片,请你从中任选两幅,为其配上解说词。(解说词的内容应包括:图片出现的背景、图片所反映内容的历史意义,不能要点化,要表述成文)(2)请你结合对以上三幅图片的观察,在参观的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参考答案(1)图1:中华民国成立后,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图2: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陆续实行了选举制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图3: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或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