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4001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成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

2、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成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 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 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 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 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2. 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地形崎岖,施工困难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投资巨大,工期长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 B. C. D. 3. 除补给成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 咸海流域作物牛长期明显变长 B. 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 沿

3、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D. 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选C。2. 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选D。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形多为平原,工程没有穿过板块边界,位于板块内部,很少地震。3. “北水南调”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量增加,可

4、能会使年降水量有所增长,选C。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人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A. 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 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 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 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5. 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 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 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 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6.

5、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A. 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 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 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 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答案】4. D 5. C 6. B【解析】4. 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的,据此选D。5.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6、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6. 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据此选B。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该山地可能位于A. 横断山区 B. 太行山 C. 喜马拉雅山 D. 天山山脉8. 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A. 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B. 生态群落丰富程度带小于带C. 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D. b坡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答案】7

7、. D 8. B【解析】7. 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体的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符合图示信息,选D;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基带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与图不符;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太行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不符。8. 结合上题,该山体为天山,山体的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不同所致;带属于草甸草原,带为山地草原,生态群落丰富程度带大于带;带为迎风坡,可能是冷杉林带;b坡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选B。【点睛】山地的年降水量,同一山坡自西到东,逐

8、渐减少;山地迎风坡(北坡)多于背风坡(南坡),所以自然带谱北坡复杂一些。天山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一部分暖湿气流,降水丰富程度大于南坡,植被生长条件好于南坡,所以自然带谱比南坡丰富。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13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左图),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右图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A. 交通不便 B. 地质灾害多发 C. 天气多变 D. 牧业活动干扰10. 统计图示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A. 2:00 B.

9、 8:00 C. 14:00 D. 17:0011. 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A. 1000米左右 B. 2000米左右 C. 3000米左 D. 4000米左右【答案】9. C 10. A 11. B【解析】9. 湖陆风的形成与湖陆比热不同,在晴天的昼夜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升降温幅度不同产生不同的风向,当天气变化强烈时,温差减小,湖陆风不明显,据此选C。10. 根据图示信息显示近地面出现逆温状况,该现象最容易发生在凌晨前后,据此选A。.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

1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F-河段部分河床高IJ;vtJ岸地面的Jjj/.I) (4)简述从朱巴河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的优势一然)件,【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

11、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热带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冲积平原地带,土地平坦肥沃;有朱巴河提供灌溉水源,水源充足【解析】(1)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流程、流向。水系状况、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及密度、河流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状况等。据此结合朱巴河的地形地势、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等做具体分析。(3

12、) 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方面是源于上游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而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导致此河段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由于防御洪涝,人为筑堤束水也导致河床不断抬升高出两岸地面。(4) 棉花、花生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朱巴河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位于热带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处于冲积平原地带,土地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点睛】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河流长度、流向。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形态、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13、等。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9年,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海南省政府也确定了海南省生态岛、节能岛的建设目标,此后,海南省电网负荷持续性增加的同时,第三产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用电量占比快速增长。材料二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海南省电力系统相对独立,直到2009年6月底投运我国第一个500千伏超高压、长距离、较大容量的海底电缆工程(见图),才结束电网孤岛运营状态。截至目前,该跨海电缆主要为海南省电网提供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设备常年接近空载运行。材料三 海南省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中南部内陆山区部分地区。从2011年起,海南省大力发展风

14、力发电,并且拟定了能源发展方案:优先发展风电,特别是尽快联合开发东方、文昌、临高等海上风电,再辅以其他配合类型电源,满足未来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1)简析2009年以后海南省用电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2)相较于陆上风电,指出海上风电发展具有的优势。(3)对于海南省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有人认为是决策失败的案例。推测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4)据表分析海南“优先发展风电,特别是尽快联合开发东方、文昌、临高等海上风电”的原因。【答案】(1)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用电量增加;人口增加,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增加。(2)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发电变率较低,适宜于大规模开发;不受地形影响,不占

15、用土地资源;与建设在山区的风电场相比,更加靠近市场。(3)建设费用高;运行维护困难;利用率很低。(4)风力资源丰富、洁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多个风电场联合开发可提高风电输出稳定度;海南省电能组成以火电为主,污染严重,与其生态岛、节能岛的建设目标不符;海南省缺乏煤炭、燃气资源;水能资源蕴藏量较小,且开发比例已很高,开发潜力有限;核能发电存在安全隐患,需慎重发展。【解析】(1) 用电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源于海南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国家确立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海南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大发展,用电量增加;区域人口增加,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增加。(2) 相较于陆上风电,海南的海域辽阔,海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发电变率较低,适宜于大规模开发;海上建发电厂不受地形影响,不占用土地资源,这对于耕地资源缺少的海南而言是个极大的优势;陆上风电场多在山区,海上风电场接近沿海城市,更靠近市场。(3)根据材料信息,海南省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主要为海南省电网提供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