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讲座2015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603802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健康讲座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医健康讲座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医健康讲座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医健康讲座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医健康讲座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健康讲座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健康讲座2015(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文化讲座: 健康-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15年7月 v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讳疾忌医的 故事告诉我们: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 v“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 v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v珍爱生命、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请深呼吸: 吸气屏气呼气(缓、深) v有利长寿。肺活量,是检测心肺功能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肺活量可以预测寿命”,其与身体机能、新陈代谢能力密切 相关,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而深呼吸则是 锻炼肺活量的好方法。 v辅助降压。每天早中晚做3次深呼吸,每次10分钟。 v帮助入睡。调整呼吸,有助于稳定情绪。 v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增大肌肉收缩力,有利于胸、肺的扩张

2、,增强肋间肌活力,可以逐步恢复其弹性和肺活量,从而达 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v减压防癌。有效放松绷紧的神经,舒缓焦虑的心情,而豁达 的心胸、愉悦的心情是癌细胞的“天敌”。 健康 黄帝内经 中医 养生 穴位按摩 熟悉黄帝内经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 中医理论经典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大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 2500多年。 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作,与 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并称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 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6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 2002年,黄帝内经摄制组历时1

3、年多时间,深入全 国20多个省份、地区,行程8万多公里,拍摄了大量鲜为人 知的中国医学、药学所涉及的古代遗址、文物,外景地几乎 囊括了中国医学、历史、文化的主要发生地。全片以故事化 的方式纪录了大量极珍贵的中医文化及医学遗址、文物和医 疗器具、制药工具等;纪录了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中医药名 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纪录了中国历 史上与养生有关的著名人物彭祖、孔子、陶弘景、稽康等; 纪录了中国当代著名中医60余人;重现祖国医学史上的著名 医案,著名中药的研制历史,拍摄我国与养生有关的各地风 土民情,各地百岁老人的起居生活,各学科众多专家在片中 展现他们尖端的研究成果。纪录片通过电视

4、的各种表现手法 ,把这部书的精髓,把这部书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联系,把 祖国医学灿烂的科学成就,把这部书在世界医学上的地位和 作用,告诉给每一个人。 黄帝内经摄制组 到正定 寻访李东垣遗迹 5:阴阳流变.flv 这部纪录片,可在网上找到 中医学 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 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 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 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制定“汗、和、下、吐、温、清、消、补”等治法 使用中药、艾灸、针刺、推拿、按摩、拔罐、气 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

5、而康复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 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 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 血精津液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 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 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v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 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 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 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 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精气学说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 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 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

6、化”,如动物的 “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 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 化生为人。 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 包括: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 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 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 而是五种属性。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 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 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 医不是研

7、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 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 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 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五行的交互作 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 母子相及。 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 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 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 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脏腑”不单是 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 念。 五脏:指

8、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 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 功能为“腐熟水谷、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 ,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 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 推动、温煦、防御、营养、固摄、气化等作用。 人 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 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 脱、气闭等。

9、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 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系统包括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 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经络 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 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 ,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病因学说 近代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 诸毒、医过。 养生的基本原则 v一、适应自然规律 v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

10、”,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 养生,从而使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 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v二、重视精神调养 v避免不良刺激 v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v1.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2.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3.后 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四、注意形体锻炼 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运 动量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v三、房事有节 v 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肾中精气 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全身阴阳之根本,过于消耗 ,必致亏虚,往往导致性机

11、能减退,全身虚弱,甚 至早衰,故肾精不可不惜。 六、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侵害是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虚邪 贼风,避之有时。” v五、谨和五味 v 辩饮食之宜忌。体质偏热者,宜食凉而 v忌温;反之亦然。 v 平衡膳食。饮食调配尽可能地全面、合理。 穴位按摩治百病 v无副作用 v不花钱 v能治病 v人人可以学会 极泉 腋窝处的顶点 宽胸宁神、调和气血 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 ,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 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 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 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

12、下 ,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内关: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 ,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 离手腕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是心包经的“络”穴,对于心脏疾患,如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尤其对 预防心梗发作具有突出效果。治疗心脏疾病 的核心用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 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 直至局部感到酸麻。坚持按摩一个月后,患 者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症状会明显减轻或 消失。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 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 ,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 缓解疼痛的效果。 涌泉 v在足底。属足少阴

13、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 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v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 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 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发热、 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昏撅、头痛 、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 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v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 ,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 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 换。 神阙(肚脐):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 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 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 用。方法为:取坐位

14、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 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 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也可。 v太冲 v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 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 脉映手,即是太冲穴 v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 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 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 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 脐中下3寸处。常用方法是按揉法、震颤法。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 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

15、感觉发 热。 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 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适宜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 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委中:解腰背酸痛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 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 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 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 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 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 以补肾为本。 太溪: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 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太溪穴位 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

16、凹陷处。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 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适应 肾脏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v足三里:“全能”穴 ,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 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 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 v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 。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 艾条灸。适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 大病初愈等。 v“肚腹三里留”,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 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 、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 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殷门(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 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 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 门各50下。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 下摩擦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