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3661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辛集市沧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3月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半江瑟瑟半江红”描述的是丁达尔效应B. 由乙烯生产环氧乙烷的原子利用率可以为100%C. 煤经气化、液化处理后再燃烧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D. Na2O2作漂白剂时体现较强的氧化性【答案】A【解析】【详解】A. 从物理角度上,“半江瑟瑟半江红”描述的是残阳照射下江水对光的反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江水中,在江水表面发生的,与丁达尔效应无关,故A项错误;B. 由乙烯在一定条件

2、下与氧气反应可生产环氧乙烷,其化学方程式为:2CH2=CH2 + O22,其原子利用率为100%,故B项正确;C. 煤经气化、液化处理后燃烧,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明显减少,故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D. Na2O2漂白原理是因为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即Na2O2作漂白剂时体现较强的氧化性,故D项正确;答案选A。2.稠环芳烃如萘、菲、芘等均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萘、菲、芘互为同系物B. 萘、菲、芘的一氯代物分别为2、5、3种C. 萘、菲、芘中只有萘能溶于水D. 萘、菲、芘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B【解析】【分析】A. 同系物是组成相似,结构上相差n个CH2,依据定义作

3、答;B根据等效氢原子种类判断;C依据相似相容原理作答;D依据苯的结构特征分析分子内原子共平面问题。【详解】A. 萘的结构中含两个苯环,菲的结构中含三个苯环,芘的结构中含四个苯环,组成不相似,则三者不是同系物,故A项错误;B. 根据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可知,萘分子中含有2种H原子,如图示:,则其一氯代物有2种,而菲分子中含有5种H原子,如图示:,则其一氯代物也有5种,芘分子中含有3种H原子,如图示:,则其有3种一氯代物,故B项正确;C. 三种分子均有对称性,且为非极性分子,而水为极性键组成的极性分子,则萘、菲、芘中均难溶于水,故C项错误;D. 苯环为平面结构,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通过共用环边构成的

4、多元有机化合物也一定共平面,即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难点是B选项,找稠环的同分异构体,进而判断其一氯代物的种类,结合等效氢法,可采用对称分析法进行判断等效氢原子,该方法的关键是根据分子的对称性找出所有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0 g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1.2 NAB. 0.1 mol MgCl2中含有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为1.6NAC. 1 L 01 mol/L乙醇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 NAD. 0.1 mol Fe与足量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A【答案】

5、A【解析】【分析】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互为同分异构体;B. 依据离子的构成作答;C. 水中也含氧原子;D. Fe与足量Cl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FeCl3,结合关系式作答。【详解】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最简式为CH2O,则按最简式计算可知,18.0 g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18.0g30g/mol2 NA = 1.2 NA,故A项正确;B. MgCl2是由Mg2+和Cl组成,两种离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0.1 mol MgCl2中含有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83= 2.4mol,故B项错误;C. 乙醇溶液中除溶质乙醇含氧原子

6、以外,水分子内也含氧原子,则1 L 01 mol/L乙醇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大于0.1 NA,故C项错误;D. 0.1 mol Fe与足量Cl2完全反应生成FeCl3,则Fe3e,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1 mol3NA = 0.3 NA,故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根据条件利用关系式法可直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如本题的D选项,这样做常可一步到位算出答案,能明显提高做题速度与准确率。通过化学式和特定的关系(如质量相等、电子数相等、原子数相同等条件),都可找到相应关系式。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同主族,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W、X

7、、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简单离子中最大的B. W、Y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游离态C. X、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冶炼X单质D. W、Y、Z的简单氢化物中,同条件下Y的沸点最高【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则W为O,又W、Y同主族,则Y为S,Z的原子序数比Y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Z为Cl,又知W、X、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则X为Al,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 同周期形成的阳离子,因电子层数相同,所以离子半径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而

8、阴离子的电子层数比阳离子多一层,则阴离子半径比阳离子大。X的简单离子半径为Al3+,在同周期的简单离子中,其离子半径最小,故A项错误;B. W为O,Y为S,在自然界中存在氧气,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存在游离态的硫单质,故B项正确;C. X、Z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为分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能冶炼铝,故C项错误;D. W、Y、Z的简单氢化物中,同条件下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水的沸点最高,即W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中D项为易错知识点,再比较氢化物的沸点时,要考虑氢键的影响,如H2O、NH3和 HF分子间均存在氢键,其熔沸点都比同族元素反常高。5.下列

9、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解释A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B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溶液中氯离子时,标准液盛放在棕色滴定管中硝酸银见光分解C向10mL 0.5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KspCu(OH)2 KspMg(OH)2 D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的试剂瓶可用稀盐酸清洗漂白粉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钙能溶于盐酸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A. 考虑定容操作不当对浓度的影响;B.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C.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

10、氧化钠过量,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会变质。【详解】A.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 = nV可知,最终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项正确;B.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着棕色试剂瓶中,做标准液时要放在棕色滴定管中进行滴定实验,故B项正确;C. 10mL 0.5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 Mg(OH)2,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按物质的量为1:2反应,则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再滴加氯

11、化铜溶液,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沉淀的转化,因此,不能通过比较其溶度积的大小来解释该现象,故C项错误;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易溶于稀盐酸中,故D项正确;答案选C。6.一种检测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传感器工作时,工作电极电势高B. 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向工作电极附近移动C. 当导线中通过1.2l0-6 mol电子,进入传感器的甲醛为310-3 mgD. 工作时,对电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增

12、大【答案】D【解析】【分析】原电池工作时,HCHO转化为CO2,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HCHO+H2O-4e-=CO2+4H+,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工作时,阳离子向电源的正极移动,再结合电池总反应判断溶液pH变化,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 HCHO在工作电极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工作电极电势低,故A项错误;B.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易知,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向电源的正极移动,即对电极方向,故B项错误;C. 负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当电路中转移1.2l0-6 mol电子时,消

13、耗HCHO的物质的量为141.2l0-6 mol = 3.0l0-7 mol,则HCHO质量为3.0l0-7 mol 30 g/mol = 910-3 mg,故C项错误; D. 工作时,对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反应后生成水,虽然有相同数量的氢离子从负极迁移过来,但是,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正极区溶液的酸性减弱,其pH值增大(若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则pH基本不变),故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原电池工作的原理口诀可概括为“两极一液一连线,活泼金属最优先,负失氧正得还,离子电极同性恋”,可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与记忆。本题的难点是D选项,考虑质子交换膜隐含的信息时所用电解

14、质环境为酸性,利用总反应可知生成水的同时,溶液中酸碱性的变化,从而打开思路,提高做题正答率。7.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可知高温下,FeCl2与O2反应一定生成Fe2O3,可能生成FeC13或Cl2。该小组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FeCl2固体呈绿色,熔点为674,沸点为1023;FeC13在100左右升华。(l)装置A中盛放蒸馏水的仪器名称为_。(2)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填仪器接口的小写字母)。(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_,长玻璃管的作用为 _ 。(4)实验结束后,用D中所得溶液设计实验证明此反应无Cl2生成 _。(5)实验过程中

15、,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 _;装置E中冷水的作用为 _。(6)由上述实验可知:高温下,FeCl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分液漏斗 (2). aedbc(或cb)gh(或hg)f (3).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4). 平衡压强,防止堵塞 (5). 取D中所得溶液少量置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将溶液酸化,再滴加少量的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6). 固体由绿色变为红棕色,有棕色烟产生 (7). 降温,使FeCl3完全凝华 (8). 12FeCl2 + 3O2 2Fe2O3 + 8FeCl3【解析】【分析】(1)依据仪器构成作答;(2)本实验是先制备并得到干燥的氧气后在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FeCl2与O2的反应,后续实验为了验证是否有FeC13或Cl2,依据实验探究的目的连接实验仪器;(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玻璃管可平衡内外气压;(4)若有氯气生成,则D装置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次氯酸钠,采用检验氯离子的方法作答即可;(5)FeCl2固体呈绿色,Fe2O3成红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