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603498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学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叙事学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叙事学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叙事学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叙事学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叙事学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学视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9 2 0 0 7 年第1 期 一 圣经 (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 博大精深, 是世界上罕见的一部 “大书” 或 “书中 之书” 实际上它是由一系列不同书卷组成的 “丛书” 。 圣经所蕴涵的希伯来(古犹太)/ 基 督教文化传统与古希腊/ 罗马的文化传统共同成为 西方文学的两大根源。 学术界探讨西方文明的渊 源时, 话题也总离不开 “二希文化”(H e b r a i s m & H e l l e n i s m ) 传统。圣经 不仅是世界性的宗教文 化典籍, 也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古代文学经典。 国外对圣经的研究源远流长,但最初并 不是从文学角度研究。圣经 的研究始于教会内 部的“释经学”

2、 (E x e g e s i s ) ,譬如对 “摩西五经” 的解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宗教派别对 圣经 的解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在犹太教方 面,早期的释经学从最初犹太拉比的经学学校 (r a b b i n i c s c h o o l s )到昆兰社团(Q u m r a n C o m m u n i t y ) 和哲学家斐洛 (P h i l o o f A l e x a n d e r ) 的文献, 业已透露出早期释经学的四种基本方法, 即 : 字面的解释 (L i t e r a l i s t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 经学

3、的解释 (M i d r a s h i c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 神秘的解释 (P e s h e r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 寓意的解释 (A l l e g o r i c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 在许多基督教的释经者看来, 这 四种方法的并存实际上意味着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这四种方法虽然被后来基督教释经学所吸纳 叙事学视角:圣经文学研究的新拓展 兼评 圣经 的文学阐释 与 圣经叙事艺术研究 黄汉平 (暨南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2 )

4、 摘 要:传统上圣经研究主要有“神学”和“历史”两大途径,所谓圣经文学研究只局限于圣经中的故 事和诗歌, 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圣经整体上的文学性质。 2 0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 “叙事批评” 从文本结构和读者反 应等视角开启了圣经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实现了对圣经考证学的历史性反拨, 真正开始全面展开了对 “作为文 学的圣经” 的整体性研究。 关键词:圣经文学研究;叙事批评; 圣经的文学阐释 ; 圣经叙事艺术研究 经由克雷芒、 奥利金, 直至托马斯阿奎那的 “多 重意义说” , 但显然较多地发展了寓意的传统。(杨 慧林 2 0 0 2 : 3 6 ) 早期的圣经释经学促进了人文学 科的产生, 而后来人

5、文学科的发展又极大丰富了 圣经释经学, 使得圣经诠释学这一古老方法论的 学科不断地推陈出新, 并促成现代意义上的解释 学/ 诠释学(H e r m e n e u t i c s ) 的形成与发展。 1 8 世纪末1 9 世纪初德国神学家、 哲学家施莱尔马赫 (F r i e d r i c h 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 , 1 7 6 8 - 1 8 3 4 ) 之所以 被称为“现代解释学之父” ,就在于他使“解释” 成为一门理解的艺术, 使之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 神学的“释经”活动,而诉诸普遍的人类理解问 题,他的解释学理论常被认为是一种“历史解释 学”(H i

6、 s t o r i c H e r m e n e u t i c s ) 。(M i i k k a R u o k a n e n 1 9 8 2 : 2 4 ) 施莱尔马赫还把解释学/ 诠释学与修辞 学以及个体的思维意识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认 为“诠释学与修辞学具有互相隶属的关系,并且 与辩证法有共同的关系” ; “诠释学应当导致对思 维内容的理解, 但思维内容实际上只有通过语言 而存在,所以诠释学依据于作为语言知识的语 法” 。 (洪汉鼎主编 2 0 0 1 :4 8 - 4 9 ) 因此, 解释学/ 诠释学从此也就成为涵盖神学、 哲学、 文学研究、 历史编撰学等所有人文学科的、

7、具有核心意义的 方法论。 施莱尔马赫之后,从 1 8 世纪下半叶到 2 0 世 作者简介:黄汉平 (1 9 6 3 ) , 男,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研究。 2 0 0 7 年3 月 第1 期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A r t s M a r . 2 0 0 7 N o . 1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80 总第1 7 期 纪,西方圣经学术界冲破了传统“释经学”的藩 篱,基于理性与历史批判的“圣经批判学” (B i b l

8、 i c a l C r i t i c i s m , 亦称 “圣经评断学” 或 “圣 经考证学” )进入繁盛时期。 “这种富于科学精神 的圣经研究被称为高级批评 (Higher C r i t i c i s m ) 。 它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纳, 研 究范围也从圣经文本考据扩展到圣经宗教学、 圣 经史学、 圣经考古学、 圣经文学、 圣经伦理学、 圣 经民俗学等分支领域, 以及对圣经与后世文化关 系的各种专门探讨” 。 (梁工 2 0 0 5 :8 )1 9 世纪英 国著名诗人、 文学和社会评论家阿诺德 (M a t t h e w A r n o l d , 1 8 2 2 - 1 8

9、8 8 ) 甚为推崇西方文明的 “二希 文化”传统,他在其名著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C u l t u r e a n d A n a r c h y , 1 8 6 9 ) 中写道 : “如果说 伟大的基督教运动是希伯来精神和道德冲动的胜 利, 那么被称作 文艺复兴 的那场伟大运动就是 智性冲动和希腊精神的再度崛起和复位。 ”(马修 阿诺德 2 0 0 2 :1 2 0 ) 阿诺德还大力倡导加强人文 教育, 以实现 “文化、 人性整体和谐、 全面发展的 完美” 。为此,他首先提出在大学设置圣经阐 释课程,这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读经,而是进行文 化和文学的阐释。 他在 文学与教条(L i t e r

10、 a t u r e a n d D o g m a , 1 8 7 3 ) 、上帝和圣经(G o d a n d t h e B i b l e , 1 8 7 5 ) 等文章中提出了具体的解读建议, 强 调正确理解和阅读 圣经 的重要性。 阿诺德的倡 议在1 9 至2 0 世纪之交得到了默尔顿 (R i c h a r d G . M o u l t o n ) 、 科特内 (W . L . C o u r t n e y ) 的响应, 他 们先后推出了重要的圣经文学著述 : 圣经文学研 究(T h e L i t e r a r y S t u d y o f t h e B i b l

11、 e , 1 8 9 6 ) 和 文学读者的圣经(T h e L i t e r a r y M a n s B i b l e , 1 9 0 7 ) 。然而,在2 0 世纪中期之前, 阿诺德关于 把圣经作为文学经典列入各高校课程的建议 并没有如他所愿地得以实现。(刘意青 2 0 0 4 :5 - 6 ) 不仅如此,在现代学者看来,传统的所谓圣经文 学研究只局限于圣经中的故事和诗歌, 并没有充 分认识到圣经整体上的文学性质, 它仅仅是一种 狭义的圣经文学观, 即 “圣经的文学”(t h e l i t e r a - t u r e o f t h e B i b l e ) , 而不是 “

12、作为文学的圣经”(t h e B i b l e a s l i t e r a t u r e ) 。(J o h n B . G a b l e & C h a r l e s B . W h e e l e r 1 9 8 6 : 1 4 ) 纵观西方圣经研究的学术传统, 不论是正统 派还是自由派,主要遵循两大途径:一是 “神学” 研究法, 其着重点在于系统性的教条和神学命题 ; 二是“历史”研究法,则着眼于语言学、文法分 析、历史背景、经文鉴别和编辑历史。这两大主 流,长期支配了传统的圣经研究,圣经文学研究 只是一个支流。进入2 0 世纪后, 在现代哲学以及 各种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

13、圣经研究也发生了巨 大的变革,开始逐渐脱离“神学” 和 “历史” 二元 独大的趋势, 而步入一个空前繁盛的多元时期。 各 式各样的圣经批判 (批评) 学层出不穷: 从早期仍 属历史批判范畴的“资料来源批判” (S o u r c e C r i t i c i s m ) 、“形式批判”(F o r m C r i t i c i s m ) 和 “编 修批判”(R e d a c t i o n C r i t i c i s m ) , 注重对圣经的成 书过程、 历史考据、 文献特征或渊源的考察, 到后 来以文本和读者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批评” (S t r u c t u r a l i

14、s t C r i t i c i s m ) 、 “修辞批评” (R h e t o r i c a l C r i t i c i s m ) 、“叙事批评”(N a r r a t i v e C r i t i c i s m )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R e a d e r - R e - s p o n s e C r i t i c i s m ) 、“女性主义批评”(F e m i n i s t C r i t i c i s m ) 以及各种 “后现代”(P o s t m o d e r n ) 批 评如“后结构主义批评” (P o s t s t r u c t u

15、r a l i s t C r i t i c i s m ) 、“后女性主义批评”(P o s t f e m i n i s t C r i t i c i s m ) 等等。 其中以 “叙事批评” 所取得的成 就尤其令人瞩目,它与当代“叙事学” 的发展走 向是基本同步的。 正如 “语言学的转向”(t h e l i n g u i s t i c t u r n ) 对当代人文学科发生巨大影响,“叙事批评” 也从 文本结构和读者反应等视角开启了圣经文学研究 的新局面。 圣经研究中这样一个 “叙事学的转向” 实现了对圣经考证学的历史性反拨, 真正开始全 面展开了对“作为文学的圣经” (t

16、h e B i b l e a s l i t e r a t u r e ) 的整体性研究。 一批著名学者如俄尔 巴赫 (E r i c h A u e r b a c h ) 、 弗莱 (N o r t h r o p F r y e ) 、 艾尔特(R o b e r t A l t e r ) 、斯腾伯格(M e i r S t e r n b e r g ) 等人的成果代表了2 0 世纪中后期西方 圣经文学研究的最新成就。 其中俄尔巴赫 模仿: 西方文学中对现实的表现(M i m e s i s : R e p r e s e n - t a t i o n o f R e a l i t y i n W e s t e r n L i t e r a t u r e , 1 9 5 3 ) 、 弗莱伟大的代码 :圣经与文学 (T h e G r e a t 81 2 0 0 7 年第1 期 C o d e : T h e B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