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603489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9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九)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对应学生用书第159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一般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B原告和被告必须辩护是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C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范D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依据A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包括原被告的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原告和被告必须辩护是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故B

2、项错误;古希腊司法审判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最终只是一轮审判,并且是秘密投票并不公开,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但是并不完善和规范,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表明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依据,且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2柏拉图指出:“雅典的民主制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据此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A丝毫没有体现平等的理念B导致雅典城邦国家的衰弱C压制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D容易造成国家管理的无序D“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雅典民

3、主是一种绝对的民主而非丝毫没有体现民主,故A项错误;在这种民主政体之下,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参政意识和主人公责任感,一度使雅典城邦成为古希腊最为强盛的城邦之一,故B项错误;“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这很明显是有利于调动而并非压制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故C项错误;材料很明显地表明了柏拉图的政治主张,无视才能与能力的平等参政,显然不利于城邦的有序和科学管理,产生的多数人暴政,极易造成国家管理的无序,故D项正确。3下表罗列了古代罗马部分法律,这反映了()时间法律内容或影响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无法无天的暴虐行为有所限制公元前449年卡努雷阿法案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公元前367年

4、李锡尼赛克斯法案允许债务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还债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平民大会的决议和公民大会决议一样有效A.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B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C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C材料不涉及民主权利的扩大,故A项错误;虽然从法律上看平民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贵族的统治地位并没有动摇,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故B项错误;平民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大,故C项正确;自由民的权利逐步扩大,并不意味着其获得平等的权利,故D项错误。4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5、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050】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B公法与私法均能体现法律至上原则,A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罗马公法是规定国家事务的法,其地位高于保护私人权利的私法,体现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政治与罗马帝制,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罗马公法与私法结合起来维护罗马城邦整体利益,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5(2017石家庄模拟)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

6、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D根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国王的行政权力丧失,故B项错误;国王的做法没有违背权利法案,没有触犯议会的最高权力,故C项错误;据“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可知国王有独立行政的权力,故D项正确。6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议会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并改革选举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愿表达自己的意志,并

7、确立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议会席位的原则。这些举措本质上说明英国()A民主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C议会选举的限制不断降低D普遍选举的原则得以确立A据材料信息“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选民能够自愿表达自己的意志”“确立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议会席位的原则”可知,英国的改革使人民享有了更多的民主权利,反映出的本质是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资产阶级获取统治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反映了议会选举限制的降低,还涉及了投票法和按人口分配席位的原则,故C项错误;普遍选举的原则不是对材料内容本质的表述,故D项错误。7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

8、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这些“第一次”折射出美国()A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B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C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D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A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非洲裔、妇女、有听力障碍者第一次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反映出美国民主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的意义,不是反映总统就职仪式的发展变化,故B项错误;妇女地位提高是材料中部分体现,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

9、总统就职典礼的仪式,故D项错误。8(2017海口调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D编撰教科书是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可知B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人民

10、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不能得出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故C项错误;据材料“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可以得出法国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D项正确。9(2017汉中质检)下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示意图所示制度特点是()A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B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C总统由选民直选产生D总统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A由材料信息图示可知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行政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图可知议会能够谴责内阁,但不能由此说明内阁独立对议会负

11、责,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图可知总统是经议会选举产生的,不是由选民直选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图无法体现总统拥有主宰议会大权,故D项错误。10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12、材料中皇帝的行为是符合宪法的,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否决俾斯麦提出的烟草专利法,只批准三年经费,说明议会行使了批准法案及财政预算的权力,未体现行政监督权,故B项错误;宰相提出的法案和预算都被否决,说明宰相无力控制议会,体现了德国民主意识的增长,故C项正确;帝国议会虽被皇帝解散,但它行使了自己的权力,否决了宰相的法案和预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11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051】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13、A根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但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12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

14、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据材料“群众的迫切需要”可得出,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引发人民不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

15、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分)材料一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材料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社会。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统一国家,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是你们所知道的“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材料三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材料四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