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03464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诗作画绘出心意——《汉字输入》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 蛊 墓 趸 墨 嚣 编 辑 邮 箱 : t o u g a o 4 n e tt im e n e t c n 教材分析 汉字输入 一课是福建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 教学内容, 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 “ 智能 A B C 输入法” 的学习, 掌握在计算机上 输入汉字的步骤与方法。 教材把“ 记事 本” 作为汉字呈现的工具, 而设计本课 时, 笔者基于教学需要把“ 记事本” 换成 了“ 画图” 。 因为学生已 经基本掌握了“ 记 事本” 的用 法, 但对于“ 画图” 的文字工具 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 将学生已 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和日 常生活之中, 充分

2、体验信息技术与 宴 本课是讲课教师在今年吉林省教 学新秀观摩展示课中上的一节小学信息 技术课, 是采用主题引领、 任务驱动、 活 动 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任务驱动教学 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 在三个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 将学 生已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 学和日 常生活之中 ,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 习 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在解决实 4 0 中国 信息技术教育 2 0 0 9 0 9 写硎l - I- 1 ,I=- 画, 绘出心意 汉字输入 教学设计 还不曾学习。 另外, 笔者弃教材中的汉字 输入素材不用, 而选用学生刚学过的一 首古诗

3、作为素材,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为本课程与语文 课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 本节课 教学就实现了汉字输入法的学习, “ 画 图” 软件中文字工具的学习以及古诗词 学习效果的巩固 与检测的三重功效。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 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 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 和谐的氛 围, 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际问 题的基础上, 培养学 生获取信息、 分 析处理信 息 和应用信息 的能力 , 提高学生 的信息素养, 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二在于实现了 教师教 法和学生学法的真正转变。 教师

4、引领学生 知识迁移, 鼓励学生利用 学习 资料自 主探 无 芎 I 导 学生与 人合作。 最后, 适时地进行 学法指导性小结。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更 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时 刘庆欢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 画图” 软件的很多功能。 另外, 部分学 生对 “ 全拼输入法” 、 “ 智能A B C 输入 法” 以及 “ 微软拼音输入法” 有了一定 的了解, 有些学生已经会用输入法进行 汉字输入。 但是, 他们还没有经过系统 的学习, 对输入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嘞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 “ 画图” 软件中文 字输入的方法与步骤; 学会使用“ 智能 A B C 输入

5、法” 进行汉字输入; 检测与巩 同时, 我也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 力的培养, 时时注重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 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主、 探究, 并与他人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三是教师引领、 组织、 合作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教学的整个 过程中, 教师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一种 宽松、 和谐的氛围, 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 生开展学习活动, 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 领者、 组织者和合作者。 本课很好地落实了三位一体的教 学刚示 , 教学效果较好。 ( 点评人: 吉林省教育学院 刘 晓峰) 编 辑 邮 箱 : to u g a o 4 n e tt im e n e t c n

6、睦 塞 萋 嬲 固学生的 古诗词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 合作, 掌握文字输入方法, 巩固古诗知 识, 并在此过程中提升 J 、 组的凝聚力; 通 过对 智 能A B C 输入法” 的学习, 掌握汉 字的拼音输入法, 体会文字输 人 的乐 趣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之 间的竞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 荣誉感; 通过诵读与默写古诗词名句,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传承与保护 古诗词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利用 “ 智能A B C 输入法” 进 行汉字拼音输入。 难点: 利用“ 智能A B C 输入法” 进 行汉字拼音输入; 在 “ 画图” 中进行文字

7、输入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1 教学思路 古诗引入 ( 开幕) 一探索工具 ( 序 曲) 一尝试操作 ( 辅戏) 一名句输入 ( 主 戏) 一作品配画 ( 高潮) 一作品展示 ( 尾 声) 一作业布置 ( 结局) 。 信息技术课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思 路: 古诗背诵 ( 古诗引入) 一名句默写 ( 名句输入) 一名句赏析 ( 作品展示) 一 作业布置。 2 教学策略 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及易争 胜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组 内协作、 组间竞争的教学策略, 以此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基础 参差不齐的情况,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 务时采取了分层要求, 要求基础好的学 生完

8、成名句配画, 要求其他学生完成名 句输入。 躲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 今天晨读课时, 老师路过你们 班听见大家正在朗读古诗。 不知大家学了 哪首古诗呢? 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师: 那么, 大家会背诵了 吗? 生( 异口同声) : 会。 师: 好, 那么 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 学生齐诵,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 读。 背诵完毕后, 教师根据背请 隋况进 行点评, 对于f -t i 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师: 大家背诵得很好。 那么, 大家知 不知道这首诗哪几句 是名句 呢? 生: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 荷花别 样红” 。 师: 大家对这首诗掌握得很好, 我相 信大家

9、一定也会默写了。 那么, 大家能不 能在咱们的“ 画图” 中写字呢? 学生一脸茫然, 都在用期盼的眼光 看着老师。 师: 不会没关系, 现在咱们就来学怎 样在“ 画图 ” 中写 字。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刚学过的古诗,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 学习 兴趣, 调动 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同时, 也检测学生对刚 学过古诗的掌握情况。 2 运用旧知, 开始新课 ( 1 ) 运用所学, 寻找工具。 师: 同学们先把 “ 画图” 打开, 移动鼠 标看看左边的工具栏中哪一个工具是用 来进行文字输入的呢? 学生马上行动, 打开 “ 画图” 软件, 寻找文字工具, 迅速举手。 师: 你来说说, 哪个可能是

10、文字工 具呢? 生1 : 工作栏中 那个大写的“ A 。 师: 你怎么知道它是文字工具呢? 生1 : 因为我把鼠标移到它上面时就 看到有“ 文字” 两个字显示, 所以我就知 道它是文字工具了 。 师: 他说得好不好? 生 ( 异口 同 声) : 好。 师: 那么, 我们把第一面“ 红旗” 奖给 他们组。 看来同学们 生活中的推理( 北 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这节 课学得都不错, 可以根据咱们学过的工 具特点推理出文字工具所在, 大家真是 太棒了 。 不知道大家敢不敢用 一用文字工 具呢? 以小组为单位, 给大家3 分钟, 来试 着操作一下。 设计意图: 教师不是把文字工具直 接告诉学

11、生, 而是让学生通过以前所学 推断文字工具, 在教授信息 技术技能的同 时, 也实现了 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的 培养。 ( 2 ) 尝试操作, 上台演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字工具 的用法, 教师巡视。 师: 哪一组完成了 任务? 我们一起来 看看。 很好, 请第 组组长上来给大家演 示一 下 。 x 组长走到台前, 准备演示。 师: 在演示时, 老师希望你一边操 作, 一边讲解。 其他同学要注意聆听, 听 一 听他有没有讲得不正确的地方。 X 组长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具体的 操作方法。 师: 好, 他讲完了 , 有没有发现他讲得 不正确的 地方, 或者有没有要补充的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

12、0 0 9 0 9- 41 t o u g a o 4 n e t t i me n e t : c n 看来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没有异议, 那么 咱们把今天的第二面“ 红旗” 奖励给 他们组。 设计意图: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 说, 我们教授的 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一种 驾驭技术的方法。 于是, 本环节设置了 探 究技术操作的 协作任务, 让学生在已 有知 识的 基础上探究新技术的 应用 。 ( 3 ) 教师示范, 学生操作。 师: 还有一些操作同 学们没有发现, 现在认真看老师的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先前的展示, 把没 有涉及的操作进行示范与讲解, 学生可 能漏掉的操作是 “ 文字工具栏” 中的

13、“ 字 体” 、 “ 大小” 、 “ 语言” 的设置。 如果没有 遗漏, 教师也要给出一个简洁有序的示 范操作。 师: 现在给大家2 分钟, 来熟练一下 操作。 师( 学生操作完成后) : 看来大家都 掌握了 文字工具的使用, 接下来咱们来学 习如何把古诗名句 输入到“ 画图” 中。 老师 知道有一部分同学 已经会用 输入法了 , 但 还有一部分同学 不会, 老师希望大家都能 放其 旃 教师讲解 “ 智8 A B C 输入法” 的应 用, 具体内 容为选择输入法、 输入拼音、 出现汉字、 选择汉字、 翻页找字、 确定汉 字等。 师: 现在同学们就尝试着把这两句 名 句 输入到画布中 吧。 老师

14、给大家 1 0 分钟, 希 望完成的同学帮助一下本组的其他同 学, 看哪组的同学 先完成, 这可是有“ 红旗” 奖 励的呀!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发现问题统 4 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 0 0 9 0 9 一 解决。 师: 时问到, 请各个小组长数一下你 们组有几名同学完成了 。 教师根据每个组的完成个数给予 一 定数量的“ 红旗” 奖励。 师: 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 , 还有少 数同学没有完成。 现在再给大家5 分钟, 完 成的同学 根据诗句 所描写的景色, 利用 手 中的“ 画笔” 来美化一下画布, 没有完成的 同学继续输入。 师: 5 分钟过去了 ,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 作品提交给老

15、师。 设计意图: 名旬配画旨 在考查学生对 名句意境的理解程度。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 采用了 分层教学, 对不同 程度的学生采取 不同的 要求, 使得基础好的 学生“ 能吃饱” , 基础差的同 学“ 撑不着” 。 3 作品展示, 总结评价 师: 同 学 做得都很好, 现在咱们来欣 赏一下这几位同 学的作品。 在展示作品的 时候, 请相应的作者先用 一两 句 话说一说 你为什么这样配画。 教师挑选几幅比较好的作品进行 展示, 并让相应的作者说一下配画的理 由, 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并号召其他学 生向这几幅优秀作品的作者学习。 设计意图: 学生谈配画, 旨 在让学生 分享自 己 对古诗名 句的理解。

16、 三年级的学 生口 头表达能 力还很有限, 用语言表达对 名句的理解可能 效果不好, 用诗配画的 形 式来表达就不失为 一种好的 形式。 师: 咱们奖励给这几位同学每人一面 “ 红旗” 。 现在咱们来看看本节课过后每 个小组的红旗面数, 目 前Y 组和Z 组分列前 两 位, 希望其他组能奋力 拼搏、 迎头赶上。 设计意图: 公布本节课竞争结果, 旨 在提升小组的 凝聚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 积 极性。 4 布置作业, 延伸教学 师: 下节课我们要学习词组和成语 的输入, 希望同 学们课后复习 一下近期所 学的词组和成语。 躲 教学反思 因情施 教, 提 高效率 。 针对学生 拼音能力差的问题, 笔者在进 行其他 班级的教学时, 就对原有的教学设计 进行了优化, 以突破拼音对文字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