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3272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实践综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护在外本国公民的国际际 法律制度及我国实实践 吴吴永生 20125211045 王庆选庆选 20125211039 2012.11.15 1.背景 2.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国际国际 法依据 3.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主要途径径 4.我国实践国实践 目录录 1.背景 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已 颇为频繁。在此背景之下,涉及中国公民及机构在国 外安全及合法权益的突发事件频发。尤其最近几年, 中国外交部平均每年要处理大大小小的领事保护案件 3万起以上,涵盖渔业争端、社会动乱、恐怖袭击、 刑事案件、劳务纠纷 、交通事故等方方面面,海外中 国国民的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凸显。

2、 “在外本国公民”指处于外国境内、仍具有中国国籍 的公民。可以分为普通本国公民和享有外交特权与豁 免权的本国外交及领事人员。 2.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国际国际 法依据 2.1 属属人管辖辖原则则 进入一国领土的外国人仍然受他们本国的保护,根 据这一普遍承认的国际法的习惯规则 ,每一个国家 对于在国外的本国公民享有保护的权利。国家依据属 人管辖权可以对处于国外的本国公民进行领事保护和 外交保护,国籍是确定属人管辖权的标准。 2.2 外国人待遇制度 外国人待遇就是外国人在居留国享有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外国人待遇制度不仅规定着外国人权利的具 体内容,同时也是权利受侵害时寻求法律救济时最直

3、接的依据。 2.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国际国际 法依据 2.3 外交关系法与领领事关系法 外交关系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外交机关以诸如访问、 谈判、缔约、交涉等方式进行的交往活动,在上述活 动中所形成的并通过上述行为反应出来的一种相互关 系。领事关系是指根据国家间协议 ,互派执行领事职 务的常驻机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关系。上述法律制度 中涉及对外交领事人员的保护主要包括其享有特权与 管辖豁免。 3.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主要途径径 3.1 用尽当地救济济原则则是首要途径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又称用尽国内救济原则,是国际法的一 项 古老而又重要的原则。即在受害人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 人必须用

4、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方法,包括行政和 司法救济手段。该原则适用于国民的权益被侵害的一般情况,不适 用于国家间另有协议 的情况。 3.2 领领事保护护 维也纳领 事关系公约和中国同外国签订 的双边领 事条约 都确认领 事官员有权帮助和协助派遣国公民。当派遣国公民在领区 内遇到困难、麻烦,以及被逮捕、被拘留或被监禁等情况时,领事 官员可会见该 公民,视情况需要向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协助, 或请求领区当局给予必要的协助,以使该国民能享受或获得根据国 际法、双边条约或接受国法律的规定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3.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主要途径径 3.3 外交保护护 外交保护,是指一国

5、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 依该外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 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和承担责任,以保护其 国民或国家的权益。其行使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 (2)“国籍继续原则” (3)“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3.在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主要途径径 3.4 国际际人权权保护护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国家按照国际法,通过条约 ,承担国际义务 ,对实现 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进行 合作与保证,并对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加以防止与惩 治。如同国际法上的其他问题一样,人权的国际保护 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或国际条 约,承担条约义务 的结果。 3.在

6、外本国国公民权权益保护护的主要途径径 综上,在外本国公民权益保护的途径 首先是受害人用尽当地救济,其次是起有 预防与协助作用的领事保护,外交保护、 国际人权保护是补充救济途径。在各保护 在外公民权益的措施中,领事保护处于核 心地位,是我国驻外使领馆的重要日常工 作。 4.我国实实践 4.1 我国海外公民安全状况概述 我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情况现状呈现多种态势,受地 域影响。海外公民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直接对对生命安全带带来威胁胁的风险风险 ,具体表现有政局动 荡、杀人抢劫、盗窃欺诈等,或是不可预期的车祸、海 难或者空难等交通事故。 (2)对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胁,但并未危及

7、生命、却造 成了重大经济损经济损 失的风险风险 ,例如偷渡、非法移民、执法 违章、或者船只被扣等。 (3)没有威胁胁生命安全,只有经济经济 遭受损损失的危险险,例 如入境受阻、劳资纠纷 、留学纠纷等等。 2001年2月19日,中国舞蹈演出团在美国出车祸 ,造成2死2伤;2001年7月5日,11名中国公民在俄罗 斯的飞机失事中遇难;2006年2月15日,3名中国工程 师和一名巴基斯坦司机在巴基斯坦西南部遇袭身亡, 另外3名中国人幸免于难,也没有受伤。自称“俾路支 解放军”的武装组织宣布负责。2007年7月8日,中国 工程队3名中国工人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被不明身份的 枪手枪杀,1名中国工人受重伤;

8、2010年的11月29日 凌晨4点,俄特警在莫斯科对居住着400名中国公民集 体宿舍粗暴执法,俄联邦移民局逮捕了缺少相关证件 和手续的50名中国公民;2011年10月,13名中国船员 在湄公河区域被枪杀。 4.2我国海外公民安全所受威胁胁特点分析 (1)我国公民在海外遭遇风险 的地域范围在逐步扩大; (2)发生风险 的可能性以及剧烈程度都与当地经济 水平直 接相关; (3)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成为威胁海外中国公民人身安全 的重要原因; (4) 经济权 益受损事件当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外出劳务 人员基本权益受损事件; (5)中国公民自身需承担相当部分责任的边境和入境后的风 险问题 相当突出。 4.

9、3我国海外公民安全事件频发频发 的原因 我国海外公民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恐怖主义的 发展、世界能源的短缺、政治偏见等。 (2)内部原因主要包括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根本差异 、国民同胞之间的威胁等 4.4我国海外公民安全的领领事保护护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外国仅设 立了7个领馆 ,同外国签 订的领事条约仅 有3个。目前我国在外国设立的领事机构 共有65个,加上其他外交机构总共有220多个,中国同外国 签订 的领事条约互免签证协 定等共约有140多个。目前我 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领事保护机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加强协调协调

10、 机制 (2)加强预预警机制 (3)加强应应急机制 (4)加强服务务机制 (5)加强磋商机制 4.5近年来我国领领事保护护的实实践 案例一 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绑绑架案。2004年4月, 8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遭绑架。事发后, 党和国家领导 人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 亲自指示外交部和有关驻外使领馆 全力开展 营救工作。李肇星部长紧 急打电话给 伊拉克 临时 政府外长,要求伊方全力营救。外交部 及时启动应 急机制,派出政府工作组前往伊 拉克。国内外密切配合,协力做伊各方工作, 多渠道开展营救,迫使劫持者很快作出了放人的决定。 案例二 印度洋海啸啸有关我公民领领事保护护案 2004年12月26日,印

11、度尼西亚附近 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的印度洋 海啸,给环 印度洋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也给在该地区旅游的中国公民造成重 大伤亡。共有13名中国公民失去联系。 灾情发生后,外交部立即行动,及时启 动应 急机制,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搜寻和 救助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 案例三 吉尔吉斯骚骚乱救助公民案。2005年3月, 吉尔吉斯国内政局突变、首都爆发大规模 骚乱,整个城市陷入无政府状态,骚乱造 成5人死亡近400人受伤,经济损 失达1亿美 元。其中我10多名公民受伤,200多商户被 抢,经济损 失800万元左右。我几千名在比 市公民陷入极度危险之中,被迫要求驻吉馆 协助其迅速回国。外交部和驻吉使馆迅速行 动,协调 有关部门善安排有关人员的回国问 题,避免了造成新的人员伤 亡和经济损 失。 4.6我国领国领 事保护护中存在的不足 内部的协调协调 机制不够够通畅畅 法律保障不够够健全 领领事人员员短缺 缺乏专项专项 基金等保护护手段 4.7我国领国领 事保护护制度的完善 加快立法进进程 与其他国家加强刑事司法合作 完善应应急机制 完善外交关系 加强信息收集调调研工作 加大领领事保护资护资 金投入 加强在外公民的法律意识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