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100分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2754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100分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100分教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题) 50 分 1. 臭氧( )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A、O1B、O2C、O3D、O42. ( )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A、东极B、西极C、南极D、北极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4.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A、循环经济促进法B、宪法C、环境保护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6. 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低能耗B、低污染C、低效率D、低排放7. 从1995年起,每年的

2、( )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A、7月B、8月C、9月D、10月8.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A、A模式B、B模式C、C模式D、D模式9. 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 )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A、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10. 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包括()A、技术落后B、生产环节能耗高C、污染重D、高水平竞争11.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下列哪些选项不包括()A、产业技术落后B、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明显C、低水平竞争D、“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12. 引起

3、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 )的影响两大类A、自然选择B、人类活动C、环境变化D、生物迁移13.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A、替代技术B、减量化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14. 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A、“1+3”模式B、“1+5”模式C、“2+3”模式D、“2+4”模式15. 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A、煤清洁技术B、煤替代技术C、煤净化技术D、煤转变技术16. 2004年7月28一3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召开了“推进

4、循环经济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A、“1+3”模式B、“2+5”模式C、“2+3”模式D、“2+4”模式17.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不包括()A、财政直接投资政策B、财政购买政策C、财政补贴政策D、财政税收政策18. 低碳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包括()A、人生哲理B、生态伦理C、生态经济D、循环经济19.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20.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A、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京都议定书D、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1.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A、实

5、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2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人B、政策C、市场机制D、自然23.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A、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能源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4. ()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A、资源问题B、环境问题C、人口问题D、科技问题25.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A、人口B、环境C、资源D、科技26.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驱动型”发展阶段A、生产B、消费C、要素D、技术27. 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6、A、三B、四C、五D、六28.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29. 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A、目标层B、要素层C、指标层D、进度层30. 下面不属于低碳社会评价指标得是()A、人类发展指数B、人均住房面积C、低能耗建筑比例D、人均生活碳排放31. 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A、50%B、60%C、70%D、80%32.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33.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 )个。A、100

7、B、200C、300D、40034.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 )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A、15亿吨B、16亿吨C、17亿吨D、18亿吨35. (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6. ()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B、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能源利用指标分析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37. ( ),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

8、年38.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A、“1+4”模式B、“2+5”模式C、“2+3”模式D、“2+4”模式39. ( )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40.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A、一B、二C、三D、四41.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A、碳密度B、碳丰度C、碳强度D、碳深度42.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A、石油B、煤C、天然气D、太阳能43. 光伏产业的核心是()A、发展低碳技术B、推进清洁生产C、太阳能综合利用D、降低能源消耗44. IPCC第三次

9、评估报告于( )年完成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2001年4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低46.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生态责任B、发展观C、监督D、追究制度47. 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太阳能D、汽油48. 全世界大约有(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A、0B、0C、1D、149. ()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A、产业内部结构升级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C、技术进步与创新D、

10、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50. 企业内部循环指()A、小循环B、中循环C、大循环D、超大循环 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0 题) 30 分 1.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 )A、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D、减少人口2. 碳基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 )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褐云、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氢气3.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要()A、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B、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C、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D、技术创新4.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低碳经济的方式有()A、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B、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C、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D、替代传统能源,推进清洁交通5.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能6.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A、物价补贴B、重大循环经济项目补贴C、税前还贷D、加速折旧7. 3层次模式是指()A、小循环B、中循环C、大循环D、再生资源产业8.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A、我国人口众多B、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C、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煤炭企业能耗节节攀升D、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9. 荒漠化是指在( )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

12、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A、干旱B、半干旱C、半湿润D、湿润10. 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有()A、生态责任不明确B、发展观不正确C、监督不健全D、追究制度不严格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题) 20 分 1. 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正确错误2. 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正确错误3. 城市发展模式还应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正确错误4. 中国2010年北京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确错误5. 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确,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交易开始时将产权赋予哪一方,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没有效率的。正确错误6. 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尽快改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经营的局面,坚持走资源低消耗、高效益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正确错误7.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应以保持和提高我国低碳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为系统目标,以低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