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2706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学第一定律_习题课20130912综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讨论封闭的热力学系统在状态变化时 热力学能、热和功之间相互转化所遵循的规律。 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系统、状态、状态函数、过 程、可逆过程等;通过系统在状态一定和状态变化时所涉 及的能量因素,得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 表达式;讨论了不同过程中热和功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热 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具体应用。 一、基本思路一、基本思路 热力学第一定律小结 注意:注意: 热和功是封闭系统在状态变化时与环境传递能量的两种方 式,都与过程有关,故称过程量; 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是系统内部所具有的能量。热和功 与热力学能虽然性质不同,但它们均是不同的能量形式, 通

2、过热力学第一定律U U = = Q Q + + WW,将封闭系统变化过程 中热、功和热力学能改变联系了起来。 焓是由系统的热力学能、体积和压力组合得到的一个状态 函数,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焓变与过程的热相联系,焓 及其有关公式可以看成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扩展。 通过盖吕萨克一焦耳实验,说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 焓只是温度的函数; 通过焦耳一汤姆逊实验讨论了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 用,定义了焦耳一汤姆逊系数; 热化学是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系统的应用,据此可以 计算反应的热效应。通常利用热化学数据及赫斯定律可 直接求得298.15K下反应的热效应;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计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效应。 二

3、、重要公式二、重要公式 1. U 和H的计算 (1) (1) 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a) (a)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 对封闭系统的任何过程 (b) 实际气体 范德华气体等温过程 (2) (2) 相变过程相变过程 等温等压可逆相变过程 对不可逆相变过程,可以设计一可逆相变过程计算 U和H 。 (3) (3) 无其它功的化学变化过程无其它功的化学变化过程 等温等压凝聚相反应 绝热等容反应 绝热等压反应 等温等压反应 等温等压理想气体反应 2. 2. 体积功体积功WW的计算的计算 等温等压压1g相变过变过 程(设设蒸气为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等温等压压化学变变化 理想气体多方可

4、逆过程 3. 3. Q Q的计算的计算 (1) (1) 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 (2) 2) 等温等压相变过程等温等压相变过程 热力学基本原理 第二定律第一定律第三定律 热 Q功 W热力学能 U焓 H 应 用 定义计算热容 简单变温过程 相变过程 化学变化 等容热容 等压热容 体积功其他功 定义计算 简单状态变化 相变 化学变化 不可逆可 逆 U定义、性质定义、性质H 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 相 变 化学变化 气体化学 反应 热效应 赫斯定律 生成焓 燃烧焓 基尔霍夫定律 理想 气体 盖-焦 实验 实际 气体 焦-汤 实验 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 相 变 化学变化 框架图框架图 例3

5、 从同一始态A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 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经绝 热不可逆过程从AD。试问: (a)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 为什么? (b)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 为什么,参见图 解:可知绝热可逆膨胀的功大于不可逆过程。绝热过程中,W = CV(T1 - T2),由于是膨胀过程,所以W | WIR |,所以T2IR T2R。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当V2 相同时p2IR p2R。当p2相同时,V2IR V2R。 绝热膨胀在实际过程中是一个降温过程,与等温可逆相比,T2IR p2IR;

6、当p2相同时,V2等 V2IR。 22. 在 298 K 时,有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CV,m = 1.5R), 从始态 20101.325 kPa 及20 dm3 经下列不同过程,膨胀 到终态压力为 101.325 kPa ,求各过程的U,H,Q及W 。 (1) 等温可逆膨胀; (2) 绝热可逆膨胀; (3) 以 = 1.3 的多方程可逆膨胀。 试在 p - V 图上画出三种膨胀功的示意图,并比较三种功 的大小。 解:(1) 等温可逆过程,则 U = 0, H = 0 (2) 绝热可逆过程:Q = 0 (3) 多方可逆过程: 联立上两式得: 上述三种不同过程的膨胀功示于图 始态 p1 =

7、20 p (p = 101325 Pa),V1 = 0.02 m3 终态 p2 = p (1) 等温可逆过程: (2) 绝热可逆过程: (3)多方可逆过程: 曲线下的面积就是功值,由此见功的大小次序与计算值相同: | W(1) | | W(3) | | W(2) |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1(1) 1 mol水在373 K、101325 Pa恒压下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 蒸汽(假设为理想气体)吸热40.67 kJmol1,求此过程的Q、 W、U和H值各为多少? (2) 始态同上,当外界压力恒为50 kPa时,将水定温蒸发, 然后将此1 mol,373 K,50 kPa的水蒸气恒温可逆加压变为 终态(

8、373 K、101325 Pa)的水蒸气,求此过程总的Q、W、 U和H。 (3) 如果将1 mol水(373K,101325 Pa)突然移到恒温373 K的 真空箱中,水蒸气充满整个真空箱,测其压力为101325 Pa ,求过程的Q、W、U和H。比较这三种结果,说明什 么问题。 解: (1) 过程为可逆相变化 Qp = H =1 mol40.67 kJmol1 = 40.67 kJ W = p(VgVl)pVg =nRT =1 mol8.314 Jmol1K1373K =3.102 kJ U =Q + W = (40.673.102) kJ = 37.57 kJ (2) 实际过程为不可逆相变,

9、设计可逆过程如下: 1mol H2O (g, 373 K, p2=50 kPa) 1 mol H2O (l, 373 K, p1=101.325 kPa) H 1 mol H2O(g, 373 K, p1=101.325 kPa) H1 H2 始态、终态与过程(1)相同,故状态函数变化也相同,即 H = 40.67 kJ,U =37.57 kJ W 1= p e(Vg Vl) peVg = nRT = 1 mol8.314 Jmol1K1373 K = 3.102 kJ W 2 = nRT ln(p2/p1) = 1 mol8.314 Jmol1K1373.15 K ln(50 kPa/101

10、.325 kPa) = 2.191 kJ W = W 1 + W2 = ( 3.102 + 2.191) kJ = 0.911 kJ Q =U + W = 37.57 + ( 0.911) kJ = 36.66 kJ (3) U和H值同(1),这是因为(3)的始终态与(1)的始终 态相同,所以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亦同。该过程实际为向 真空蒸发,故W = 0,Q =U 。 讨论:比较(1)、(2)、(3)的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变化过程的 U及H均相同,因为U、H是状态函数,其改变与过程 无关,只决定于系统的始、终态。而三种过程的Q及W其值 均不同,因为它们不是系统的状态函数,是与过程有关的 量,三种变化始态、终态相同,但所经历的途径不同,故 Q及W亦不相同。 例22 mol范德华气体N2, a = 0.138 m6Pamol2,b = 0.040103 m3mol1, 在320 K下由1.20 dm3可逆膨胀至2.25 dm3,求过程的Q、 W和U;若为理想气体,其它条件均同上,求此过程的 Q、W和U 。 解:范德华气体状态方程为 式中 是压力校正项,即称为内压力; 是体积校正 项,是气体分子占有的体积。 等温下,实际气体的 不等于零。 对范德华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则 可逆过程的功 对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