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69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假设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B.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该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D. 在不需

2、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答案】D【解析】【分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采用了微元法;【详解】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C、在验证力的

3、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D错误;错误的故选D。【点睛】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方法,如理想实验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B.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

4、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答案】B【解析】【分析】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位移与路程没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详解】A、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故A错误;BC、位移与路程没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此时位移为零,而物体不是静止的;路程为零,代表没有运动轨迹,物体一定静止,故B正确,C错误;D、曲线运动轨迹长度一定大于初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即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D错误;故选B。【点睛】重点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

5、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A. 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C. 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答案】B【解析】解: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均受重力,故物体必受重力;物体与斜面体相互挤压,故斜面对物体一定有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物体相对于粗糙斜面向上滑动,一定与斜面体间有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滑动,物体相对于斜面体向上滑动,故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依靠惯性运动,没有向上的冲

6、力,也找不到施力物体,重力有使物体下滑的趋势,无下滑力,同样也找不到施力物体;故选:B【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4.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答案】B【解析】【分析】对平均

7、速度概念的理解,公式,表示物体发生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在具体计算很容易用路程除以时间,因此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即可正确解答;【详解】A、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米,因此由公式,得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BC、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B错误;D、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所以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不正确的故选B。【点睛】正确理

8、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5.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C.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明确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时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性质;【详解】A、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如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A错误;B、物体有加速度,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将减小,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开始下落的位置,故C错误;D、加速度是描

9、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关键是知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6.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 均竖直向上B. 均指向球心OC.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两点均只受支持力,而支持力是一种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且指向被支持物碗对筷子A、B点处都有支持在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

10、是碗的切面,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筷子,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A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B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就是筷子的下表面,所以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D正确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m/s2B. m/s2C. m/s2D. m/s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个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详解】第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第二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11、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则加速度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8.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则它在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为()A. 18 mB. 24 mC. 36mD. 12 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的位移;【详解】根据知,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则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3s内的位移等于2s

12、内的位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9.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拳击运动员一记重拳出击,被对手躲过,运动员施加的力没有受力物体B. 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C. 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动力、阻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D. 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一定小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答案】BC【解析】【详解】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错误;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发生形变,地面欲恢复原状时对人

13、产生的,故B正确;C、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是属于性质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属于效果力,故C正确;D、同一物体放在同一地点受到的重力相同,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等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BC。【点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按照力的性质可以把力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把力分为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10.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同B. 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

14、2D. 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 m【答案】AC【解析】【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详解】A、ab段与bc段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方向相同,故A正确;B、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相同,故B错误;C、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D、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AC。【点睛】关键是知道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11.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

15、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答案】AD【解析】【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公式分析;【详解】AC、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由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故A正确,C错误;B、若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平均速度等于,又因为乙车做变加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D、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选AD。【点睛】关键是知道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12.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