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534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平罗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5月)模拟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24.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 )A.行为规范 B.施政之术 C.人伦秩序 D.价值准绳25.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C.外重内轻局面得到

2、改变 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26.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27.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 ( )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28.创办于20世

3、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 ( )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29.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 这一做法可能使 ( )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

4、.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30.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31.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两派争论 ( )A.导致民主的衰败 B.引起社会

5、的分裂 C.促进阶级的分化 D.利于思想的进步32.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804-1836)总额(*1000英镑)制成品(%)粮食(%)原料(%)1804-1806506191729(3.4)21444(42.4)27446(54.2)1814-181664741731(1.1)27602(42.6)36408(56.3)1824-182656975892(1.6)20563(36.1)35520(62.3)1834-1836702651926(2.7)20680(29.4)47659(67.9)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 ( )A.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B.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

6、.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 D.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33.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 这些措施 ( )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4.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 )和平中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日本.泰国.菲

7、律宾.土耳其A.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35.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 这反映了 ( )A. 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 B.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 D.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

8、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诸藩志是一本宋代海外地理名著,卷上列举了15处(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 区)中国商人前往贸易时所贩售商品,瓷器所有15处皆有销售,丝织品为12处,仅居其后, 其次是金.酒.银.铁.米.糖.漆器,香药商品除檀香为3处外都为12处。宋朝允许本国商 人出海贸易,(宋)敝帚稿略卷一中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宋代 早期中国帆船更喜欢在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商人交易,后期中国船也乐意到印度的港口与阿拉伯人交易。13世纪及此前很长时期,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已形成三个有连锁关系的海上贸易圈(同时也是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在这个

9、贸易体系中,南海地区是最重要的中心,其中的中国是推动贸易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东南亚是联系这一区域贸易的最重要枢纽,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贸易体系为南海贸易体系。 摘编自黄纯艳论宋代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材料二 据统计,在1721至1740年间,英国人用来购买中国货物的货款,94. 9%是以金银币偿付冲抵,真正以货易货的份额很小。入华白银的最大来源地是美洲,秘鲁和墨西哥两地的银产量在16世纪时占世界产银总量的73%,17世纪占87. 1%,18世纪占89. 5%。到18世纪末,长期的过度开采使美洲银矿日渐枯竭。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委员会发现:“广州银元奇缺,这是近几年来从中国运出白银而又没有相应银

10、元流入这个国家的必然结果”因为拿不出较多白银来和中国进行交换,到19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先前与中国有传统贸易的欧洲大陆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普鲁士.瑞士.瑞典等)都淡出了中国市场。一摘编自郭卫东印度棉花:鸦片战争外域原料的规模化入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征。(1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南海贸易体系”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12分)42(12分)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序号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1葡萄牙

11、.西班牙2荷兰从渔夫到海上马车夫3英国从国王到议会4法国从人性到理性5美国6德国从兽性到人性7中国从计划到市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在答题卡上写上所选题目的题号。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在答题卡上写上所选题目的题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

12、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

13、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在一战后的日本急剧膨胀。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