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601756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文化认同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 消除了语言隔阂2.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时间史实周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 封邦建

2、国,众星拱月 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3.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 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4.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 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3、C. 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5.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6.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

4、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7. 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A. 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的功能C. 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无任何科研价值D.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8.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

5、。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A. 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B. 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 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D. 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9. 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 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 有诗歌取士的特征 C. 有制约君权的职能 D. 有民主议政的特点10.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

6、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11.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言论事件A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魏孝文帝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迁都洛阳C唐太宗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开创三省六部制D明太祖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建立内阁制度A. A B. B C. C D.D1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

7、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C.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13.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4.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A. 租佃

8、经济的快速发展 B. 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 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 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15右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官营手工业渐衰落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16.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苏轼认为两税法A. 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 B. 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C. 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D. 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17.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

9、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C. 强调学术创新 D. 注重道统权威18有学者认为:“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史实未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王冕的墨梅图强调个性,追求意趣 B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C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的市井生活19.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

10、省制度有助于A. 防止地方割据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传达行政命令 D. 扩大国家的疆域20.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宰相制度的废除21.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

11、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22右图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减少犁耕依赖B注重精耕细作C生产日趋专业 D经营更趋市场化23.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 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B. 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 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D. 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24 表1 记述出处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宜德十年(14

12、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宜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纸币退出了市场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白银渐趋货币化25.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儒家的传统思想C. 利于儒学“思辨化” D.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26.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

13、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27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C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28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29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