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1609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_38498(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5: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 果 名 称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成 果 完 成 人 彭金辉 干 勇 华一新 赵昆渝 易健宏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昆明理工大学、 钢铁研究总院 推 荐 等 级 建 议 特 等 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推 荐 时 间 2012 年 10 月 15 日成 果 科 类 工 学 代 码 0 8 5 1 2 2 序 号 1 0 2 0 0 1 编 号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制20一、 成 果 简 介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 奖时 间获 奖种 类获 奖等 级奖金数额(元)授 奖部 门2010昆明理工大

2、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万昆明理工大学2002“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1000万(自筹经费)教育部2008“冶金工程”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点国家级15万(项目经费)教育部、财政部2008“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5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财政部2009“有色冶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财政部2009“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1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财政部2010“材料工程基础”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1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财政部2010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国家级80万(自筹经费)教育部2004“4+4”中法联合培养博士

3、生项目国家级5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2006国家级教改项目“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国家级1万(项目经费)教育部2011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80万(自筹经费)教育部2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80万(自筹经费)教育部200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电沉积RE-Ni-W-P-SiC多功能复合材料镀层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国家级0.3万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等23部委20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等23

4、部委20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等23部委20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等23部委2012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国家级20万(项目经费)教育部等23部委2007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国家级0.5万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07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教育部2012有色冶金概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教育部2003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冶金过程及设备课件国家级中央电化教育馆2007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

5、件大赛优秀奖宝石琢磨设计与加工工艺学国家级中央电化教育馆2005中华教育教学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全面更新办学理念,加快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级中华理论发展文库编委会北京文理畅想文化教育研究中心2004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硬锌真空蒸馏提锌和富集锗铟银”国家级6万国务院2009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国家级6万国务院2010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新型微波冶金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国家级6万国务院2008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项国家级2万/个教育部2009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国家级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2004-2010全国挑战

6、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奖等19项国家级教育部2010冶金工程培养精英兼顾一般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部级2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10基于材料专业ACD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部级2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09“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云南省特色专业省部级1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06“冶金工程”云南省重点学科省部级30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10“材料科学与工程”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2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09冶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省部级2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1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省部级2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

7、教育厅2004“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2万云南省教育厅2006“冶金设备基础”云南省精品课程省部级1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06“材料科学基础”云南省精品课程省部级1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11“轻稀贵金属冶金学”云南省精品课程省部级1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11“功能材料科学基础”云南省双语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省部级10万(项目经费)云南省教育厅2009有色冶金概论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省部级0.8万云南省教育厅2010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省部级0.8万云南省教育厅2011冶金设备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省

8、部级0.8万云南省教育厅成果起止时间起始: 2000 年 1 月 完成: 2012 年 6 月主题词冶金;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1 成果主要内容冶金与材料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58年办学积淀形成的特色优势学科,具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本成果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布局特色,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

9、,依托学科群体优势,与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建立学科与专业互促机制,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视野宽广的“研究型”人才,构建了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国际化合作”的多元化培养体系。(1)多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以“应用型”和“研究型”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和冶金材料行业的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四年不断线,构建了“校企联合、校际交流、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多学科交叉,构建了以金属产业

10、链为主线的“大学科”教学平台依托冶金与材料学科的优势,加强与矿业、环境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汇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注重学科建设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构建了以“资源冶金加工材料”金属产业链为主线的“大学科”教学平台,以适应人才多元化培养的需要。形成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3个特色专业方向;构建了体现学科交叉、涵盖10个课程模块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体现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材和专著;借助学科建设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着力协同创新,搭建了“综合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教学与科研互促机制,建立了一支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11、。成果主要内容(续)(3)多方位协同,打通“研究型”人才的校-院联合培养渠道与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等单位进行多方位协同,践行校-院之间人才与知识双向迁移,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选拔、导师选派、科研课题、考核评价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合作,以院所参与培养过程和学生参与院所科研项目的“双向参与”为途径,通过“大师引领、大平台支撑、大项目引导”的培养方式,打通“研究型”人才校-院联合培养渠道。(4)国际化合作,构建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开放式办学模式立足本学科与国外建立的广泛联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国际化的教学与研究平台,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联合培

12、养各层次学生;发挥区域优势,开拓东盟教育市场,招收越南、老挝等国家的留学生,构建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2 创新点(1)构建了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共性培养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多元化培养转变,依托学科优势,确立“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构建了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国际化合作”的多元化培养体系。(2)搭建了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教学平台。以金属产业链为主线,构建了体现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3方向+10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了“综合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引进与输出并举的国际化

13、办学模式;建成一支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学团队。(3)建立了“研究型”人才校-院联合培养新机制。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钢铁研究总院和“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分中心为平台,以钢铁行业的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实施“双导师”制和“三阶段”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了校-院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机制。3 应用情况(1)多模式的人才培养实施效果显著依托我校冶金与材料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应用型”和“研究型”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低年级优秀本科生双向选择专业制,与云南铜业(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3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本科生“3+1”模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与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优秀本科生“3+1”模式的校际交流培养;在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支持下,与美国犹他大学联合实施“3+1”或“3.5+0.5”模式的国际交流培养;采用“1+4”和“1+2”模式为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