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1223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调研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实习报告实习类别:市场调查实习策划题目: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专业:市场营销班级:12营销1班团队成员:邓雪梅李羿林钱晓爽林玉婷秦明杰陈理勃 指导教师:江青虎 2014年9月28日 41目录第一章 绪论51.1 调研背景51.1.1传统集群发展的必要性51.1.2龙头企业成为发展引擎51.2研究目的61.3研究思路71.4研究方法7第二章 文献综述92.1产业集群理论与创新92.2产业集群演进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102.3文献评述12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133.1研究模型与假设133.2问卷设计与发放:153.2.1问卷设计1

2、53.2.2问卷发放与回收183.2.3问卷发放与回收18第四章 调研数据处理194.1 样本特征描述194.2信效度分析204.2.1 信度分析214.2.2 问卷的效度分析214.3回归分析234.4调研结论29第五章 结论讨论325.1研究启示325.2研究局限34附录.33参考文献.36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调研致谢本论文是在江青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大二第二学期的六月底开始到大三第一学期的九月,历时了将近三个月时间。这个课题专业性较强,我们团队遇到很多瓶颈期,甚至觉得无法进行下去。江老师给予了我们团队莫大的指导和鼓励。在江老师暑期出国访问后,即使与我们相隔12小时的时差

3、,仍然抽出时间,甚至在深夜帮我们小组修改论文,提出建议。所有的建议都细心罗列,仔细程度出乎我们意料。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倾注了江老师莫大的心血。在此,谨向江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另外,本论文的完成也离开不了杨静老师的鼓励。在初期我们团队根本没有信心去完成该课题,甚至想要放弃另换课题。杨老师特意为我们讲述了学长学姐们的课题经历,给予我们团队信心。之后,也特别关注我们团队的课题进展,给予我们帮助。我们团队能完成这份论文,杨老师的鼓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谨向杨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我们团队在暑期发放问卷过程中,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公司领导,领导在百忙之中

4、抽空为我们填写了问卷,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使我们的调研可以顺利进行!经历了将近三个月的奋斗,我们团队终于结束了这个课题。也许,这个论文中还有不少欠缺,但我们团队已经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感谢大家彼此亲密无间的合作,希望这个课题不是我们团队的终点,而是我们另一个新的起点!摘要产业集群: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相关理论表明,产业集群发展中,龙头企业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行业的技术标杆,能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

5、流动,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同时龙头企业也能通过在集群内的活跃交往使得自身的经营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再加上,国内产业集群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缺乏创新性,国内关于创新性产业集群的论述并不多见。本研究以调研为出发点,界定网络特征(网络交往强度和网络交往范围),分析这些变量对知识获得以及知识溢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知识流动对协同创新的影响,为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已有的成熟量表为基础,形成本研究的量表。通过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因子分析检验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再进行回归性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如下: 1 “与集群内的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强度”对知识获得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6、2 “与集群内的非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强度”对知识获得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3 “与集群内的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范围”对知识获得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4 “与集群外业务交往范围”对知识获得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5 “与集群内的龙头企业业务交往强度”对知识溢出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6 “知识获得”对协同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7 “知识溢出”对协同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8 “知识获得”对知识溢出有直接的正面影响。结合结论,本文对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积极发挥集群内的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其他企业提升与其的业务交往频率,扩大交往范围,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第二,加强与集群外企业的交往

7、,从集群外获取一定的技术知识,促进集群内部的发展。第三,正是低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传统性局限,科技服务机构的缺乏以及企业对这些中介交往的不重视,导致这些科技服务机构本应发挥的创新影响力不显著,因而应该加强集群内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企业更应该积极与其沟通交往,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关键字: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 、协同创新 第一章 绪论1.1 调研背景 1.1.1传统集群发展的必要性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在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集群,中国经济的成就很大程度是这批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果。但中国的产业集群以传统低端制造业为主,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面临着诸多

8、问题,如: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群的创新不足、恶性竞争严重、外贸依赖度偏高、发展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备等。在近年来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所有生产要素价格在急剧上涨,劳动力短缺,而成品价格只能小幅度上涨,甚至固步不前,外向型制造企业尤为如此。以至出现如下被动局面:中国会制造服装,有的服装却不如国外品牌服装的纽扣值钱;中国会制造眼镜,可有的产品不如国外企业一个眼镜盒值钱;中国会制造布匹,可100米布不如国外的一条手帕值钱;中国会制造打火机,可有的打火机不如国外的火柴值钱 引自:经济参考报,2010、10、18。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粗放经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在上游成本挤压和下游销售缺乏

9、议价权的双重压力下,传统集群已走到尽头,转型为创新型集群成为必然选择。创新集群强调不同功能企业在垂直、水平和地理的集聚,以分享知识和使新产品增值,创新集群在本质上是创新性的产业集群或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高级形态。在创新集群中,创新不是线性的、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非线性的,强调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公共管理机构的不断相互作用以达到创新目的。创新集群将改变传统集群依靠大量有形资源投入的局面,强调依靠群体创新创造高附加值和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并让收益为集群成员共享。但是,当前学术界,尤其是我国学术界对创新集群的认识都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系统的研究。1.1.2龙头企业成为发展引擎

10、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由大量、无核心、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组成的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集群自身也在不断演化,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日益发挥主导地位,就如Markusen(1996)所认为:当前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热衷于中小企业柔性化系统的认识,忽略了区内或区外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并提出四种产业集群的类型,分别是马歇尔产业区(Marshallian)、轮轴式产业区(hub-and-spoke)、卫星平台式产业区(satellite platform)和国家管制产业区(state-anchored)。在其中的轮轴式产业区和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中,大企业正在替代中小企业成为产

11、业集群的主导力量和重要参与者。这类由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除了具备一般产业集群的优势,诸如专业化的分工所带来的更低的各类交易成本、效率提升、共享的劳动力资源和公共设施、以及企业间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广泛支持等外,还具各一系列特有优势,如包括此类集群既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上的优势,将大量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用于最终产品及其组件技术创新,以较快速度提升最终产品的性能以及企业技术能力,又能借助龙头企业的供应商企业来分担在生产和创新上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点企业因其规模过于庞大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与此同时,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将结成创新网络,将供应商的创新行为纳入到龙头企业的协调与管理,从

12、而系统化地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另外,集群龙头企业在集群演进过程中,扮演将集群外知识引入到集群内的全球性管道(global pipeline)的角色,从而有效避免集群刚性,促进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分析龙头企业在创新集群的综合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 一般认为,龙头企业是指那些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中,规模比较大且掌握核心企业的少数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经济行为主体,在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西方学者认为龙头企业作为一种榜样和推动力量,其行为对集群中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显著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相关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龙

13、头企业通过具有正外部性投资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协作可以促进集群内部资源的共享;通过不断创新形成“新鲜产业空气”可以带动其他企业的创新;通过与集群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可以实现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转移和扩散;通过品牌扩展并主导树立地区声誉可以为集群中其他企业提供营销支持。本课题旨在研究集群网络特征影响知识流动,从而导致整体集群的协同创新。因而本研究以调研为出发点,界定网络特征(网络交往强度和网络交往范围),进一步分为对集群内与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强度、集群内与非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强度、集群内中介交往强度、集群外业务交往强度、集群外中介交往强度、集群内与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范围、集群内与非龙头企业的业务交往

14、范围、集群内中介交往范围、集群外业务交往范围、集群外中介交往范围这十个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对知识获得以及知识溢出的影响,并进一步知识流动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其中,不同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互动,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重点,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1.3研究思路 为了更好的研究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协同创新,我组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前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二手资料的收集并大致了解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与所要克服的困难,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龙头企业的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了解和掌握了在中国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对于非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之后设计了问卷同时对其进行了修改。中期便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了大大小小150家企业,得到有效问卷116份。后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数据的输入与分析,结论整理及提出建议。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思路图。确定研究目的量表设计提出假设研究模型文献综述对策建议结论假设检验回收与分析问卷发放1.4研究方法 在调研的初期通过二手资料的收集来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获取研究对象的基本的信息。通过查阅资料做好调研前的准备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关于问卷的设计我们充分采取了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采取问卷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