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1209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畲族的服饰特点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畲族的服饰特点畲族的服饰特点基本与当地人差不多,但是畲族的服饰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服饰的图案,下面是有关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畲族的服饰文化和特点?畲族的传统服饰,衣服崇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饰的样式不一,种类很多。在文献记载中,多说畲族早就“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清代,畲族服饰大致是“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福建古田县畲族戴竹笠,穿草鞋,妇女以蓝布裹发戴冠,短衣束腰带,裙长不蔽膝,跣足。浙江景宁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男穿单袷,女短裙蔽膝,有穿

2、短袜裹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近几十年来畲族的服饰变化不大。 民国以来地方志所载,福州侯官一带畲族“短衫跣足,妇女高髻蒙布,加饰如璎珞状”。德化畲族男子不巾不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妇女不笄饰,结草珠,若璎珞,蒙髻上。建阳畲族男子服饰与汉人略同,妇女不缠足,不施膏泽,无金银饰物,服色唯蓝、青与白色,常披蓑衣戴笠,跣足,与男子同劳作。不同类型的服饰畲族妇女因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服饰。一般有如下几种:(1)福安式。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宁德地区。该地区妇女的服装上衣黑色,花纹比较简单,大襟服差别上绣的花纹少,只在衣领(高二厘米)上绣有水红、黄、大

3、绿等色的马牙花纹,沿服斗的边缘缝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边,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绣上一块角隅花纹图案。袖口缝一寸多宽的红布边。穿黑色长裤,着方头黑布厚底鞋。围身裙(又称合手巾)长一尺,上端有一段三寸多的红布横缝在裙身上,裙身上端两角绣有花纹。(2)福鼎式,妇女上衣一般为黑色。上衣大襟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高四公分,比福安高二公分,衣领两头下端靠领口地方绣有二朵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纹。袖口有一条红、一条绿或其他颜色的布条。(3)霞浦式。福建霞浦畲族妇女的服装式样与上述二地区相仿,但上衣大襟、小襟的尺寸与福安、福鼎的都不一样,尺寸前

4、后一样,便于翻穿,所以大襟上有了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袖口是用蓝色布条缝制,在服斗和花边下端的琵琶带也比较讲究,美观大方。领上多绣自然花纹,与福安只绣几何纹、马牙纹不同,一般有大叶牡丹、小叶牡丹、莲花,还有双龙抢珠,用色绚丽多彩。服斗上的花样有:梅花、梅鹊、凤凰牡丹、“鳌鱼望凉亭”、“鹿竹 ”、“曲龙上天”、盘桃等,颜色有大红、桃红、大绿、水绿、蓝、白、大黄等几种,有的还配有金线,增添艳色。(4)罗连式。福建罗源、连江和宁德南部飞鸾一带畲族妇女的服装一般都穿黑色短裤,打绑腿,领长9寸、宽1.5寸,领上花色由红、黄、绿、红、蓝、红、黑、红、水绿的顺序排列成柳条纹图案。上领的黑底上绣有一条水

5、红、黄色的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围身裙的图案花纹以大朵的云头纹为其特征,裙边配上柳条纹原色图案花纹,非常醒目。(5)丽水式。浙江畲族的服装以丽水地区为代表,富有特色的是花边衫,畲族称为“兰观衫”。男子现常见的是直襟短花边衫,领、袖、襟处镶有花边,口袋绣有花朵。妇女一般服装崇尚青色,阔领小袖。一般都围以青裙,后来也有改裙为裤的。腰缚以花带,带宽二、三寸,以赭色土丝织成。脚穿黑色布鞋,鞋头绣缀红花。这种鞋多走亲访友之用。平时劳动穿草鞋,在家趿木托鞋。上述各式服装,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服装用料为例,现在就同汉族地区无异,各种机织布料,应有尽有。至于服装样式,也是融传统特色与时代风格为一

6、体了。头饰畲族头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别。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若干刘海,无特殊的饰物。畲家少女两鬓夹有两支银笄,订了婚,须脱下一边,以示已许配人家。已婚妇女一般都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罗源)或截筒高帽式(福安)盘在头上,高高隆起,插饰珠料,形似凤头。罗源畲族妇女发用红色线成高七、八寸的髻子,畲家叫“凤凰髻”。福安畲族妇女把头发挽成“碗匣式”,上面束一条红带,发下端跷起似凤凰翼,发上端横压银钗和斜插一条簪,耳戴一副大圆环的银耳坠。妇女发间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籍以标志其老、中、青不同的年龄。结婚时,头戴凤冠,凤冠系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

7、包红布,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绚丽多彩。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悬垂在额前,畲民称它为龙髻。畲族妇女颈上还佩戴银项圈、银链,腕上戴银手镯,耳戴耳环。畲族妇女喜戴精美别致的斗笠。畲族服饰特点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

8、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男子服饰畲族男子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畲族最喜欢蓝色和绿色,红、黄、黑也颇受欢迎。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

9、些水红、黄色的花纹。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过去畲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的大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时穿的礼服,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的花纹图案,脚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由于长期以来与汉族杂居,这两种服装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他们的装束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女子服饰畲族妇女的服装独具特色,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一般来说,花多、边纹宽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她们均系一条一尺多宽的围裙,腰间还束一条花腰带,亦叫合手巾带,宽四厘米,

10、长一米余,上面有各种装饰花纹,也有绣上“百年合好”、“五世其昌”等吉祥语句的。还有的是用蓝印花布制作的,束上它别有一番风采。衣服和围裙上亦绣有各种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别外,有些地区的畲族妇方系黑色短裙,穿尖头有穗的绣花鞋;有的喜爱系入幅罗裙;裙长及脚面,周围绣有花边,中间绣有白云图案;还有的不分季节,一年到头穿短裤,裤脚镶有锯齿形花边,裹黑色绑腿,赤脚。畲族妇女的装饰要数发式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已婚妇女,她们有将头发从后面梳成长筒式发髻,像一个鸡冠形的帽子扣在后脑勺上,发间用红绒线环束。有的是在头顶上放一个五六厘米长的小竹筒,把头发绕在竹筒上梳成螺形,显得很别致。梳头时

11、,不仅要用茶油和水抹,还要掺以假发,所以显得高大、蓬松而且光亮。结婚时,小竹筒要用红布包裹,上饰以银钗、银牌,盘绕着石珠串。有的前顶还用银质头花围成环状,头花下沿有无数银球、银片之类的装饰品垂落在眼前。未婚少女的发式比较简单,只将头发梳平绕在头的周围,用红线束紧即可。不过,不少畲族姑娘也剪短发或梳辫子了。 畲族妇女多带大耳环、银手镯和戒指,外出时戴精致的斗笠。斗笠是畲族著名的编织工艺品,做工精细,上面有各式细巧的花纹,用二百多条一毫米粗的细竹丝编成,造型优美,再配上水红绸带、白绸带以及各色珠子,更加精致美观,成为畲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品。女服装饰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

12、凡出门或节日时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装扮为:后脑盘发髻,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置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一寸,长约三寸,富者全部用银),包以红帕,竖两支银钗,形成钝角三角形,钉上八串瓷珠,瓷珠绕过绉纱以固定“gie”身,瓷珠垂过肩,每支末端栓小银牌,右耳上插一支银簪,两耳戴银耳垂。形如凤凰鸟头冠。上衣是大襟衫,长度过膝,领、袖、襟处都绣有花边,花边色彩鲜艳,花色繁多。布质,旧社会为自织麻布,丝绸、涤伦都有。腰扎围裙,畲语称“拦腰”,为长一尺、宽一尺五的麻布块,染青色或蓝色,镶红布拦腰头,钉上彩带。过去,男女子都一样,为裤脚镶花边的宽裤脚直统便裤。男子旧社会出门穿大襟长衫,劳动时穿大襟短衫,都为直

13、襟短衫。过去,畲民上山劳动都打绑腿穿草鞋,在家穿木屐。冬天穿布袜,下雪天用棕包脚行走。花鞋,蓝布里青布面,四周绣花纹,前头做硬鼻,系红缨,女的比男的花纹多些细些,平时不穿,作寿鞋用。凤凰装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

14、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畲族妇女的服装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共分大、小、老三种:“小凤凰装”为未成年女子穿着,样式和穿法同“大凤凰装”无异,只是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而“老凤凰装”则是老年妇女穿着,头髻较低,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相传畲族始祖盘瓠王率领族人征战南北,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为了占山为王,遂以传说中美丽的凤凰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凤凰装以闽

15、东诸县最有特色,一般为大襟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在气候热的地区,妇女们不分季节都穿短裤,裹绑腿,腰间束彩色条带。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状或者盘状,上绕红色绒线。但各地的服装又略有不同。福安的凤凰装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

16、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关于凤凰装的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凤凰”。因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时是不下跪的。 极具特色的畲族服饰图案畲族服饰图案的内容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文字的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一些旧的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 畲族服饰图案的造型畲族服饰图案不以光影为主要表现手法而是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