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总复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1192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总复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地点在非洲,时间距今约二三百万年。2、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元谋人:发现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能直立行走和熟食,能够制造和使用不同用途的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洞的洞穴,距今约3万年。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

2、,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二、原始农耕文化遗址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距今约1万年,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母系氏族。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乐器和玉器。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余年,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母系氏族。种植粟、白菜、芥菜,居住半地穴式房子,饲养猪、狗等家畜,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人面鱼纹盆和四鹿纹盆)。3、大汶口遗址(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4000年,位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属于父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黑陶和白陶。随葬品数量的多少说明当时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

3、化现象。三、华夏之祖1、距今约5000-4000年,黄河流域居民多数进入父系氏族,其中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2、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给人治病,发明医药,组织集市贸易,号称“神农氏”。3、黄帝的贡献:黄帝建造宫室,种植谷物,驯养家畜,制作衣裳、车、船、兵器,还教人们挖井,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发明养蚕缫丝。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4、阪泉大战:交战双方:黄帝和炎帝;结果: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构成华夏族的主体。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黄帝和蚩尤;结果;蚩尤战败。6、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时期按才能民

4、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作“禅让制”。(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的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传说时代有关文献所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虽然传说有神话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在传说中蕴含着某些较可靠的历史资料。)7、大禹治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四、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夏朝。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桀。夏桀暴政,自诩太阳,失民心。2、商朝:约公元前160

5、0年,汤建立商朝。商朝曾屡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朝经济文化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发展迅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最后一个王是纣王。商纣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2)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齐国、鲁国、燕国、晋国、卫国。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贫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和子弟,封他们为诸侯。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意义(作用):形成了

6、上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下至平民和奴隶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微,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引发社会动荡。 (3)最后一个王:周幽王。灭亡: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族所灭。 五、甲骨文和青铜工艺1、甲骨文:中国文字到商朝后期已经相当成熟。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或“卜辞”。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作用(功能):记录和反映商朝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2、青铜器的精湛工艺:材料:铜、锡、铅的合金。发展概况:夏

7、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最精美的青铜器)。“金文”或“钟鼎文”:后人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代表:毛公鼎。、“三星堆”文化: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六、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期间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先后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等五位

8、诸侯陆续称霸。齐桓公称霸: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力迅速强大起来。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地位: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晋文公称霸:原因: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标志: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4、孙武与孙膑:孙

9、武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论断。孙膑著作孙膑兵法。七、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1、战国时期进行改革的国家: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韩国的申不害,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商鞅。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目的:富国强兵。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改革落后风俗。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3、铁器牛耕:主要铁农具:铁铲、铁锄、铁口犁

10、。铁器牛耕的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4、都江堰:修建人:李冰。地点:岷江中游。功能:防洪灌溉。作用:消除路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5、秦统一六国:统一者:秦王嬴政。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我国的古代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八、春秋战国的文化1、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言论记录在道德经中。具有辩证思想,主张无为,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2、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言论记录在论语中。思想由仁、礼两部分组成,政

11、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言论收在孟子中。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学说。4、荀况,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言论收在荀子中。主张制天命而用之。5、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言论收在庄子中。主张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行无为而治。6、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言论收在墨子中。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主张人们互助互爱。7、韩非,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言论收在韩非子中。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屈原,战

12、国末期楚国人,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单元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纵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2)经济: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钱(称为秦半两或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规定两轮之间的距离为六尺)史称“车同轨”、修驰道。(3)文化:统一文字,史称“书同文”。把小篆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后来又推广隶书。 (4)

13、思想:为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抗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南越,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灵渠,设置南海郡等。 2、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2)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3)“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4)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3、秦朝的疆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4、评价秦始皇:功绩: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

14、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过错:他以“焚书坑儒”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还实施暴政、刑法残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二、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1、秦朝的暴虐统治:焚书坑儒;徭役太重(修长城和驰道、经营岭南、修阿房宫、造骊山墓);赋税日益加重;法律极为严酷。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3、西汉王朝的建立:楚汉战争:交战双方:刘邦和项羽。目的:争夺对全国的统治权。时

15、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结果:项羽兵败自杀。西汉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都城:长安。成语: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汉之争(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三、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改革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改革措施:(1)政治: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2)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要教材。太学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意义:把儒家学说确

16、立为历代封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传播儒家文化、提高官僚素质有积极作用。(3)经济:加强中央经济权,铸造统五铢钱通行全国。(4)军事:北部,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把匈奴赶回漠北;南部,设郡县(会稽郡和南海九郡),经营西南夷(今云贵川地区)。(5)对外交往:张骞出使西域(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以致中亚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改革的意义: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4、对汉武帝的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大一统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