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和疆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1182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和疆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区位和疆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区位和疆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区位和疆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区位和疆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位和疆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和疆界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第三节 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 关 键 词 阐明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在世界的地位,认识 其对中国地理环境形成的意义。 掌握中国国土和疆域的基本状况(特别是海洋 国土)。 借助遥感影像辨识中国地表结构,认识地貌 (特别是地势和山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理区位 (geographic location of China) 中国遥感图像 (remote sense image of China) 地表结构 (situati

2、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内容结构 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区位与疆界 人口地位 国土地位 经济地位 地理位置 疆域 地表结构 中国遥感图像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 000多年,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 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 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 14左右。12世纪初(北宋)时,人 口超过1亿,18世纪至19世纪初人 口连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到 1949年,大陆人口达5.4亿,1995 年突破12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 查全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全球 总人口的21。 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

3、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 (一)人口大国 图1-1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国务院确定,2010年组织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13.39亿 ,比2000年第五 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 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二)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 (三)土地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 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 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中国人口在19世纪初曾占世界1/3,20

4、世纪初减少到 1/4,而现在已降至1/5,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据联 合国人口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可能超过 90亿,届时中国人口将不到世界的1/6,甚至更低。 国 名 陆地面积/ km2 面积比较(中国为1) 占世界面积的比例/% 俄罗斯 17 075 400 1.78 11.4 加拿大 9 976 139 1.04 6.7 中国 9 600 000 1.00 6.5 美国 9 372 614 0.98 6.3 巴西 8 511 965 0.89 5.7 澳大利亚 7 682 300 0.80 5.2 印度 2 974 700 0.31 2.2 哈萨克斯坦 2 721 730 0.

5、28 1.8 沙特阿拉伯 2 149 690 0.25 1.4 印度尼西亚 1 904 570 0.20 1.3 法国 551 600 0.06 0.37 日本 377 750 0.04 0.25 英国 244 100 0.03 0.16 表1-1 中国陆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一)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3位 (二)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数据的公 告显示,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原估计的更快,2007年国 内生产总值(GDP)增幅预估值由最初的10.7%向上修正至11.1%。这 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

6、数字,代表200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是12年以 来最高的。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7%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6% 中国经济增长率近年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前水平。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联合国工业产品统计年 鉴、统计月报。 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四)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1位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1989年为56亿美元, 1995年增加到736亿美元,至2000年增加到1 656亿美元。中国外汇 储备总体规模在2006年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最新报道:中国2009年外储增幅超过23

7、%,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 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达到30.7%,连续四年位居全 球第一。 1983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5 064.6亿美 元,年均增长22。“九五”期间,中国实际利用 外资总额累计达2 898亿美元,占到改革开放以来的 一半以上。199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640亿元 , 200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97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平均每 年增长15%以上,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外贸额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六位跃至第三位, 其中出口跃居第二位。外贸占全球比重从2002年的3%提高到现 在的近8%。另外

8、,中国对外投资已从2002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 2007年的预计200亿美元,增长7倍,排名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 第13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外资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工业产值中占到30%, 纳税总额中占到21%,进出口占到55%。 (五)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 (六)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 1997年国际旅游入境过夜人数达2 377万人次,居世界 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达121亿美元,位居美、西、法、意 、英、奥和德之后,居世界第8位。 2004年中国排名全球旅游外汇收入第5位,预计在2016 年,会上升为全球第一位。 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国际旅游( 外汇)收

9、入419.19亿美元 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002.74万人次。国际旅游( 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 数据更新参考: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09年8月) 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q 陆地最集中的 1/4半球,受陆 地影响最强烈 的地区 q 东方大国 q 与南半球相比 的巨大差异( 流体右偏、四 季变化相反)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一、地理位置 图1-4 世界地图 q98%的疆土位于北纬 2050之间,温带、亚 热带面积广阔,光热 条件好。 53o31N 3o51N

10、73o22E 135o03E 5 500 km 5 200 km q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q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q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 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及万物变化)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图1-5 中国行政区划 q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q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q南临热带印度洋 q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q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q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q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q 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 (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图1-6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二、疆界 (一)疆域与

11、邻国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当代中国的陆疆省区包括:黑龙 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 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 000 km,岛屿岸线长14 000 km 最东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 230 km 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境贸易有较大发展。有铁路和邻国朝鲜、俄

12、 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连接;有公路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缅 甸、老挝沟通。此外,同周边国家还有定期航空线联系。 图1-7 中国陆上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主要陆路通道示意图 陆地面积:960 104 km2,土地大国,多山的国家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 国土面积:960104 +300104 =1 260 104 (km2) (二)国土面积 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 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 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这是我 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的重

13、大变化 国家领海权由3海里扩至12海里 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将世界35.8%的世界海洋划归沿海各国 世界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第三节 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遥感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从宇宙空间来观测、研究地球的新时代。 利用遥感技术作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土、开发资源和监测环境的探测 研究手段,并用其来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 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十分显著。 在东部,由江河湖海建造的广大地域,水系、海岸的变迁和三角 洲的成长;在南方,湿热山区的喀斯特和丹霞地形的演化,滨海珊瑚 礁和红树林的发育;在西北干旱地区,冰川进退,沙漠扩张,黄土积 蚀和水

14、系、绿洲的演变;在青藏高原,巨大山系,冰川冻土的变化, 都在地表塑造了宏伟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并保留着清晰可见的自 然演变形迹。 卫星遥感图像可提供某些前所未有的直观、综合、宏观认识和概 念,运用地学规律又能加深对卫星图像提供的信息的分析能力。 一、中国遥感图像 从太空看中国陆地 信息来源 Landsat123;MSS 高度900 km 标准假彩色合成 584幅拼接 要 求 有 一 本 图 集 对 照 陈述彭主编,中国卫星影像图,科学出版社,1991 图1-8 中国卫星影像图 图1-9 在西北干旱地区,冰川进退,沙漠扩张,湖泊和水系、绿洲的演变 典型卫星影像 图1-10 在东部沿海地区,湖泊和水系及三角洲的演变 典型卫星影像 典型卫星影像 图1-11 淮河两岸的广大地域 图1-12 在青藏高原地区,巨大山系、冰川冻土的变化 典型卫星影像 二、地表结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卫星图像具 体细致地显示地 表形态特征。通 过分析,可以识 别地貌的形态特 征、结构组合和 成因类型,并从 时空两方面识别 其发展趋势和规 律。 图1-13 中国地势图 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 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 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