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01175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2016年2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十二五”时期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二)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思路(三)主要目标三、重要任务(一)学前教育:调结构优格局1. 调整结构2. 提高质量3加强监管(二)义务教育:抬底部提质量1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2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3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三)普高教育:创特色铸品牌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3. 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四)职业教育:强技能促就业1.加快构

2、建现代职教体系2.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3.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高等教育:新引培重合作(六)特殊教育:增投入强保障1建立完善特殊教育体系2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3建立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七)社区教育:全参与满覆盖1.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3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网络四、机制体制改革(一)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四)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五、重点工程(一)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三)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四)乡村教师专项提升工程(五)立德树人品质塑造工程(六)“蓉欧+教育”国际化工程(七)智慧教育提升工

3、程(八)民办教育提升工程(九)教育科研推进工程(十)精准扶贫工程六、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二)经费保障(三)依法治教1. 加强教育法治工作2. 依法加强教育督导3. 强化制度建设4. 维护安全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提高青白江区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十二五”时期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关心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高水平通过国家“两基”验收,2013

4、年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5年顺利通过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阶段性督导评估,被评为“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我区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我区十二五教育投入从2011年的4.27亿增加到2015年的8.6亿元,较十一五末(2010年3.93亿元)增加4.67亿元,上升了118.42个百分点(详见附件1)。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施逐步均衡。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标准化提升工程等项目, 2015年校地面积为98万平方米,较2010年增加了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较2010年增加了16万平方米。投入1.298亿元,全面完成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全区中小

5、学教育技术装备总值达1.72亿元,生均设备值近4300元(详见见附件2)。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和“强师兴教”教师培训计划,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增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区级名师(校长)工作室6个,校级骨干教师工作室8个。目前,全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6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209人,分别较“十一五”增加141人和462人,增幅分别为742%和26%。省、市特级教师16人,市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优秀教师52人,分别较“十一五”增加3人、6人和15人,增幅分别为23%、42%和29%。制定青白江区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学前教育

6、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拆并条件较差的幼儿园15所,新建幼儿园11所,改扩建幼儿园26所;全区等级园覆盖率达79.7%,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74.8%,基本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公平就学。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艺术节系列比赛,确立区级校园足球定点校11所,依托学校社团活动和乡村少年宫等平台,实现课外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十二五”期间,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18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89%。全面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前进职高与青白

7、江技师分院合并为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社区教育实现三级网络全覆盖,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50%以上。成功创建市级规范化社区教育学校6所、市级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10个、市级学习型示范社区1个、市级“学习型社区”9个。全区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区居民开放。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设立50万元/年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资助受助学生44490人,补助资金5994万元。(二)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十二五

8、”期间的工作成果为我区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教育还有很多薄弱环节,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升办学条件压力较大。二是师资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教师队伍与全市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专职专业教师仍然不足。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育均衡质量有待提高。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教育处在“均衡水平高, 发展水平低”的低位均衡阶

9、段,不能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四是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加快推进,学校和区域教育特色发展不明显,教育现代化、国际化需加快步伐等。五是中心城区学位紧张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单独”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心城区本已紧张的学位将更加紧张,亟需在中心城区修建学校。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10、发展理念,坚持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良教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核心素养,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升品质教育和教育质量,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全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智慧产业城”提供智力支持。(二)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坚持公办公益为主,探索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

11、衡优质发展。积极推进新一轮高中阶段课程改革,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适应智慧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蓉欧+”战略,积极引进高等教育,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积极探索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区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比“十二五”期间有大幅提高,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详见附件3)。实现更高水平

12、的普及教育。学前教育阶段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8%;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市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年限达14.5年。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保障市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保障。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发展更为充分的优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13、,幼儿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8%,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6%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75%以上。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以上。实现智慧教室满覆盖和优质教育资源校校共享,达到成都教育现代化装备标准,青白江智慧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构建更加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率大幅提高,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70%以上,促进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学有良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建立更具活力的机制体制。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