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01138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活动对现代地貌过程的影响摘 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是由自然界中內营力和外营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过去的时间中,大洋和大陆分离沉降,挤压隆起,用数万年岁月形成了今天的地球面貌。然而这一缓慢的进程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日益强烈,虽然还无法与火山、地震等相比,但是从诸多侧面影响了地貌发展的过程和强度,成为了塑造地貌不可忽视的动力。关键词:人类活动 地貌过程 影响因素 社会发展地貌过程是指地表形态分布位置,模式及其成因的动态变化。【1】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对这一过程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人类活动也逐渐成为地质学家研究中一种新的

2、营力作用,1980年产生了专门研究这一变化的学科人类地貌学。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过程和间接影响过程两方面。人类的直接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挖掘(侵蚀)和建造(堆积)等,间接活动如无意识的耕地的侵蚀、坡地失稳等,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有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目前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程度,是自然运动改变程度的10倍,而这一速度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2】1 人类多动对地貌的直接影响1.1挖掘过程人类挖掘过程包括挖掘、削切、采矿、爆破、弹坑等。人工挖掘活动直接形成了城市地貌、交通线,有些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如新石器时期英国东部的人们曾用鹿角和其他工具在白垩中挖

3、掘高质量、抗冻裂的燧石用来制造石器,留下许多深坑。现在这些人工坑积水成湖,大都具有平直的岸线和很陡的岸坡。【3】采矿是挖掘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活动,尤其是露天采矿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强烈。采矿造成了大面积的工矿荒漠化土地,亦造成部分地面塌陷。我国陕西和山西北部的露天煤矿开采,形成了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1.2建造过程建造过程包括城市建设、修筑道路、倾倒废弃物、平整土地等。采矿、筑路、建坝、建房、开挖、开荒是造成固体物质移动的主要动因:【4】 全世界河流每年从大陆向海洋输送泥沙90亿T,其中70%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全球农田表土的过度侵蚀量是227亿T,超过新土壤的生成量。废弃物堆积形成了最主要的人工堆积

4、地貌,人类废弃物的增加也影响到海岸带地貌。据估计,纽约市倾倒到大西洋的固体废弃物相当于缅因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之间左右河流悬移质的总和。填海造陆和围垦造田是重要的人类建造地貌过程。人口密集地区常位于浩瀚水域附近,全球4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四分之三位于海滨和湖滨,许多城市通过围垦寻求发展空间(例如香港和阿姆斯特丹)。湖泊周围地区因围垦使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失。例如1949年以来围垦使鄱阳湖的面积减少了1/3,一些小的湖泊业已消失,大大增加了耕地的面积,但降低了汛期蓄洪能力。1.3河道工程筑坝、修建、疏浚河道、建设排水等工程都影响河流的水文过程和侵蚀沉积过程,都会改变河流地貌,影响流域生态。古代水利建设

5、工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洪涝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提高灌溉覆盖程度,促进了区域农业的发展,如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西汉朔方郡的美利渠、秦代的秦惠渠。现代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水电工程,如我国的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装机26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水力学家认为三峡水电站建设有利有弊,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上的关键作用;生态学家认为,可能加剧库区人地矛盾,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导致上游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冲刷,诱发地震、地质灾害、水质污染、水生生物链断裂等问题。2 人类多动对地貌的间接影响2.1风化作用工业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会导致地表风化的性质和速度进一步加深。燃烧化石燃料释放

6、大量的氧化硫气体,上升至云层以酸雨的形式返回地面,与岩石反应加速了岩石的化学风化,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和硫酸镁等盐类会加速岩石的物理风化。2.2侵蚀作用人类对地貌的侵蚀作用主要是植被的破坏和进行耕作,人类的行为激发了活动区域内的天然侵蚀能力,是自然过程中的“激励响应”效应得以放大【5】,从而人为加速了侵蚀效应。据估计,美国地表径流每年携带4百万吨泥沙进入河流,3/4来自于农田,1/4来自于风蚀。2.3坡地过程人类活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土屑蠕动等地貌过程。许多自然地区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人类工程建设都存在边坡开挖、堆砌土石、改变斜坡形态等问题。容易导致坡脚物质被切割,造成坡地失稳而发生滑坡和崩

7、塌;切割的物质堆到下方的斜坡上以增加路面的宽度,降水渗入其中和路面载荷常常容易造成松散堆积物滑坡与崩塌。2.4河流过程城市化会引起河流洪水的强度和频率的增加,河流会侵蚀河岸而展宽,并引起河岸崩塌和建筑物基础遭受侵蚀。修建大坝引起的河流泥沙量的变化可以造成上游河道的加积和下游河道的下切。如1959年,宁波市为增加姚江下游平原2.8105m2的农田灌溉水量,在三江口上游3.1km的姚江干流上建造了姚江闸【6】。姚江闸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但是引起了涨潮流速、泥沙量、输沙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河床淤积,影响大吨位船只通航。2.5风沙过程 人类活动给区域植被造成了巨大压力,植被的破坏加

8、速了土壤风蚀过程,沙尘暴和沙漠化加速。人们通过植树,种草来固化土地从而缓解这一作用,除此之外,建立防沙栏也获得了成功。2.6海岸过程 居住在海岸带的人类随着城市化发展打破了海岸沉积和侵蚀的平衡,造成海岸侵蚀加深。中国海岸侵蚀主要出现于废弃三角洲前缘地带和现代三角洲局部地区。如江苏废黄河口附近,1855-1970年岸线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后退,20世纪70年代以来,岸线后退速率仍达20-40米/年。2.7地基沉陷 大中型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心,多选在接近水源的地方。这些地区沉积物厚度巨大,地下水储量丰富,开采利用方便。但随机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工业化规模扩大,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剧增。随着

9、时间推移,漏斗区不断加深扩大,导致地面沉降。3 人为活动诱发地震灾害地震是时下无法预测,高危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危害,而人类行为往往会诱发这一自然灾害。人工筑坝蓄水,会引发浅源地震。由于地壳局部荷载增加,引起深层地下水循环的改变导致地壳应力调整,从而引发浅源地震。统计分析指出,坝体越高,库容量越大,诱发地震的概率也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120多座水电站发生过这一现象,最大震级达6.4级。人工地下注水也可诱发地震。1942年美国洛杉矶陆军为处理化学废料,用加压泵进行深井灌水,深至3671米的风化壳,一个月后引起地震。截至1965年,该地发生3.5级地震2次,2

10、.5级地震14次,波及11km。4 人类作用影响因素3.1人口因素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密度的增加,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一方面人类依赖土地生存,一方面为了发展需要,人类不断破坏土地平衡。人类对地貌过程的干扰日益加剧。3.2社会经济因素人类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有目的的改造,发展了交通运输业,使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频繁;而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导致了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地貌环境严重恶化。3.3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为改造地貌作用愈加明显,这使人类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避免误入歧途,使其进一步向有益于社会进步方向发展。 人类活动最为一种新的地

11、貌营力,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地貌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作用越加明显,由此引发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的反馈,才能更好地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方案,为人类社会的建设发展铺平道路。参考文献:【1】 人类活动对地质地貌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反馈 李文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2】 现代地貌过程中的人类作用 杨晓平 宁波大学学报第11卷第2期【3】 地貌学原理 杨景春 李有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4】 灾害地质学 李铁锋 北京大学出版社【5】 人类活动对地球改造超过自然 布鲁斯威尔金森 地勘导报,200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