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01036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42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学导案(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 作者: 日期:244 1.1从普查到抽样;一、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通过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统;教科书提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阅读材料”是课堂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1-;国目前主要的一些普查工作进而,总结出普查的1.1从普查到抽样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阅读材

2、料、思考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普查 1、【问题提出】 P3 通过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对政府决策的重要作用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有关的支持教科书通过对人口普查的有关新闻报道,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的规模是何等的宏大与艰辛 教科书提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人口普查的作用,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人口全面情况,比如,人口总数、男女性别比、受教育状况、增长趋势等人口普查是对国家的政府决策实行情况的一个检验,比如,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普查本身存在的问题提

3、出的,以加深学生对于普查的理解学生可能有一个误解,普查就是100%的准确,其实不然,即使是最周全的调查方案,在实际执行时都会产生一个误差教科书通过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人口普查中出现漏登是正常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是尽可能让这个误差降低到最小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工作,即使出现漏登现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国家的宏观决策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是针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艰辛而提出的,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数据得来不易,要尊重人口普查人员的劳动,对人口普查工作要大力支持 2、【阅读材料】 P4 “阅读材料”是课堂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我- 1 - 国目前主要的一些普

4、查工作进而,总结出普查的主要不足之处,这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查主要有两个特点:(1)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系统;(2)主要调查在特定时段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普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当普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无疑是一项非常好的调查方式 (二)、抽样调查 【例1和其后的“思考交流”】 P45 紧接着,教科书通过例1和“思考交流”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普查有时候难以实现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被调查对象的量大;其二,普查对被调查对象本身具有一定的

5、破坏性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然后,教科书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抽样调查的两个主要优点 【例2和其后的“思考交流”】 P56 主要是讨论在抽样调查时,什么样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在抽样时,如果抽样不当,那么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导致对决策的误导在抽样调查时,一定要保证随机性原则,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要保证每个个体以一定的概率被抽取到;同时,还要注意到要尽可能地控制抽样调查中的误差 由于检验对象的量很大,或检验对检验对象具有破坏性时,通常情况下,所以采用普查的方法有时是行不通的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

6、据,并以此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做出推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抽样调查的优点: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有两点: (1)迅速、及时;(2)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例1为了考察某地10 000名高一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出了200名学生做调查这里统计的总体、个体、样本、总体容量、样本容量各指什么?为什么我们一般要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来研究总体? - 2 - 解:统计的总体是指该地10 000名学生的体重;个体是指这10 000名学生中每一名学生的体重;样本指这10 000名学生中抽出的200名学生的体重;总体容量为10 000;样

7、本容量为200若对每一个个体逐一进行“调查”,有时费时、费力,有时根本无法实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抽样调查 例2 为了制定某市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A测量少年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C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小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

8、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 解: 选C方案理由:方案C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可以被用来估计总体 例3 中央电视台希望在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一周内获得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下面三名同学为电视台设计的调查方案 甲同学:我把这张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调查表放在互联网上,只要上网登录该网址的人就可以看到这张表,他们填表的信息可以很快地反馈到我的电脑中这样,我就可以很快统计收视率了 乙同学:我给我们居民小区的每一份住户发一个是否在除夕那天晚上看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调查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统计出收视率 丙同学:我在电话号码本上随机地选出一定数量的电话号码,然后逐个给他们

9、打电话,问一下他们是否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不出家门就可以统计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请问:上述三名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收视率吗?为什么? 解: 综上所述,这三种调查方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收视率 - 3 - (三)、课堂小结: 1、普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当普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无疑是一项非常好的调查方式普查主要有两个特点:(1)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系统;(2)主要调查在特定时段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2、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据,并以此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做出推

10、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抽样调查的优点: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有两点: (1)迅速、及时;(2)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作业: P6练习题; P10【习题11】 五、教后反思: - 4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统计全部教案法门高中 姚连省第一课时 1。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统计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分析数据资料;(2)明确为什么要随机选取数字,随机选取数字的困难性,精心设计调查方案的重要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学习统计,参与统计活动的使用价值,提高学

11、生参与意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难点:随机选取数字把握的困难性及其原因; 2、关键:通过对具体是;事例的分析来说明对随机选取数字的困难性。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如下一些问题(1)学校国庆节期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文艺汇演,限于演出场所的原因,每个班只有3张票,如何进行分配呢?(2)某工厂要检验一批产品质量,决定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取10个进行检验,以判断产品的质量如何?(3)为了评选本年度先进学生代表,学校对候选人进行量化,让全体学生去评选你是如何看待和参与呢?你认为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吗?真正作到公平、公正

12、难度大吗?上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看似简单,但要真正作到“随机”,“任意”都困难很大,为什么呢,本节课将通过具体事例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二)统计活动及其对选取数据的分析例: 北京市某中学通过对343名学生做了下面一项统计活动,调查的过程如下(1)调查者事先做好问卷;(2)给每个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3)对所有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统计结果: 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人数 21 24 29 25 45 45 54 35 46

13、19根据上面的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计算出选择各个数的百分比(用四舍五入方法保留到百分数的整数位).(2)用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时,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最合适?说明理由.(3)请你分析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4)从上面的数据能否看出,选哪些数的人少些,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1)计算出选择各个数的百分比(要求学生用计数器算出后汇总)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人数/人 21 24 29 25 45 45 54 35 46 19百分比/% 6 7 8 7 13 13 16 10 14 6(2)数据汇总后呈现往往用统计图.统计图有三种形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4、扇形统计图,它们各有特点(让学生交流后汇总)本题所所关心的问题是选择各个数的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它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百分比的情况。(3)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往往以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等方面进行分析(请大家回顾一下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有关概念,并用计数器计算)平均数 .众数为7.方差为(4)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看出,选1,2,3,4,10的人比较少,选其它数字的人较多。而随机选取这些数的理想状态,应当是选择到每个数的人数基本相当,且方差很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个人偏好,人很难达到随机地选择数.(三)如何做到随机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随机性把握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在选择处理时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避免出现干扰,做到随机性就成为统计活动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1)对统计方案进行仔细地设计,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要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案与策略,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做好统计的前期工作,收集数据方法.(2)对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分析(汇总与呈现)做出统计判断.(四)、课堂小结1、统计活动中,要做到随机性,困难很大.主要原因是主观因素的干扰.2、要做到随机性必须仔细地设计调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