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0971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哺(p)育 忍俊不禁(jn) 羸弱 悄然 B. 绯红(fi) 告罄 烦躁 海市蜃楼(shn) C. 殷(yn) 红 怏(yng)怏不乐 黝黑 亘(gng)古 D. 滞笨(zh) 序幕 污秽 字帖(ti)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B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C. 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

2、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D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B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其设计者是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之手。C.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D凭借着“山之峻,江之险”的先天优势,使古老的襄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4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

3、”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ABCD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

4、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B C 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海棠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释】携觞:带着美酒。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貌美如仙,爱好歌舞。梁广: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6.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B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C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5、。D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7、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B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娇媚动人,含情脉脉。C这首诗托物抒情:全诗通过对海棠自然美姿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D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目。(12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

6、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吾与/禹

7、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偕( ) 易( ) 妻子(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11.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 (2)为官: (3)为师: (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_。(2)斯是陋室, _。(3)落红不是无情物,_。(4)当窗理云鬓,_。(5)_,柳暗花明又一村。(6)出淤泥而不染,_。(7)念天地之悠悠,_。(8

8、)荡胸生曾云,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 题。(16分)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总之,老舍先生是我毕

9、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 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 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

10、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

11、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还有一

12、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

13、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 斑,鼎尝一脔(lu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有改动)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3分)14. 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3分)15. 有人说:文章的题目是“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单是第段却写作者对老舍先作品的迷恋,跑题了,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16.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的字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 21 题 。(14分)幽幽七里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