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962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四第11章交变应力讲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或循环应力。 一、交变应力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 1 1 2 2 3 3 4 4 二、疲劳失效 (1)破坏时名义应力值远小于静荷载 作用下的强度极限值; (2)呈脆性断裂; (3)经一定数量的应力循环; 2、疲劳失效的特点: 1、疲劳失效: 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脆性 断裂失效称为疲劳失效或称为疲劳 破坏。 (4)破坏断口有明显的光滑区、粗糙 区,且光滑区有波纹。 3、疲劳破坏的解释: 高应力区薄弱处首先出现微裂纹; 高应力下微裂纹不断扩展相互贯通。 一、概述 1、循环特征: 3、平均应力: 2、应力幅: 11.2 交变应力的循

2、环特征、应力幅度和平均应力 二、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分类: 1、对称循环: 2.非对称循环: 对称循环为危害最大的交 变应力循环类型。 的应力循环称为对称 循环。 的应力循环称为非对 称循环。 非对称循环的两个特例: 脉冲循环: 静应力: 一、持久极限的概念 1、定义: 杆件在无限次应力循环作用下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 力称为杆件的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 2、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 应力循环类型、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等等。 3、持久极限的表示符号: 材料持久极限(光滑小试件持久极限):(r为循环特征) 非标准试件持久极限: 如光滑大试件: 结构构件持久极限: 4、持久极限的确定: 试件的持久极限由

3、试验确定。 构件的持久极限由材料持久极限修正确定。 11.3 持久极限 1、试验装置: 二、标准试件对称循环弯曲正应力持久极限的测定 2、试件: 3、试验方法: 循环基数: 应力-寿命曲线 钢制试件: 一、构件外形的影响: 称为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影响趋势: 外形变化越大构件持久极限降低越多。 2、修正因数: 11.4 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 为大于一的数值。 与理论应力集中因数K的差异: 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不但与构件外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二、构件尺寸的影响: 1、影响趋势: 构件的持久极限随尺寸的增 大而降低。 2、修正因数: 称为尺寸因数。 一般为小于一

4、的数值。 三、构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1、影响趋势: 构件表面机加工精度越高持久极限越大; 构件表层经处理(淬火、渗碳、氮化等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强 化后持久极限提高。 2、修正因数: 称为表面质量因数。 高强度钢材随表面质量的降低,的下降比较明显。 四、对称循环下构件持久极限确定: 一、构件的疲劳强度条件 1、应力形式强度条件: 疲劳许用应力: 强度条件: 2、安全系数形式强度条件: 工作安全系数:或: 或: 规定安全系数:n 强度条件:或: 即:或: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二、安全因数强度条件计算步骤: 2、确定修正因数; 3、强度条件计算; 4、结论。 1、确定工作应力 ;

5、 解: 2)确定修正因数; 1)确定工作应力; 由表119(a)查得: 由表111: 由表112: 11.9a 11.1 11.2 3)强度条件计算; 4)结论: 轴在截面m-m处满足强度条件。 一、 持久极限曲线的概念: 11.6 持久极限曲线 二、简化持久极限曲线 AC的方程为: 坐标系的特点: 循环特征相同的循环应力 的点都在同一射线上。 持久极限曲线。 可确定任意r的持久极限。 一、疲劳强度条件: 1、构件的持久极限简化折线: 2、构件的工作安全系数: 11.7 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解得: 可得: 强度条件为: 同样可得: 二、静强度条件 静强度屈服时的应力曲线: (为LJ

6、直线) 射线先与LJ相交时危险点的失效为屈服强度失效。 静强度条件: 三、强度计算方法步骤: r0时,应同时作能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计算。 r0时,只作疲劳强度计算。 2、确定修正因数; 3、强度条件计算: 4、结论。 1、确定工作应力 ; 1、危险点确定: 2、截面尺寸设计问题: 四、强度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3、截面有局部削弱情况: 既要考虑应力值最大的点,又要考虑应力变化幅度最大的点。 可先据静载算出一个尺寸,再据交变应力验算。 疲劳强度计算采用未削弱截面计算;静强度采用削弱截面计算。 解:1)计算工作应力: 2)确定修正因数: 根据 由表119(a)查得: 由表111: 由表112: 11

7、.9a 11.1 11.2 3)强度计算: (1)疲劳强度计算: (1)静强度计算: 4)结论:构件满足强度条件。 11.8 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 一、对称循环的强度条件: 1、由试验有: 2、变换为: 构件正常工作应有: 3、强度条件: 由公式(11.12)和(11.13)可知: 单一弯曲对称循环的工作安全系数。 单一扭转对称循环的工作安全系数。 整理上三式得: 或: 三、强度计算步骤: 2、确定修正因数; 3、强度条件计算; 4、结论。 二、非对称循环的强度条件: 单一弯曲非对称循环的工作安全系数(11.16)。 单一扭转非对称循环的工作安全系数(11.17)。 1、确定工作应力 ;

8、 (1)交变弯曲正应力及应力比: 解:1)计算工作应力 (2)交变扭转剪应力及应力比: 2)确定修正因数: 根据 由表118(b)查得: 由118(d)查得: 由表111: 由表112: 由358页确定: 11.8b 11.8d 11.2 11.1 4)计算弯扭组合下的工作安全系数及疲劳强度校核: 5)结论: 3)计算弯曲工作安全因数和扭转工作安全因数: 该轴满足疲劳强度条件。 一、减缓应力集中 二、降低表面粗糙度 三、增加表层强度 11.10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退刀槽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8-a) 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8-b)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8-c)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8-d)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8-e)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9-a)返回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9-b)返回 尺寸因数11.1返回 表面质量因数11.2返回 表面质量因数11.3返回 解: 1、应力计算: 2、确定修正因数; 根据 由表119(a)查得: 由表111: 由表112: 3、强度条件计算: (1)疲劳强度计算: (2)静强度计算: 4、结论: 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