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773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汇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现状锂电池的原材料方面问题,一直都是锂厂家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锂电池生产厂家和大家谈谈关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问题,有兴趣了解这方面问题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如果我们拿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来比的话,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变会显得较低,并且目前负极材料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其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长沙海容等,这些都是大型的个业,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深圳贝特瑞公司可能很多人对它都有所了解了,它是中国宝安(000009)控股55%的子公司,并且是国内锂电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其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价格为6万元/吨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80%,居全球

2、第二。客户包括松下、日立、三星、TCL、比亚迪等130多家厂商。2008年,贝特瑞收购了天津铁诚公司,使其碳负极材料成本下降30%.不过锂电池生产厂家们了解到贝特瑞宣传资料显示,具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500吨/年的产能。而据其销售部门透露,目前贝特瑞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际产能为800吨/年,产量只有40多吨/年,主要给大型电池厂商实验供货,如天津力神、江苏双登等。其产品价格比天津斯特兰贵,达到18万-20万元/吨。据了解,其毛利率在60%以上。据华普锂电池生产厂家了解到的加一个问题是中国宝安控股75%的天骄公司也从事正极材料的生产。该公司主营钴镍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目前产量为800吨/年左右,

3、销量650吨左右,2009年计划产能1400吨/年,增长来自于通讯电子类、笔记本等下产品中对传统高成本的钴酸锂的替代。杉杉股份公司可以说是贝特瑞的个巨大的竞争对手。我们都知道杉杉股份是在1999年开始涉足电池负极材料时采用CMS(中间相炭微球)技术,之后为降低成本转用人工石墨和天然石墨,此后,因为电池循环放电次数不高,又回到了CMS的技术上。目前,杉杉股份的CMS价格每吨在10万元以上,年产能为1200吨。锂电池生产厂家了解到目前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已达9.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40%.据了解,杉杉股份也做充电器正极材料,但产能均为锰锂和钴锂,并非业界最为看好的磷酸铁锂,只是在技术上

4、做了跟踪。杉杉股份高层人士表示,目前镍氢池的成本是6元/安时,而磷酸铁锂的成本是2.3美元/安时,差距太大,用磷酸铁锂并不经济。而且,目前磷酸铁锂产品应用时间不长,还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锂电池负极材料深度研究报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锂电池材料将充分受益。锂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前景广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十三五”期间将快速发展,届时将带动锂电池材料快速增长。核心观点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大,负极材料供应将出现大于需求的情形,加之,人工成本上涨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利

5、润将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我国负极材料产量7.28万吨,同比增长42.7%;国内负极材料产值为38.8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5.2%。2015年负极材料均价保持下滑,幅度在5%10%。未来23年石墨类负极材料仍会作为主流,我们预计产量将保持年20%左右的增长。天然石墨主要用在数码产品及笔记本电脑上,人造石墨多用于交通工具领域,其增长速度会高于负极材料的增长速度。而天然石墨的增长会低于负极材料的增长速度。负极材料的投资逻辑是建立在巨大的下游锂电池需求上,虽然价格趋势向下,但龙头企业因产能集中,出货量增加,会提升盈利水平,建议关注产能集中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中国宝安、杉杉股份。新能源汽

6、车高速发展,锂电池材料将充分受益。锂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前景最为广阔。相对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锂电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便携式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已提出了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十三五”期间将快速发展,届时将带动锂电池材料快速增长。锂电池构成材料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7、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统称为锂电池四大材料,上述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正极材料占40%左右,电解液占16%左右,隔膜占21%左右,负极材料仅占5%。因此,可以说正极材料的成本直接决定锂电池成本的高低。负极材料的分类与发展趋势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负极材料的技术相对最成熟。通常将锂电池负极材料分为两大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其中碳材料又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炭(如焦炭)和一些硬炭等;其他非碳负极材料有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基材料、合金材料等。锂电池负极材料处于锂电池产业中游的最核心的环节,按电池成本分布,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他占比锂离子

8、电池总成本的28%左右。好的负极材料应该满足如下要求:比能量高、相对锂电极的电极电势低;充放电反应可逆性好;与电解液和粘结剂的兼容性好;比表面积小(2.0g/cm3);嵌锂过程中尺寸和机械稳定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空气中稳定、无毒副作用。目前主要是中间相碳微球(MCMB)、天然石墨(NGR)和硬碳(HC)。负极材料在国内已几乎全部实现产业化。目前,国内负极材料产能也较大,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5年我国负极材料产量7.28万吨,同比增长42.7%;国内负极材料产值为38.8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5.2%。2015年负极材料均价保持下滑,

9、幅度在5%10%。虽价格整体下降,但负极材料产值增速接近产量增速,因为负极材料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受动力电池带动,2015年国内负极材料的需求增长最快的是人造石墨,而人造石墨的均价高于天然石墨。全球负极材料总出货量中天然石墨占比55%,人造石墨占比35%,中间相炭微球占比7.4%,钛酸锂、锌、硅合计占比约1%。综合而看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总出货量的90%。全球来看,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优势是石墨资源,日本优势是技术。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高决定了行业盈利的相对稳定,但是国内产能的集中建成,预计产品价格会小幅走低。硅合金和钛酸锂等负极

10、新材料有望大幅提高产品性能。随着锂电池交通工具以及储能领域的快速增长,由于石墨类负极的高性价比,未来23年石墨类负极材料仍会作为主流,我们预计产量将保持年20%左右的增长。天然石墨主要用在数码产品及笔记本电脑上,人造石墨多用于交通工具领域,其增长速度会高于负极材料的增长速度。而天然石墨的增长会低于负极材料的增长速度。从技术来讲,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逐渐趋于理论值,如石墨的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部分厂家产品可以达到365mAh/g,由于生产工艺和固有缺陷,这已经基本达到极限值锂电池材料下游需求分析全球锂电池产业呈现在东亚地区集聚的现象,中、日、韩三国几乎占据了全球锂电池市场所有的份额,但各

11、国的产业重点并不相同。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偏重于动力电池,其国内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份额已经超过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占据了优势地位。与日本相反的是,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与其本国三星、LG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厂商紧密联系,其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电池的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类锂电池仍占据其产量的较高份额。在中国市场,锂离子电池产业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我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由2011年的21%逐步增长至2014年的27%,仅次于韩日两国,为世界第三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锂电池材料下游需求主要在小型电池(消费电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根据

12、统计,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到了100.75Gwh,其中小型电池占比66.28%、动力电池占比28.26%、储能电池占比5.46%,动力电池领域的占比对比2014年增长接近一倍:1、小型电池方面:由于消费电子渗透率较高,消费电子领域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趋稳,基本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动力电池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速增长将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增长。2015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井喷态势,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00%。2016年,中汽协预测预测新能源车销量为70万辆,对比2015年将增长一倍,在这种增速下,由于消费电子需求趋稳,动力电池占比将继续提高

13、,我们预计2016年动力电池占比将超过50%。3、储能领域的发展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巨大到目前为止,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需求,人们已提出和开发了多种储能技术来满足应用。全球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等几类。锂离子电池储能则是目前储能产品开发中最可行的技术路线。由上面分析可以得知,未来对电池消费镇长拉动最大的将是动力电池方面和储能方面。根据预测,2016年动力及储能锂电池总需求约3420万KWh。动力电池需求中还包括了电动自行车、代步车等,其中锂电自行车近两年增长迅速,占整个动力电池的份额约10%。此外,储能及工业方

14、面,锂电池也正在快速发展,通信后备电源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来替代铅酸电池,整个市场正在快速起量,微电网储能也进入了比较大规模的实验阶段。综合来看,预计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在3420万KWh,同比增长30%。负极材料主要生产厂1、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简介:贝特瑞为中国宝安全资子公司,旗下拥有鸡西贝特瑞、鸡西长源矿业、山西贝特瑞、天津贝特瑞、惠州贝特瑞等子公司。主要客户涵盖三星、LG、日本松下、索尼、ATL、力神、比克、比亚迪、国轩等。负极材料产能30000吨/年。2015年上半年产量1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0.62%。优势:贝特瑞凭借产

15、业链的优势,以及高自动化水平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及价格具有较强竞争力,已经供应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松下等国际大客户的第一供应商,行业龙头地位依旧坚固。在产品升级动作较快,第一代BSCN、BISO、SiO-C已实现持续批量供货;第二代硅碳BLSN产品已经入量产阶段;第三代高容量、高效率CSC-3也已经完成小试,目前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另外,其母公司中国宝安将贝特瑞装入上市公司平台,给贝特瑞未来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但能否继续维持独立稳定的发展且行且看。2、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简介:上海杉杉是杉杉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拥有产品系列包括中间相、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

16、墨、合金及硬炭等五大系列。石墨负极材料现有产能15000吨/年,在建产能3.5万吨。主要客户有LG、SONY、ATL、力神、比克、比亚迪、光宇等。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量7197吨,同比增长30.9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亿元,同比上升11.52%。优势:产能扩张迅速。依托母公司宁波杉杉股份资本优势,上海杉杉产能扩张及压低价格去占有市场份额。目前在宁波启动了年产3.5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成品加工项目。研发的实力凸显。在人造石墨材料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目前,在硅-碳负极材料、软碳、钛酸锂等新型负极项目有一定的进展,其中硅负极材料进入中试阶段。2014年以来已经在硅、石墨烯材料领域累计发布了10项专利声明,技术研发优势也日益明显,已经进入日本和韩国的PCT阶段。3、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简介:湖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