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751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安全课件1.1(上)综述(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 电 安 全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 胡 兴 志 HUXINGZHISINA.COM 辅导答疑: 周一 下午3:00 新实验楼 805(电气工程教研室) 课程简介: n本课程主要从安全系统科学的角度讲述机 械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检修过程中 的技术知识。重要包括了:电气接地安全技 术、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电气防雷电技术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以及电气作业安全技 术等内容。 n本课程参考书目为: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安全技术 用电安全技术 案 例 1 环境狭小藏凶险 没有措施惹祸端 n 在机械作业中,各种机械设备都有一定 的安全作业空间,机械设备之间安置不能 太过紧密,否则,在一台机械工作时,其 危险

2、的工件等物会对临近的机械操作人员 造成伤害。 n 1998年5月19日,江苏省一个体机械加 工厂,车工郑某和钻工张某两人在一个仅9 平米的车间内作业,他们的两台机床的间 距仅06米,当郑某在加工一件长度为1 85米的六角钢棒时,因为该棒伸出车床长度 较大,在高速旋转下,该钢棒被甩弯,打 在了正在旁边作业的张某的头上,等郑某 发现立即停车后,张某的头部已被连击数 次,头骨碎裂,当场死亡。 案 例 2 旋转作业戴手套 违反规定手指掉 n 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在生产工 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 欢穿的服装。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 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

3、命安全和 健康的作用。 n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 了你自己的生命。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 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 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 n 2002年4月23日,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 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测量零 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 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 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 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 缠绕。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 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 、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 n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 紧”,

4、即: n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 n不要戴手套、围巾; n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 n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类机械设备 越来越多,高自动化、机械化的机械设备正逐步 成为各生产企业中的主力军,使机械设备具有本 质安全性并且使其在生产中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 态已成为企业进步与文明生产的标志之一。 n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 作同机械化生产并存,由于人或物引发的机械安 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因机械事故而导致的受伤 、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n所以,有必要继续强化机械安全管理,进一步普 及机械安全技术知识,预防或尽可能地减少机械 事故的发生。 n 第一节 机械安全

5、概述 n 什么叫机械: n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 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至少有一部分按一定 的规律做相对运动。 一、机械的组成规律 成套机械(机器) 机机 器器 的的 组组 成成 机器的组成 n1原动机 n 原动机是提供机械工作运动的动力源。 常用的原动机有电动机、内燃机、人力或 畜力(常用于轻小设备或工具,或作为特 殊场合的辅助动力)等。 2执行机构 n执行机构是通过刀具或其他器具与物料的相对运 动或直接作用来改变物料的形状、尺寸、状态或 位置的机构。 n机械的应用目的主要是通过执行机构来实现,机 器种类不同,其执行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就不 同

6、。 n执行机构是一台机器区别于另一台机器的最有特 性的部分。 n执行机构及其周围区域是操作者进行作业的主要 区域,称为操作区。 3传动机构 n传动机构是用来将原动机和工作机构联系起来, 传递运动和力(力矩),或改变运动形式的机构 。 n一般情况是将原动机的高转速、小扭矩,转换成 执行机构需要的较低速度和较大的力(力矩)。 n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 曲柄连杆机构等。 n传动机构包括除执行机构之外的绝大部分可运动 零部件。机器不同,传动机构可以相同或类似, 传动机构是各种不同机器具有共性的部分。 4控制操纵系统 n控制操纵系统是用来操纵机械的启动、制动、换 向、调速等运动,控制

7、机械的压力、温度。速度 等工作状态的机构系统。 n 它包括各种操纵器和显示器。人通过操纵器来控 制机器;显示器可以把机器的运行情况适时反馈 给人,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和调整机器的状态 ,以保证作业任务的顺利进行并防止事故发生。 n控制操纵系统是人机接口处,安全人机学的要求 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 5支承装置 n支承装置是用来连接、支承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 ,承受工作外载荷和整个机器重量的装置。 n它是机器的基础部分,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 n 固定式与地基相连(如机床的基座、床身、导轨 、立柱等);移动式可带动整个机械相对地面运 动(如可移动机械的金属结构、机架等)。支承 装置的变形、振动和稳定性

8、不仅影响加工质量, 还直接关系到作业的安全。 补充: 现代机械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功能要求 n一、主要特征 n 现代机械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 结合的一个全新的系统。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机械 产品,又不同于普通的电子产品。它是两者的结 合,互相渗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机械产品的面 貌,赋予了机械产品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电 子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n 1、功能增加柔性提高 2、结构简化改善性能 3、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二、现代机械的功能要求 1)运动要求 n 2)动力要求 n 3)体积和重量要求 n 4)操作性要求 n 5)可靠性和寿命要求 n 6)安全性要求 n 7)经济性要求

9、 n 8)环境保护要求 n 9)产品造型要求 n 10)其他要求不同 n 机器在按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 的过程中,以及在运输、安装、调整、维 修、拆卸和处理时,可能对人员造成损伤 或对健康造成危害。这种伤害在机器使用 的任何阶段和各种状态下都有可能发生。 n 机械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装备。机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 便的同时,在其制造及运行、使用过程中 ,也会带来撞击、挤压、切割等机械伤害 和触电、噪声、高温等非机械危害。 二、安全系统理论简介 n 所谓安全技术,就是指企业在组织进行 生产过程中,为防止伤亡事故,保障劳动 者人身安全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n n 在这样的生产

10、系统中,安全作为生产系 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条件,围绕防止和解决 系统发生的伤害事故问题,为系统的主要 生产目的服务,但仍处于生产的辅助地位 ,与具体应用、服务的生产系统紧密联系 ,更多地表现出安全实用技术的特点。 n 系统安全的认识是根据经济生产部门的 专业分工,把安全问题分门别类地按物质 生产的不同应用领域和生产的不同手段, 分成为不同的系统安全,缺乏一个独立的 、整体的安全理论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仅仅局限于附着在某种生产专业技术理 论的应用层次上。 n 其根本缺陷是没有从思维方式和认识的 源头上解决对安全的认识 n 安全系统是由人、物和物人关系三个基本要 素组成的系统集合体。系统中诸要素

11、按内在落逻 辑规律,与存在于该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互相关联 ,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使系统的组成要素的某些性质表现出随机特性 。 n当安全系统某一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也相 应地改变,要素关系不断变化输出,并反馈回控 制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系统及时调整,以适应变 化的环境这样一种动态过程。 三、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阶段 n安全问题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是 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机械 作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工具,在人 类的发展史上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 n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人类对机械安 全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 1安全的自发认识阶段 n 在自然

12、经济(农业经济)时期,人类的生 产活动主要是劳动个体使用手用工具的初 级劳动,人们在考虑提高生产力的同时, 无形中解决了安全问题。 n在这个阶段,人类不是专门解决工具的安 全问题,而是由于生产技术需要,不自觉 地附带解决了安全问题,因而有很大的盲 目性。 2安全的局部认识阶段 n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动力(例如蒸汽机)的发 明和广泛使用,大量的机器代替手用工具。但劳 动者在使用机器过程中受到的危害大大增加,为 了生产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 n这时主要针对某种机器设备的局部、个别安全问 题,采取专门技术方法去解决。 n例如,给锅炉装设安全阀,为机器加一个行程限 位开关等。 3系统安全的认识阶段 n

13、 进入工业化时代,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生产 技术向复杂化、规模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分工 的专业化形成了分属不同部门的生产方式和相对 稳定的生产结构系统,对安全问题的局部认识已 经很难适应要求,需要从机械整体系统的各个方 面去考虑安全问题,形成了在某一生产领域应用 的、从属于生产系统并为其服务的系统安全。 n 例如,化工机械安全、建筑机械安全等,其 特点是以解决机械事故为目的的 安全技术。 4安全系统的认识阶段 n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 用使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出现了在安全问题上纵横交错的复杂局面。 n 机械已经融

14、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需 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不仅仅限于一台机械设备或一 个生产领域,而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在 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全面进行安全工程设计,提 出安全要求,进行安全决策。 n 这就要求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就事论事,而 是要从更高的认识角度,用安全系统的观念和知 识结构武装头脑,去解决机械系统的安全问题。 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对象还是机械,这里强调 的是解决问题的人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方法的转变 。 n 机械安全设计的思想是在设计时尽量采 用当代最先进的机械安全技术,事先对机械 系统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危险进行 识别、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其评价结果 来进行具体结构的设计。

15、n 这种设计是力图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能安 全地度过整个生命周期。机械安全技术与 传统的机械设计及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相比,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n (1)系统性 n 它自始至终运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将 机械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n (2)综合性 n 机械安全设计综合运用了心理学、控 制论、可靠性工程、环境科学、工业工程 、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n (3)科学性 n 机械安全设计包括了机械安全分析、 安全评价与安全设计。机械安全技术既全 面又综合地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定性 、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机 械在安全方面的风险。 n欧洲共同体理事会于1985年与欧洲标准化委 员

16、会(CEN)达成协议,由CEN负责机械安全标 准的制定工作。 n为了完成这一任务,CEN专门建立了23个有 关机械安全的标准化委员会,另外还有将近 40个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与机械安全工作有关 。 n 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一共制定了600多 项机械安全方面的标准。此外,欧洲共同体理事会 还专门制定了有关机械安全方面的法规,有力地推 动了机械安全学科的发展。 n 在欧共体带动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签订了“ 技术信息交换协议”,即里斯本协议、“技术合作协 议”,即维也纳协议,并于1991年1月成立了“机械安 全技术委员会”(即ISO/TC199)。 n 将机械安全作为一门技术甚至一门学科 来对待来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这主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机械安全 技术源于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n 美国于1967年4月成立了机械故障预防 小组(MFP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