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00715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议上的发言4 推广全膜旱作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平凉市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技术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平凉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基本立地条件为“一川一塬八分山”,人均耕地2.9亩,在559万亩总耕地中,旱地占到了94%。虽年均降水510毫米,但70%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季节错位,时空分布不均,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坚持把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进行了不懈探索。全市整体上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之前修梯田、兴水利、耙耱镇压等传统抗旱;80、90年代普及推广地膜覆盖、

2、抗旱品种、配方施肥等科技抗旱;进入新世纪后,结合调整结构,集成推广、综合运用各项现代抗旱新技术三个阶段。特别是从xx年开始,通过重点引进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使“修梯田、集雨水、兴科技、调结构、强产业、促增收”的旱作农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xx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7.0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53公斤,人均纯收入195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8%、30.4%、26.9%和43.5%。全市粮食自给有余,年调出商品玉米10万吨。 我们推广全膜覆盖旱作技术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对比试验,着力探索增产增收的有效路子 围绕确保粮食安全,xx年,我们通过多方调

3、研,借鉴外地经验,在静宁县引进试验种植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19.5亩,当年亩产达到560.4公斤,比半膜玉米增产19.2%,比露地玉米增产51.7%。xx年,试验示范扩大到崆峒、泾川、庄浪、静宁四县(区),示范面积637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比半膜、露地玉米亩均分别增产20.2%和68.7%。与半膜种植相比,亩均成本增加29元,而亩均收益增加118.3元,亩均净增收89.3元。这一试验对比,使我们看到了旱作农业增产的潜力和希望,从而坚定了推广这一技术的决心和信心。今年,面对严重春旱,在农牧厅等省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作为抗旱增收的关键措施,强力推动,全市

4、6县(区)25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马铃薯8.8万亩。在我市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绝大部分春播作物无法下种、冬小麦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全膜覆盖玉米预计平均亩产618公斤,比半膜和露地玉米分别增产22.1%和74.1%;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可达23002500公斤,比露地增产500公斤以上。实践证明,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促使旱作农业增产增效的成功路子。 二、抓宣传培训,着力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在具体推广过程中,为了尽快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始终把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做为首要前提来抓,组织有关部门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全膜双垄集

5、雨沟播技术的优势、增产效益和示范典型。并采取现场观摩、专题报道典型的形式,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引导农户。同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科技人员入户具体指导等举措,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全市共举办培训班37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使这项技术很快被推广区群众所掌握,从而实现了从xx年的不足20亩到xx年的6000多亩,到今年8.8万亩的快速扩张。 三、抓示范推广,着力加大全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力度 为了把这项先进适用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尽快推开,我们按照抓点带面的要求,坚持以综合配套为前提,规模性示范,从去年开始在不同立地条件的乡镇建立200亩以上示范点7个,面积2300亩。今年,结合旱作农业项

6、目的实施,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技物结合、科技入户的方式,建立千亩以上示范点8个,500亩以上11个。按照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基本要求,在这些规模示范点上,又配套推广了优良品种、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重点技术,尤其在玉米新品种种植上,重点推广了富农1号、金穗1号、沈单16等粮饲兼用品种,实现了良种良法结合,从而使典型示范由单一技术型向综合配套型、由单家独户型向区域规模型发展,形成了静宁县雷大乡、庄浪县南坪乡等一批很有说服力的典型,做到了省上的项目扶持与典型带动的有机统一。 四、抓机制创新,着力夯实旱作农业的各项措施 围绕加快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我们在总结多年经验

7、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任务落实到地块,干部指导到田间,技术服务到地头,物资准备到农户”的总体工作要求,立足机制创新,推动任务落实,探索建立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政策扶持机制。市县(区)在强化工作领导的同时,普遍制订了具体的方案和扶持政策。借鉴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的有效做法,保证了省上项目物资的足额及时到位,并自筹资金给予地膜、化肥等实物补助,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春播开始后,我们在抓好省上130吨地膜、186台起垄机、17台起垄覆膜机投放到户的同时,及时安排专项资金120万元,补助投放地膜74吨,农机具200多台(件),有效地带动了农户直接投入1300多万元,使8万多亩种植任务一次性落实到

8、具体地块。二是技术服务机制。为了确保技术措施的到位,市上先后抽组高、中级农业技术人员196名,组成七个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入户、到地头具体帮扶、一体化服务、责任考核的形式,强化了技术指导的全面有效到位。县乡普遍推行了行政干部包区域、包面积,技术干部包技术、包服务的“双包”责任制,真正建立起了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到农户的服务机制,做到了领导、投入、服务、责任“四到位”。三是督查考核机制。推广全膜覆盖技术,关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为此,我们把能否有效落实这一任务作为关注民生、促进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对县(区)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市政府与七县(区)政府、市农牧局与七县(区)农

9、牧部门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化督查考核。春播结束后,由分管领导带队,对面积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在夏粮收获期,对落实全膜覆盖技术一并进行观摩;在秋后收获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双包”要求对应进行考核,从而使示范推广收到了面积夯得实、收益好、群众普遍欢迎的良好效果。 五、抓拓展延伸,着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加快结构调整腾出了土地利用空间。近三年特别是xx年以来,我们在全力抓好全膜覆盖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有效地将这一高产高效技术拓展推广到小麦、杂粮和果树、瓜菜等经济作物,全市夏秋作物种植比例由2000年47:53调整到44:56,粮经草比

10、由60:32:8调整到50:41:9,从而使草畜、果菜两大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得到了有效夯实,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特色品牌优势进一步凸现。全市牛饲养量达到89.8万头,出栏量36.1万头,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39万亩,果产量达到51万吨,恒兴果汁、旭康肉食、西开牧业、恒达包装材料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人均果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在大农业内部,实现了粮、果、畜、加、贸良性互动,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在全力推广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尽管我市也刚刚起步,但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立地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必须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抓粮食生产的实质就是抓农村和谐

11、稳定,粮食稳,人心稳,大局稳;必须把粮食安全生产的潜力和优势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立足实际,坚定不移地走旱作农业高产高效的路子;必须在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稳粮增收中不断夯实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这次会议在我市召开,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和指导,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州的经验,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干部群众,以推广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合理布局,集成配套,强化措施,快速推进,努力开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局面。在具体措施上,全力做到早规划、早衔接、早部署、

12、早动员,在四个方面求突破、上水平。 一是在扩大规模上求突破。结合秋播,及早规划,强化责任,逐村逐户落实地块、夯实面积,整区域、整片带推进,确保明年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二是在培训服务上求突破。利用农闲季节,结合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继续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个种植户至少有一人全面掌握全膜覆盖技术。继续深化“双包”责任制,促使农技人员和包村干部及早进村蹲点,突出顶凌覆膜农时的准确把握、土壤肥料的合理搭配、优良品种的选用、起垄播种的标准等关键措施,全力做好田间地头的具体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水平,为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在增加投入

13、上求突破。及时认真地落实好省上旱作农业项目资金、物资到村到户,整合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梯田开发、小流域治理开发等项目,增加综合投入。市、县(区)财政专项列支200万元,其中市级100万元,采取实物补贴、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引导农民投物投劳,全面加快示范推广步伐。 四是在持续提升效益上求突破。既唯计划又不唯计划,能快则快,全方位创造条件,切实加快这一高效技术推广步伐,在全面提高粮食产出效益的同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探索以粮促畜、稳粮扩果、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各类有效路子,加快建设绿色畜牧和优质果品基地,形成增产、增效、增收三位一体,粮食生产与产业开发互为关联、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