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00662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内容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零散的改革措施不仅无法有效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存量问题,更无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增量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成功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最终提高民众的福祉,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注资、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只是通过银行改革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式。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问题改革一、导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两件事情谷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是邪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俺自1978年改革开放妒以来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真瞩目。忧的是中国取得浙成就的同时伴随着中国蘸金融业的改革滞后,并好且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已险,制约了中国经济长

2、效期增长,其核心表现是虞中国银行体系积聚的大勒量风险。改革开放氓以来,中国银行业取得暂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逐超步建立起了以四大国有绪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擒体系。截止XX年12质月31日,中国共有三酸家政策性银行、四家国耶有商业银行、十一家股滩份制商业银行、112摈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若干蜘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肄银行存贷款保持快速增窍长,银行提供的金融工稿具与金融产品日益丰富赐,银行体系保持了总体甄稳定,没有出现过严重于的银行危机等问题。不骑过,中国国有银行体系周积累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绘形成的大量风险,其自锋身成为不利于中国经济予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引虹爆器。银行部门的不法例行为、银行体系的巨额抗不良资产

3、、提高资本充惕足率、改善公司治理、惑有效处置不良贷款,以诸及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贷眶款等重大问题给国有商磺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挑战亮。银行改革进程缓慢和肝以往改革措施不配套制认约了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知乃至整个银行体系问题帕的解决及其成效,制约理了中国向潜在最优经济帘增长的转化。“如果不敏深入改革,以解决问题掠的根源,那么银行系统痈势必会在将来造成新的捐混乱局面。”尽管债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迅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闲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珠定中对商业银行改革哪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辞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实届现宏大的改革目标仍旧列是一个问题。因此分析互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迂题在中国加入WTO的涨

4、后过渡期结束后开放金乌融业参预全球竞争具有峰重要意义。二、银行业棍改革:文献回顾1银胡行功能Arrow盅-Debreu-Ma逮ckenzie(AD溶M)模型认为,在完全讶竞争市场中金融中介没嚣有存在的必要。金融中仇介的存在只是因为现实簧中的交易成本巨大,信匠息不对称也较为严重。古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攀在配置资源方面存在道谣德危害(moralh靛azard)与逆向选瞄择(adverses啊elect),所以金焉融中介可能会优于金融粘市场,因为中介可以减听少交易成本,可以复制姜市场的某些功能,可以墅签订长期激励合约。云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趣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都肄认为,除了人口增长对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

5、用外盈,技术进步与资本集聚蚤是经济增长另外两个重翌要推动力。金融体系之脂所以在经济增长中起重乖要作用是因为它们能为盟资本集聚和分散新技术爽提供资金。金融体系的食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很大院程度上在于交易体系中隶存在着摩擦。在签署议森定和执行合约消耗资源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获鸯取成本高昂的世界里,阐合理发挥功能的金融体噶系能够减少信息成本与痒交易成本。在这个过程繁中,储蓄者与投资者有序效结合并最终影响经济绑增长。金融体系所起的枪几个功能有助于减少这咽些交易成本(Paga辛no,1993;Le理vine,1997)送,它对资本集聚与技术伴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悯根据许多学者的看法闲,银行与其他公司相区瘫别的

6、原因是它们共同:讶1)提供了可兹利用的讥支付体系;2)生产信猾息与监督借款人。它们宠所共同履行的这两个核痹心功能有助于解释银行拷特殊的原因,而且还有私助于解释它们易受特殊锌管制的原因。银行芝其迅捷的流动性对于支牲付体系发挥良好的功能晤来说至关重要持有卞价值固定的短期存款债泳务来换取价值不确定的两贷款它是非透明借屡款人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械源,非透明借款人在金攒融市场上是受到限制的通。然而银行易受道德危震害问题的影响,银行价催值固定的存款可从某种讥公共援助上获益明搐示的(存款保险)或暗奖示的(最后贷款人的介馏入)援助这种支援样可以防止支付体系的崩列溃。然而银行挤兑会在帖无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使下发生,

7、它减少了社会恿福利(Diamond业andDybvig,饶1983)。因此必须咏确保存款人不会遭受损盈失,其目的在于阻止未民加担保的挤兑和由挤兑践所引起的支付体系的崩违溃。不幸的是,这也意听味着存款人没有任何监翁督银行冒险的激励,这疟样又可能使银行家比没珍有存款保险时更有激励锑去冒险。由于一部分银闲行特许权价值依赖于存乾款保险的存在,所以银膘行面临业务许可的管制毅与有效监管就极其重要充:不用对此有任何惊讶马,薄弱的监管与没有风雕险保险金的存款保险是匆美国储蓄贷款危机中增谈加赌博与破产上升的秘攫诀所在(Bartha约ndBradley,慷1989)。事实尿上,国有商业银行承担过了金融的基本功能。

8、然赋而,问题并非就此结束亏,因为国有商业银行还渐承担了某些特殊功能,惦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汕: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兼功能;维护经济和社会椒稳定的功能。这两个功侩能尽管从会计效率上看奔并非最优的选择,但是光如果从中国的特殊状况绳看我们无法否认其巨大惑的社会意义与绩效。“糊国有商业银行所履行的印企业性和公共性双重功母能,决定了对其绩效评瑶估不应只是单一的经济丁效益评价。”2银行乓问题的成本银行业炊是一个具有极大外部性御的行业,其外部性为正饿,也可能为负。银行的巡负外部性一直就是对银瘴行业进行管制的一个重零要理由。一般情况下人屏们认为,一家银行的倒黄闭,特别是大银行的倒懦闭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爹牌效应,

9、迫使其他银行砸走向破产,不管是有清糖偿力的银行还是没有清吓偿力的银行,由此可能拜引发银行系统的崩溃。驭引发银行倒闭的因谊素可能很多。Diam苗ond和Dybvig解(1983)指出,银柑行提供的流动服务可检能会引发挤兑。由于银婿行的资产清偿价值低于灶银行的流动性存款价值介,所以存款人可能在没绿有任何银行资产经营不哮利的信息发布时对银行轧进行挤兑,这是一种典邀型的集体行动囚徒困境尾,由此一家稳健的银行扶也可能倒闭。其他充因素可能也会引起银行屉倒闭。由于市场不完备骇,也或是因为银行的监室督技术不完善,银行可验能无法完全分散资产风钾险。这样的结果是如果婪储户察觉银行资产价值只过低,那么收回存款将删成

10、为其首要考虑的策略尧问题。由此也会引发银极行挤兑。银行挤兑著的成本巨大。因为它迫眯使银行将尚未到期的长苟期资产提前清算,这样赵就扰乱了银行的正常生委产过程,它的另外一个咳可能结果是银行提前对晚投资项目进行清算,这橙又会使整个社会的正常怨生产与交易过程中断。藩传染性挤兑在经济并不玛景气的时候可能会使整寓个金融体系崩溃,这对锌经济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抢影响。对银行挤兑的负符面影响促成了许多国家羹实施了银行管制政策并嘶提供了政府存款保险和杂贴现窗口政策。但是它拯们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零风险问题可能会产生更多多的银行问题。对描银行危机的代价与成本睁进行分析与衡量是一件入麻烦而棘手的事情F检rydl(1999

11、)棵;FrydlandQ泳uityn,(200瞳0)。霍克谢等(X肢X)区分了银行危机的编代价与成本。他们指出涸,银行危机的代价包括灰社会的总代价、财政代谁价和净代价。不过,社叼会总代价却是难以计量粤的,因为银行危机会使聚宏观经济不稳定,经济睬体系失去有利的增长机雾会。例如,银行危机出犬现时一般会使银行信贷鲜紧缩,利率可能会上升斌,利率上升同时还会伴扯随着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协剧烈波动,由此导致了镣总产出的永久性损失。逮财政代价包括危机救助摩与解决成本。Ce庇rra和Saxena樱(XX)提供了亚洲国员家永久性损失的经验证贮据。他们使用了制度转婴换模型将衰退区分为永像久性损失和暂时性损失激。他们的

12、研究结论表明落,亚洲国家发生的是H新amilton型衰退巢,产生了永久性损失,诲而非Fridman型嚏在危机以后是一个迅速榆增长阶段、导致赶上最志初发展趋势的衰退。跨砷国研究表明,银行危机已期间产生的损失非常大辅,平均占当年GDP的稳10%以上,银行的贷茬款量与利润率在此后也壁都下降了(Hogga提rth和Reidhi萧ll,XX)。3转载轨国家银行业改革与最冰优银行体制选择T辛hakor(1996钡)认为,金融系统设计昂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坤即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餐机构经允许的经营范围赊、决定银行业结构的监庇督和金融市场上对信息坪的披露。Allen和伸Gale(1994)絮解释了目前两种主要金

13、蚁融制度设计美国的市酿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德腻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系荫统的福利含义。相比脑之下,银行主导型金融胀系统比市场主导型金融素系统提供了更好的跨时蹭风险分担。因为银行提怎供的长期贷款协议是实蚜现理想代际财富转移和绿风险分担的必要条件。嚎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娱具有更好的跨域风险分趴担机会,其原因是在这磅样的制度中经济代理人戌能在金融市场上选择更讨多的金融工具来对冲他雁们的风险头寸。不过,怂两人的模型没有考虑到杖银行主导型体系具有的味银行挤兑和传染诱致的照恐慌状况。不过,到目异前为止,关于金融系统挥的最优设计等一般性问槛题仍然未难受得到解决园(Santos,19绽98)。转轨国家钝的银行改革问

14、题与最优天金融体系的设计问题同歇样有趣。不过转轨国家掉的金融系统改革既费时漳又费力,由于银行在发詹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公忙司外部融资中通常居于庞主导地位,所以这些国勋家的银行体系改革更为翅重要(Bush,牵)。尽管转轨国家勋已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寺银行改革,但是由于银刑行在改革过程中又产生匿了新的不良贷款以及政庸府渐进退出银行部门等隔因素的影响,银行部门柳在重组现在的公司以及腐为私人新设企业提供融绎资等两个方面的作用还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屉而且在对发达国家银行艳的研究中得出的一些研梨究结论在转轨国家也并闸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郑我们知道,很多计辈划经济国家进行转轨的烟根本目标是把经济从生戒产可能性

15、边界以下的无伟效产量点向转换曲线上被的点移动,以便实现经只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谋最终改善本国民众的福挟利水平。从经济增长的篱角度看,银行体系能够揩把储蓄与投资联结起来贞,并且把资金配置到效牟率更高的部门、区域或业项目上。所以改革银行悔体系的关键之处就是把徐金融中介的克服信息不弥对称提高金融资源有效荡配置的功能发挥到最大造。具体地说就是提高现豁有银行中介的效率并提鸳高其支持实体部门结构芯调整的能力。转轨音国家银行改革以及最优乖银行体系的选择主要有焙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烟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询不对称,所以它会导致荔不利的选择结果并均衡椽信贷配额(Stigl窄itzandWeis谊s,1981)。信

16、贷硕配给的出现可能源于借谋款人没有足够的净资产质为其贷款提供担保,也帐可能是由于银行并未在诲竞争的环境中经营。在守转轨国家,中小企业就研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营疫,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床挥技术创新、增加出口例、提高就业水平等方面娄的宏观作用。由于中小绦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或胁担保品和经营记录,银傻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弊能很少,外部资金(还演包括股票融资或债务融哨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行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殖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内源袜融资缓慢发展,这种状德况的不利影响就是经济边增长只能是次优的。循此外,由于转轨国家象起始时国有银行与国有辉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良好葡的关系,所以信贷配给锑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银盈行资金过多地流向国有论部门,尽管这种长期关万系会使国有企业得到足啥够的资金,但是由于预莱算软约束的存在会使流曳向国有部门的资金低效荔运用,它使银行部门自很身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缝资产,银行部门不良资险产过多会诱发信贷紧缩换而降低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