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653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算机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算机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计算机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计算机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课程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 程 _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题 目 _XXX学生姓名_1307010606学生学号_院(部)_专业_班201678_年 _月 _日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 1.1 课题应用背景1 1.2 系统组成 5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6第二章 系统设计7 2.1 系统结构7 2.2 各部分功能8 2.3 硬件设计8 2.4 算法设计9 2.4.1 P运算规律9 2.4.2 PI运算规律10 2.4.3 PD运算规律 10 2.5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11 2.6控制器参数整定 11第3章 结论 15第一章 概述1.1 课题应用背景换热

2、器作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轻工、机械、冶金、交通、制药等工程领域中。据统计,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投资约占装置建设总投资的 30%40%;在合成氨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设备总台数40%。由此可见,换热器对整个企业的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工生产中所指的换热器,常指间壁式换热器,它利用金属壁将冷、热两种流体间隔开,热流体将热传到避面的一侧(对流传热),通过间壁内的热传导,再由间壁的另一侧将热传递给冷流体,从而使热物流被冷却,冷物流被加热,满足化工生产中对冷物流或热物流温度的控制要求。目前,换热器控制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PID控制,以加热(冷却

3、)介质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冷却)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于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能源等各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统计,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在炼油厂中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 左右,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 。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 无论是换热器传热管件, 还是壳程的折流结构都比传统的管壳式

4、换热器有了较大的改变, 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2016年换热器行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20年实现由换热器生产大国迈入世界换热器强国的行列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出贡献。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重大装备配套换热器实现国产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水平,有一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有3-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

5、前列,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换热器销售额前10名;行业生产集中度达到80以上。这些都为换热器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是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等近3

6、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据2013-2017年中国换热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

7、业换热器,这些市场约有130亿元的规模。 国内换热器行业在节能增效、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对换热器稳定的需求增长,我国换热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换热器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全国换热设备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换热设备产业正处在黄金增长期。1.2 系统组成由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1可以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

8、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 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用蒸汽液化给工艺介质加热为代表介绍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针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主要干扰进行分析,并对扰动实施反馈控制以达到控制目的。具体要求为:变送器选择、执行器选择、控制器控制方案选择;仪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仪表间的配接说明。第二章 系统设计

9、2.1 系统结构 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在工程上常把在运行中使输出量和期望值保持一致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自动调节系统,而把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种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伺服系统或随动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1所示。 图中,为温度变送器,为温度控制器。 图2-1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根据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0、划的系统框图,如图2-2所示。其中被控对象Gp(s)、控制阀Gv(s)、测量变送元件Gm(s)组合在一起成为广义被控对象;Gd(s)为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Gc(s)是控制器传递函数;R为设定的温度值,Y为换热器的实际温度值。 2.2 各部分功能 主回路:热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流量控制回路副回路:冷流体流量离心泵转速控制回路主变量:换热器出口温度副变量:冷流体流量主检测变送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副检测变送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执行器:变频器2.3 硬件设计2.4算法设计 目前,换热器控制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PID控制,以加热(冷却)介质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冷却)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

11、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于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调节器的作用是对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值比较所产生的偏差e(t)进行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或比例积分微分(PID)运算,并输出信号到执行器。选择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是为了使调节器的特性与控制过程的特性能很好配合,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对控制质量指标的要求。2.4.1 P运算规律 比例控制规律(P)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其适用范围很广。在一般情况下控制质量较高,但有余差。此外,当过程惯性时延较大时,由于纯比例作用在起始段动作不够灵敏,因而超调量较大,同时加长了过渡过程时间,于是纯比例作用的应用受到了限

12、制。对于过程控制通道容量较大,纯时延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要求又不太高的场合,可选用比例控制作用。比例控制规律(P)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2.4.2 PI运算规律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由于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所以当过程容量较小,负荷变化较大,工艺要求无余差时,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但是当过程控制通道的纯时延和容量时延都较大时,由于积分作用容易引起较大的超调,可能出现持续振荡,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不然会降低控制质量。通常对管道内的流量或压力控制,采用比例积分作用其效果甚好,所以应用较多。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 2.4.3 P

13、D运算规律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由于引入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于被控过程具有较大容量时延的场合,会大大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但是对于时延很小,扰动频繁的系统,由于微分作用会使系统产生振荡,严重时会使系统发生事故,所以应尽可能不用微分作用。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 小结:运用PID运算规律 比例积分微分(PID)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控制作用,一般均能适应不同的过程特性。当要求控制质量较高时,可选用这种控制作用的调节器。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 其中:为调节器的输出号 :放大倍数 :积分时间常数 :微分时间常数:设定值与测量值偏差信号2.5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调节器有正作用和反作用调节器两种。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同被控过程的特性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有关。被控过程的特性也分正、反两种。即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增加(或减小)时,其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