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649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培训教材金相讲解(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属材料学 学 时:80学时 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32学时 一、金属材料的历史地位 l二、金属材料的分类 l三、金属结构材料的应用情况 l四、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 l五、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l六、关于本课程 绪 论 主要内容: 一、金属材料的历史地位 1.材料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金属材料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2.目前,人类还处在金属器时期。 l比高分子材料更高的强度、模量、耐热性; l比陶瓷更高的韧性、可加工性、性能的可调节性 、导电性;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二、金属材料的分类 黑色 金属 有色 金属 金 属 材 料 铸铁 钢 工程构件用钢 机器零件用钢 工具

2、钢 特殊性能用钢(不锈钢及耐热钢) 轻金属(铝,镁,钛) 重金属(铜,锌,铅,镍)贵重金属(金,银,铜) 稀有金属(钨钼钒铌钴) 放射金属(镭铀钍) 三、金属结构材料的应用情况 1.总产量:钢铁材料占世界金属总产量的95, 用量最大,且价格低廉。 l2. 世界金属矿产储量:铁:5.1,非铁金属中 铝:8.8镁:2.1,钛:0.6。 3.非铁金属冶炼较困难,所需能源消耗大,生产成 本高,限制了生产总量的增长幅度。 l4.非铁金属所创造的价值高,且有钢铁所不具备的 特殊性能,比强度高,耐低温、耐腐蚀等,产量仍 在迅速增长。 z钢铁仍将是21世纪中国结构材料的支柱 生产能源消耗低 可大批量生产 丰富

3、的矿产资源 低廉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优异的使用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公元前4300年:自然的金、铜及锻打、热加工等工艺 公元前2800年:铁的熔炼 四、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 公元前3800年:人工冶炼的铜器; 公元前3000年:我国出现锡青铜甘肃东乡马家 窑文化的青铜刀(含610Sn)。 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兴盛,编钟与武器(商、周 、春秋战国) 东汉时:反复锻打钢最原始形变热处理工艺。 淬火技术:“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 现代的水淬、油淬。 我国冶铁技术在春秋末期有很大的突破,发明了 生铁经退火制造韧性铸铁和以生铁制钢的技术。 现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自19世纪中叶的转炉炼钢和 平炉炼

4、钢开始。 19世纪末的电弧炉炼钢和20世纪中叶的氧气顶吹 转炉炼钢及炉外精炼技术,使钢铁工业实现了现 代化。 l20世纪40年代,用镁作还原剂从四氯化钛制得纯钛 ,并使真空熔炼加工等技术逐步成熟后,钛及钛合 金的广泛应用得以实现。 非铁金属冶金方面: 19世纪80年代发电机的发明,使电解法提纯铜的 工业方法得以实现,开创了电冶金新领域; 用熔盐电解法将氧化铝加入熔融冰晶石,电解得 到廉价的铝,使铝成为仅次于铁的第二大金属; l同时,其他非铁金属也陆续实现工业化生产。 l20世纪中叶,新金属材料研究发展迅猛。如非晶态 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 金属纳米材料等。 19世纪末,出

5、现了新型的合金钢如高速工具钢、 高锰钢、镍钢和铬不锈钢,并在20世纪发展为门 类众多的合金钢体系。 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钛合金和难熔金属 及合金等也先后形成工业规模生产。 上图: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 右上:青铜鼎 右下:商代青铜纵目人面像 上图 沧州铁狮子 铸于953年,重40余吨。 右图 当阳铁塔 铸于1061年,八棱13层, 塔体分段铸造 擂鼓礅二号墓编钟复制件 1981年湖北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战国编钟一套,音律准确,音色 优美。其件数和规模仅次于曾侯乙编钟,总音域达5个8度以上,可 自己转调,奏出五声、六声、七声音阶构成的各种乐曲。须五人合 作演出,众声齐发,交响叠鸣。无愧为古代音乐

6、之绝响。 水陆两用汽车 轻型吊轨磁悬浮列车 MX-400空中汽车 美国莫勒潜心研究.被誉为“汽车演 变的里程碑”。飞机外形像一辆新颖别致的小汽车。空中飞 行依仗的是它有可转动的发动机及专门提供升力的风扇。试 用2年多来,它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多公里,比直升机快 2倍,可载4人,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航程1500公里。 材料的发展使汽车和飞机等性能发生了突变 机身材料的变迁:钢-铝合金-钛材料-各种复合材料 世界贸易大厦基本 上是用铝合金贴面的. 在 “9.11”事件中,该 双子大楼遭到袭击, 毁于一旦。但它作为 一个大量使用铝合金 贴面的的雄伟建筑将 永远载入史册。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现

7、状及趋势 1继续重视高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 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金属材料 超易切削钢和超高易切削钢 高温合金与难熔合金 有序金属间化合物 硬质合金与金属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 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材料 l3材料的设计及选用科学化 l按照指定的性能对材料进行结构、成分的科学设计 。 l2非晶(亚稳态)材料日益受到重视 超细纳米颗粒金属材料 快速冷凝金属非晶及微晶材料 本课程的目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1.目的: 讲授金属结构材料的物理冶金问题,使学生掌 握金属及合金中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生产 过程、环境对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的基本 规律;掌握分析、解决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 分设计、生产、热处理和使用中的问题

8、。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础理论,在论述常用类 型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各类 工程构件用钢、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用钢、不 锈钢、耐热及高温合金、铸铁及有色金属及 其合金等的合金化特征、热处理工艺特点及 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 3.本课程的内容 4. 学习要求 掌握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 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 掌握常用钢、铸铁、高温合金、有色金属等 材料的牌号、成份、组织、力学性能和用途。 能够根据工程构件、机器零件(或工具)的服 役条件,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 条件。 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 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5. 参考书目录

9、戴起勋编著。金属材料学,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王笑天主编。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王晓敏主编。工程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Chapter 1 钢铁中的合金相 1.1 碳钢概论 1.2 钢铁中的合金元素 1.3 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主 要 内 容 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碳钢的分类 碳钢的用途 铁基固溶体 Me与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 钢铁中的碳化物和氮化物 钢中的金属间化合物 Fe-Fe3C相图及Me的影响 重点及基本要求: 1.了解碳钢中的常存元素及其影响,重点掌 握碳钢的分类与应用; n2.第二节是本章重点。要求全面掌握Me对钢 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难

10、点是Me对钢中 基本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n3.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1.1 碳钢概论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Mn和Si(1) Mn和Si是炼钢过程中随脱氧剂或者由生铁残存 而进入钢中的。 (1) Mn15%,溶解度极小。 (2)间隙固溶体 1、间隙固溶体的形成条件: 间隙固溶体总是有限固溶体,并且间隙原 子仅占据溶剂金属的部分间隙位置,即总 有部分间隙没有被填满。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溶剂金属点阵 结构和间隙原子的原子尺寸。 (1)同一溶剂金属的不同点阵结构,溶解度 是不同的 如-Fe与-Fe。 (2)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 减小而增加,即按B、C、N、O、H的顺序而 增

11、加。 3、间隙原子总是优先占据有利的间隙位置, 畸变为最小。对-Fe,是八面体间隙;对- Fe,是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 钢中晶体缺陷:晶界、亚晶界、位错、相界等,缺 陷处能量高。Me与晶体缺陷有交互作用,会产生吸 附或偏聚现象。 1.2.2 合金元素与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 Me偏聚缺陷处浓度基体平均浓度。 晶界脆性当P,As,Sn,Bi,Sb在晶界发生偏 聚时; 晶界迁移与晶界扩散 晶间腐蚀 相变成核相变时晶体缺陷处优先成核。 晶界强化耐热钢中加入B,Zr等,提高晶界强度; 对组织与性能影响很大 淬透性硼钢中的B在A体晶界上吸附, 钢的淬透性; 缺陷处原子排列疏松,不规则,溶质原子处在晶界层

12、 产生的畸变能比处在晶内产生的畸变能要小得多; 偏聚机理 v结构学: 原子在缺陷处偏聚,使系统自由能,符合自然 界最小自由能原理。 v能量学: 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其驱动力是溶质原子在 缺陷和晶内处的畸变能之差。 v热力学: 影响因素: 缺陷处溶质浓度: E:缺陷与溶质的结合能,即溶质原子在晶内 和缺陷处引起的畸变能之差。 Cg:溶质原子在缺陷处的浓度; C0:溶质原子在钢中的平均浓度; p从溶质和基体原子尺寸差引起的畸变能估计E值。 E=020KJ/Mol 温度T:T,内吸附强烈; 偏聚是一个扩散过程,溶质原子只有在能够 扩散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产生偏聚。 H原子:0左右扩散就比较显著并形成柯

13、氏气团; C、N原子:在室温左右即可产生偏聚; Mo、Nb、V等高熔点溶质原子:在500以 上才能发生明显的偏聚现象。 时间t:偏聚需要原子扩散需要一定时间; 可控制时间因素来控制吸附。 缺陷本身:缺陷越混乱,E,吸附也越强烈; 其它元素:其它元素对偏聚元素的作用主要有 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两类。 间接作用:优先吸附问题,引起E值大的溶质 元素优先发生偏聚,如B与C。 直接作用:影响吸附元素的D。 MnDP,使P扩散,了钢的回火脆性; Mo则相反,是消除或减轻回火脆性的有效元素。 点阵类型: 对置换式溶质原子的内吸附无影响; 对间隙溶质原子有影响;间隙溶质原子在 bcc结构中将产生强烈的吸附;

14、如C、N原子在F中的吸附比在A中更显著。 只有与完整晶体内原子间距偏差在一定临界值 的晶体点阵,才能接纳大的或小的代位溶质原 子。 一、钢中常见的碳化物 K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对钢的性 能有极重要的影响。 非K形成元素:Ni、Si、Co、Al、Cu等,与碳不 能形成K,但可固溶于Fe中形成固溶体,或者形 成其它化合物,如氮化物等。非K形成元素均处 于周期表Fe的右侧。 K形成元素:Ti、Zr、Nb、V、Mo、W、Cr、Mn 、Fe等。它们都是过渡族元素;K形成元素均 位于Fe的左侧。 1.2.3 钢铁中的碳化物和氮化物 M6C: (W,Mo,Fe)6C,不是一种金属K。复杂 立方点阵

15、。常在含W、Mo的合金钢中出现。 钢中常见K的类型: M3C:渗碳体,正交点阵; M7C3:Cr7C3,复杂六方;可形成复合K, 如 (Cr,Fe,Mo,)7C3 M23C6:Cr23C6,复杂立方;多为复合K M2C:Mo2C、W2C。密排六方; MC:VC、TiC,简单面心立方点阵; 复杂点阵结构:M23C6 、M7C3 、M3C。 特点:硬度、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简单点阵结构:M2C、MC。又称间隙相。 特点:硬度高,熔点高,稳定性好。 M6C型不属于金属型的碳化物, 复杂结构, 性能特点接近简单点阵结构。 在钢中,铁的K与合金K相比,是最不稳定的。 渗碳体中Fe的原子可以被若干Me

16、的原子所取代 。如(Fe,Mn)3C、(Fe,Cr)3C等。 Fe-M-C形成的三元K M6C型 p 复杂立方,W、Mo的K: p Fe3Mo3C, Fe4Mo2C, p Fe3W3C, Fe4W2C。 M23C6型 p 复杂立方,W、Mo的K: p Fe21Mo2C6,Fe21W2C6。 二、碳化物形成的一般规律 各元素的rc/rMe的值如下: Me Fe Mn Cr V Mo W Ti Nb rc/rMe 0.61 0.60 0.61 0.57 0.56 0.55 0.53 0.53 1、碳化物类型的形成 碳化物类型与Me的原子半径有关。 rc/rMe 0.59 复杂点阵结构,如Cr、Mn、Fe , 形成Cr7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