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567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5单元第1板块教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板块 赏析示例 第五 第五单单元 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贯 课时训练一 1 2 3 基 础 梳 理 能 力 提 升 语 言 运 用 基 础 梳 理 答案:yn/yn sh/y l/lo/k ju/ju/u sh/sh/shu 答案:棘/剌/喇 殆/怠/骀 嬴/赢/瀛 芥/介/ 疥 答案:(1)交互、相继。(2)因为。(3)对去 世的尊长的敬称。(4)满足。(5)确定,断 定。(6)灭亡。(7)两次。(8)如果。 4. 文学常识填空。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_ ,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和过秦 论的“论”都属一种_文体。 六国论的中心句是 “_”。两个分 论点是:

2、一_; 二_。作者从六国破灭而 总结 出的历史教训是: _。 答案:老泉 议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 能独完 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哉 5. 名句名篇默写。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 (2)然则诸 侯之地有限,_。奉之 弥繁,_。 (3)以地事秦,_,_,火 不灭。 (4)以赂秦之地,_,以事秦之心, _,并力西向,_。 (5)苟以天下之大,_,是又在六国下矣 。 答案:(1)弊在赂秦 (2)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3)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4) 封天下之谋臣 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 (5)下而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能 力 提 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 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 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 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

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解析:A项“取道”;C项“道义”;D 项“天道,自然的规律”;E项“说”; F项“疏通”;B项与例句均当“途径” 讲。 答案:B 7. 试分析第2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论证 了 “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1)_ _ (2)_ _ (3)_ _ (4)_ _ 答案:(1)将秦国得到的诸侯贿赂 的土地 与征战得到的土地数量进行比较,说明 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 秦”。 (2)概述三国的祖先得来土地的艰难 和子 孙拱手让人土地的轻易,说明三国灭亡 的原因在于赂秦。 (3)从“诸

5、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角度说明“不战而强弱胜负 已判”的 道理。 (4)引用古人的话说 明“以地事秦,犹抱 薪救火”的道理,论证 了“弊在赂秦” 的道理。 8.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 方法是_ 和_。 答案:引证法 对比论证 法 解析:“咎”意为“责怪”;“摈” 意为“排斥”“抵御”;“罪秦”意为 “怪罪秦国”;“视”意为“比较,比 照”。 答案:C 解析:“咎”意为“责怪”;“摈” 意为“排斥”“抵御”;“罪秦”意为 “怪罪秦国”;“视”意为“比较,比 照”。 答案:C 解析:连词,却,但,表转折。B项动词 ,做/动词,成了,作为;C项连词,来/ 介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它。

6、答案:A 1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苏辙认为 “使韩、魏无东顾 之忧,而 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 不敢逾韩、魏以窥齐 、楚、燕、赵之国 ”。 B. 李桢认为 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 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 什么区别的。 C. 苏辙认为 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 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灭”。 D. 李桢认为 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 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 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解析: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 之韩、魏。 答案:A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二国委秦

7、,而四国休息于内。 译文: _ _ _ _ (2)彼秦者将何为哉? 译文: _ _ _ _ 答案:(1)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 、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 。 (2)那秦国将有什么作为呢? 译文: 六国论(节选) 苏辙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 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 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 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 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 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 我总是怪罪那时侯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 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 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

8、天 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 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这样,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 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 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 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 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 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 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 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 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 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 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 ,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 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

9、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 能够趁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 令人悲哀啊! 六国论(节选) 李桢 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不能一味责怪秦国。在那时候,山东诸侯 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 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 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 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 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 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意 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 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 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语 言 运 用 13. 2013山东高考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 师

10、节 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 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 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 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 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 学生乙: _ 。 答案:示例一:用汗水浇灌希望,孜 孜不倦。诗词 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 感动。 示例二: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14. 阅读 下面的材料,概括雾霾形成原因 。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 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 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 的湿度较高,水汽较

11、大,雾滴提供了吸附 和反应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 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 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 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 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是因为采暖期猛 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 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 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 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 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答: _ _ _ _ _ _ 答案:冷空气较弱;水汽条件较好 ;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空气 中悬浮颗粒物较多。 15.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 有的一种社会理想,儒家经典礼记 中的大道之行也就表达了这一理想 ;现在,它也成了当今我国社会的主流 声音之一。当你带着善意面对你周围的 人、事、物时,你会感觉到“和谐”就 在我们的身边。阅读 下面一幅漫画,完 成后面的题目。 (1)给这 幅漫画取个名字。 答: _ _ _ _ (2)就这幅漫画所揭示的主题写几句评点 的话。 答: _ _ _ _ _ _ 答案:(1)“邻里情”(或“邻里之间”)( 简洁 、贴切即可) (2)投桃报李,沟通其实很简单 。俗 话说 “远亲 不如近邻”,创建文明、融 洽的新型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每一个居住者 都应该为 此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