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049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讲解(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性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检验 有毒化学物质种类 o农药 o兽药 o生物毒素 o重(类)金属 o添加剂 o环境化学物 检验的基本程序 o样品的采集 o样品的前处理 o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及评价) o数据分析 一、取样程序 采样原则:样品对总体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总体(population):具有相同属性的被 检验的食品的总和 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 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 1、取样类型(方法) 选择性取样:(有目的地) 当观察到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并想据 之为物证时;或是为实验室分析提供怀疑 有掺杂的或缺陷的一个单位食品时。 客观性取样(随机取样): 能真实地反映总体质量,

2、保持客观性 。 子样(小样):来自于总体,能够代表总体 性质和质量的一部分或最小包 装单位。 原始样品:质量相同的能够代表该批食 品的小样,混合在一起(或均质 后)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按“四分法”缩分后的样品 ,一般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用量的四倍。 一份为检验样品,一份保留样品,一份复 验样品。 留 留 弃 弃 四分法:混匀的粉体或固体颗粒铺平后 成大致的正方形(圆),然后划对角线, 取对角的两份。 2、取样注意事项 (1)须有代表性 (2)应弄清基本情况 货主、来源、种类、批 次、生产日期、总量、 包装堆积形式、运输情 况、贮存条件 (3)子样 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 分析 留样 缩分 (4)

3、一切采样工具均清洁、干燥、无异味 。 微生物检查时应无菌取样。 检验某些项目时,还应注意特殊要求 。如黄曲霉毒素检验时,应避免阳光、紫 外线的照射;铅测定时,应先对容器去铅 处理等。 盛放容器? 干燥洁净密闭的 玻璃、聚乙烯瓶/ 袋 (5)采样后贴上标签。 封口,以防调换、污染、降解。 速送实验室保存(不及时检测须冷藏/冷冻) 。 采样后到检验时,样品不能发生明显的特 性改变。 样品名、编号、批号、 取样日期地点、取样人 3、样品采集方法 采样工具: 依据食品的形态如液体、固 体颗粒或粉状等采用不同的采样工具 o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 、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 o 袋装

4、样品按区分点进行抽样,采用四分 法 缩分 o 包装堆垛的产品,采用“五点法”采样 五点法采集 u新鲜肉类、水产品 从同一批不同个体取子样,多个子样混 匀后即为原始样品,子样量较多时,可缩分为 原始样品。 猪肉:大腿内侧肌或背最长肌,肥瘦分开。 鱼: 较大者可按头、中、尾分别取样混合; 较小者,将整条(或同批多条)可食 用部分全部混合。 u包装成箱产品 所采样品应能代表产品货层或产品堆 垛的每一层、全部各层和层中各部分。 采集的子样数一般为数量的平方根。 采用“回填法”抽样。 u液体、半固体食品 先行充分混匀后再采样,使用特别的 采样器或用虹吸法分层、分点取样,然后再 进行有效的混合。 u无菌取

5、样 无菌取样只能使用经过消毒的器械和容器 。 需要切割样品时,应尽量使用不锈钢器具 ,便于消毒。 无菌取样 进行微生物检验,无菌取样时还应 同时做容器开启对照和封闭对照。 封闭对照:提交一个封闭的消毒样品容器,以 显示盛放样品的容器是经过杀菌的, 与样品中发现的微生物没有关系。 开启对照:在取样点,使无菌容器暴露在空气 中的时间与取样时相同。以了解取 样地点空气中细菌存在的情况。 4、采样数及量 u采集的子样数 一般不少于 n 的平方根 。 u原始样品量 全部分析所需量的四倍。 5、样品保存 保存原则保存原则: 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 质 ; 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 分。 保存方法保存方法: 净:

6、保证采样工具及器皿的清洁干净 密:稳定水分,防止挥发成分的损失,避免引 入污染物 冷:冷藏运输与保存,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酶 活性和微生物生长 快:采样后应尽快进行分析,避免变化 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1、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 2、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wet digeation dry dry ashingashing 3、残留物的提取、分离、浓缩 1、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 o除去非食用部分 o除去机械杂质 o 均质(匀)化处理 (1)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2)干灰化法(dry ashing) 2 2、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3、残留物的提取、分离和浓缩

7、(1)提取分离方法 液液萃取 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固相微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SPDE(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tion extraction)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 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 o微量样品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 化和浓缩。 o能避免液-液萃取所带来比如不完全的相分离 、较低的定量分析回收率、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液 o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

8、固定相,提取效率好, 容易达到定量萃取,快速和自动化,具有能显著 减少溶剂用量,消除某些干扰杂质等优点。 (2)浓缩方法: N2吹干浓缩-氮吹仪 负压加热蒸发浓缩-旋转蒸发 仪 KD浓缩器 色谱柱吸附浓缩 旋转蒸发仪 K-D浓缩器 三、常用检验方法 oo感观检验感观检验 oo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 oo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 oo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 oo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分析方法 感观检验 o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 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视 觉检查、听觉检查、嗅觉检查、味觉检查 、触觉检查)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对检验人员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微生物检验 o是指利用某

9、些微生物在有一定的化 学物质存在时,其生长受到抑制或产 生一定的物质,根据生长受抑制的程 度或特殊性质可以判断此种化学物质 的量。 物理化学方法检验 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物理法 如比重、粘度、旋光测 定 化学法 如滴定分析、重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 光谱法:可见紫外、荧光、原子吸收 法、 电位分析法等 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波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 等 联用技术:GC-MS,HPLC-MS 免疫分析方法 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分析的方 法。 放射免疫分析(RIA) 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 荧光免疫测定法(F

10、IA) 免疫亲和色谱法(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phy,IAC ) 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 胶体金免疫测定法(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CGIA) 酶联传感器分析法 四、检测结果及检验方法的评价 1、误差的表示 o 准确度 o 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 = 标准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 相对相差% 2、分析方法的评价 评价指标: 准确度:回收率、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相关 系数 灵敏度:检测限、定量限 精密度:重复性(批内批间精密度

11、) 重现性 (1)回收率(加样回收率) 回收率= 一般要求平均回收率在80%以上,变化范 围在70%110%。 回收率偏低表明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较 差回收率高低与添加的标准物质的浓度有关 。 (2)标准曲线 绘制标准曲线 建立回归方程 :y = a + bx 线性(形)范围 相关系数 r r0.9 3、检测限与定量限 (1)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 在LOD水平,定量可靠性(如精密度、回收 率等)不作要求。 残留检测方法的LOD0.1MRL (2) 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ion ,LOQ) 指检测方法能够对样品中的待检物进行定 量检测的最

12、低浓度。 一般回收率70%, CV15% 残留检测方法的LOQ0.2MRL 4、与其他方法的比对 新建检测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比较: *准确度:回收率、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灵敏度:检测限、定量限 *精密度(重复性或重现性):相对平均 偏 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或进行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比较(平均 值t检验)。 5、选择性(专属性) 指有其他组份共存时,方 法对待测成分的分辩能力。 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1、mg/100g 2、百分含量(%):g/100g,g/100ml 3、百万分含量:mg/kg或mg/L 4、十亿分含量:指每千克或每升样品 中所含被测物质的微克数:g/kg或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