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02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教材(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 治疗 1 制定建议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 复杂性 病因、发生 机制、病理类型、 临床征象 方法或药物众 多 观点未一致 目的 制定符合客观实 际的综合诊治方案 力求在临床上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 起到规范作用 2 常见CVD诊断依据(1) 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辅检 一般辅检 影像检查 特殊检查 其他 3 常见CVD诊断依据(2) 常见CVD 首 选 其 他 脑梗死 尽早头颅CT 超早期DWIPWI、 TCD、DSA等 脑出血 尽早头颅CT SAH 尽早头颅CT 临床典型,CT阴 性者,可谨慎腰 穿 TIA 尽早头颅CT TCD、MRA、 CTA、DSA等 脑静脉系统血栓

2、 尽早头颅CT MRV + MRI DSA等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的诊治建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 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 小 时内,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结构性(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6 需重视TIA的诊治 TIA发生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l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8% l1年内约12%13%,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 l5年内则达24%29% ,高达7倍之多 7 TIA的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 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

3、支循环维持供血的脑区发生 一过性缺血; 2.微栓子学说; 3.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 4.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 8 TIA的诊断 临床特点 年龄、性别: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TIA的临床特征 发病突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 , 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的症状 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9 TIA的临床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 多表现为单眼(同侧)或大 脑半球症状 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矇 、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 有时眼前有阴影摇晃

4、光线减 少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 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 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 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常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 碍、跌到发作、共济失调、异 常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 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 视力丧失 可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需同 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 征,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 晕、或恶心很少是由TIA引起 较少出现晕厥、头痛、尿便失 禁、嗜睡、记忆缺失或癫痫等 症状 10 TIA辅助检查(1)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固定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常依 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来选定 头颅CT和MRI CT有助于排除与TI

5、A类似表现的颅 内病变 MRI的阳性率更高,但是临床并不 主张常规应用MRI进行筛查 11 TIA辅助检查(2) 超声检查: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心源性栓 子、 颅内动脉狭窄、侧支循环情况、 栓子监测 脑血管影像:MRA、CTA及DSA,以后者最 准确 其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 凝血功能、局部脑血流测定等 12 TIA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复杂性偏头痛 其他:常见疾患的眩晕、晕厥, 低血糖及低血压等 13 治 疗 TIA是卒中的高危因素 需对其积极进行治疗 整个治疗应尽可能个体化 TIA的主要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 外科治疗 14 抗血小

6、板聚集药物 已证实对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行抗血小板 治疗能有效预防中风。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 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建议 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 量为50150mg/d 有条件时,也可选用ASA25mg和DPA缓释剂 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 血常规 频繁发作TIA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 板聚集药物 15 抗 凝 药 物 现状 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持抗凝治 疗作为 TIA的常规治疗 但临床上对房颤、频繁发作TIA或椎-基底动 脉TIA 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治疗建议

7、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使 用抗凝 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 ,可考 虑选用抗凝治疗 16 降纤药物的治疗建议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 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17 CEA和PTA治疗 CEA 规范内科治疗无效 反复发作(在4个月内)TIA 颈动脉狭窄程度70%者 双侧颈动脉狭窄者 有症状的一侧先手术 症状严重的一侧伴发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先手术 PTA 有条件的医院可按CEA的适应范围实行 椎动脉系统TIA,应慎重选择适应证 18 脑梗死的诊治建议 19

8、 脑 梗 死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 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血管壁病变 血液成分 血液动力学改变 诊治重点 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 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 疗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 疗措施尤为重要 20 诊断 常规诊断: 临床特点 辅助检查:依据临床及条件来选定 血液:血小板、血糖、凝血功能等 影像学:CT、MRI、TCD、DSA等 分型诊断: 临床征象的OCSP分型 影像结构的CT分型 21 临 床 特 点 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 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 作。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

9、达到高峰,部分患 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如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 等。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 22 辅助检查(1) CT 头颅CT平扫是最常用的检查,但是对超早期缺血性 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别是后 颅窝 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 但要注意早期征象:MCA高密度征、豆状核模糊征 、岛带征、灰白质界限不清、逗点征(Dot sign)、脑沟 变浅、侧裂变窄等 MRI、MRA 常规扫描对发病几个小时内的脑梗死不敏感。 DWI可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甚至可显 示皮质下

10、、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早期梗死的诊 断敏 感性达到88%100%,特异性达到95%100% PWI改变的区域较弥散加权改变范围大,目前认为 弥散-灌注不匹配区域为半暗带 23 早期征象 24 辅助检查(2) TCD 有助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枝循 环建立程度 应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血管影像 在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溶栓、判断治疗效果 等方面 DSA很有帮助,但仍有一定的风险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 是无创的 检查,对判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 助 其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氙加强CT、单光子 发射计算机 断

11、层扫描(SPECT)等,多在有条件的单位 用于研究 25 脑梗死的治疗建议 应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 病时间 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 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主要治疗措施 卒中灶的改善脑血循环、脑保护、抗 脑水肿降颅压等;综合支持的并发症处理、 护理、病因及对症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术 及血管内治疗 26 分型分期方法 分型 临床分型:OCSP 结构影像分型:主要是CT或MRI 分期 通常按病程分为 急性期(12周) 恢复期(2周6个月) 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根据临床病理及条件选择相应的最佳 方法 27 临床分型(OCSP)影像结构分型 依据神经症状和体征 病灶大小、

12、部位、血供 分型目的不依靠阳性影像结果即可指导 治疗和判断预后 尤其是溶栓复流 参考影像结果判断预后和指 导治疗 尤其是脱水降颅压 应用时间影像检出病灶前,尤其是超急 性期 影像检出病灶后 TACI完全MCA综合征(三联征) 多为大梗死 PACI较TACI局限(部分三联征)多为中、小梗死 POCI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 征 脑干和小脑的中、小梗死及 腔梗 LACI多种腔隙综合征 多为LACI 临床分型和结构影像分型的关系 28 OCSP分型及治疗原则 TACIPACI POCILACI 29 OCSP分型(1):TACI 抗脑水肿降颅压 时窗内有适应证紧 急溶栓 重症监护 面积较大经内科治

13、 疗高颅压无法控制 者需行去骨瓣减压 术 30 OCSP分型(2):PACI 时窗内的积极溶栓 有脑水肿征象者应适 当抗脑水肿降颅压 很少需要手术处理。 31 分型(3):POCI 积极争取溶栓,部分 病例溶栓时间窗可适 当延长,适应证可放 宽 有脑水肿征象者应适 当抗脑水肿降颅压 中重型小脑梗塞有适 应症者可行侧脑室外 引流术和/或后颅凹去 骨瓣减压术 32 OCSP分型(4):LACI 缓和改善脑血循环 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 压时要慎重、缓和 有指征时扩容升压 33 结构影像分型及治疗原则 大(灶)梗塞:超过一个脑叶,横断面最大径5cm 以上 主要是抗脑水肿降颅内压、重症监护,时间窗内有适

14、应症的紧急溶栓 中(灶)梗塞:梗塞小于一个脑叶,横断面最大径 3.15cm 主要是时间窗内的溶栓,有脑水肿征象者须抗脑水肿 、降颅内压;很少需要手术处理 小(灶)梗塞:横断面最大径1.63cm之间 主要是缓和的改善脑血循环;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压 时要慎重、缓和必要时扩容升压 腔隙梗塞:横断面最大径1.5cm以下 主要是改善脑血循环;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要注意治疗 时降压要慎重、缓和 34 改善脑血循环 目标 恢复或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治疗核心, 应贯彻全过程 主要方法 血压管理 溶栓 降纤 抗凝 抗血小板 扩容升压 其他:扩管, 中药制剂等 35 溶栓(1) 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是脑梗死现代

15、治疗的基础 时间窗内溶栓复流最符合病理生理 溶栓现状 发病3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不仅显著减少了患者 死亡 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而且还大大改善了 生存者的生活质 量。美国FDA及欧洲国家均已批 准临床应用 “九五”攻关,对脑CT无明显低密度改变、意识清 楚的 脑梗死者,在发病6h之内,采用尿激酶静脉 溶 栓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临床多用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有优点,但临床应用受限 36 UK 最早发现的纤溶酶原激活 物 肾脏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 双链结构 半衰期:146mins 对纤维蛋白非特异性作用 溶栓效果确切、价格便宜 有引起出血的可能 我国临床应用经验较多 r-tPA 第二代溶栓药 黑色素瘤细胞株cDNA重组 单链结构 半衰期:8mins 对纤维蛋白特异性作用 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 溶栓效果优于UK 但症状性出血并不低于UK NIND 6.4%UK 3.3% 常用药物(2) n UK尚需行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37 溶栓适应证(3) 年龄1875岁 发病在6h以内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 时,且比较严重(NIH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